研究生复试——导师青睐什么样的学生?

摘要:2020年初试成绩已经公布半个月左右,国家线预计也很快公布,广大2020年的考研学子们正在准备复试。在准备复试过程中,不能无的放矢,必须知道研究生导师究竟青睐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做好准备工作。笔者根据自己的复试经验,以及研究生阶段的所学,分享一下导师究竟青睐什么样的学生。

揭秘 | 研究生复试——导师青睐什么样的学生?

一、学术研究能力

攻读研究生其实就是为了对所学的专业有更深的研究,所以科研能力往往是导师最为关注的点。如果考生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那么一定可以迅速吸引导师的眼球,引起导师的兴趣。

所以,如果考生在自己的相关复试材料中,科研项目部分一定要认真准备,并且提前准备好导师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回答。


二、工程实践能力

对于很多工科学生而言,尤其像计算机等动手要求比较强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导师非常关注的地方。对于这些专业而言,只有充分的动手实践,才能拥有更好的专业能力。

因此,对于工科的考生而言,在准备复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突出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为自己的复试增加亮点。


三、学习能力

除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因为任何领域都需要不断的学习,研究生阶段亦是如此。而且相较于本科阶段,研究生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因此,良好的学习能力也非常重要。

那导师通常通过哪些地方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对于学习能力,最直观的比较方式就是成绩,因此导致通常会关注学生的研究生初试成绩以及本科阶段的成绩。拥有更高的成绩往往会给自己加分不少。


四、逻辑能力

学术研究是需要培育学术能力和研究逻辑的,因此一个学生的逻辑能力也很重要。那在研究生复试中,导师如何来衡量学生的逻辑能力?这很简单。

复试过程中,导师会提很多关于专业知识、科研经历、项目经历等方面的问题,导师提出问题之后,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来判断学生的思维。这样,通过提问题,既可以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所以,在复试过程中,对于导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要急于回答,

建议用2-4秒的时间组织一些逻辑和语言,然后再作答


五、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研究生阶段,科研和学习压力要比本科阶段大很多。近几年,不断传出研究生因压力过大而跳楼的事件,因此导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对于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即使初试分数再高,也很有可能被刷掉。

所以考生在复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现。通常,在复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自己不会的问题,其实这很正常。根据笔者的经验,复试过程中如果能够回答导师提出的2/3的问题,以及表现很好了。所以,当导师提出的问题自己不会时,也不要过于紧张,避免情绪的波动,对于不会的问题,建议直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自己不会。


换位思考问题很重要,建议广大考生在复试准备阶段,一定要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导师,那么会关注考生的哪些地方,会怎样提问题,这样才能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加油,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