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在我國琳琅滿目的絲織物中,錦類織物堪稱雍榮華貴、精巧絕倫。古書《釋名》裡說:“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字從金帛。”錦,也被認為是最華麗、工藝最精湛的一類絲綢。這在詞彙中便多有體現,諸如“前程似錦”、“花團錦簇”、“衣錦還鄉”、“錦心繡口”等詞語,無不印證著錦的精美。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宋錦起源於宋代,因此而得名,其主要產地在蘇州,故又被稱為“蘇州宋錦”,與南京雲錦、四川蜀錦一起,被譽為“中國三大名錦”,2006年,宋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宋錦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緣 起

織採為文曰錦,我國織錦歷史悠久,可上溯至商周。

兩宋時期,江南織造業鼎盛,益見其精整華麗。宋高宗南渡,定都杭州以後,江南地區織錦技術猛進。

蘇州織造署出現新的織錦品種,是為宋錦。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宋錦最初的用途是專供裝裱書畫之用的,相傳在宋高宗南渡後,為滿足宮廷服裝和書畫裝幀的需要,開始生產,因為不能蓋過書畫的風頭,便形成了“華而不炫、貴而不顯”的風格,享有“錦繡之冠”的美譽。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至明清,蘇州早已成為手工業重鎮,所織以經面斜紋作地,緯面斜紋顯花的錦又稱宋式錦、仿宋錦,但統稱宋錦,名震江左,暢銷全國。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工 藝

宋錦的製作工藝複雜,工序繁多,從繅絲染色到織成產品前後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以經線、緯線聯合顯花為主要特徵,應用彩拋換色的獨特技藝,使織物表面色線和組織層次更為豐富,經絲有兩重,分為面經和底經,故又稱重錦。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在藝術風格上,宋錦構圖纖巧秀美,色彩古樸典雅豔。因其獨特而複雜的織造工藝,素有“寸錦寸金”之說。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宋錦圖案一般以幾何紋為骨架,內填以花卉、瑞草,或八寶、八仙、八吉祥。八寶指古錢、書、畫、琴、棋等,八仙是扇子、寶劍、葫蘆、柏枝、笛子、綠枝、荷花等,八吉祥則指寶壺、花傘、法輪、百潔、蓮花、雙魚、海螺等。圖案花紋對稱嚴謹而又富有變化,豐富而又流暢生動。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染色需用純天然染料,先將絲根據花紋圖案的需要染好顏色才能進入織造工序。染料挑選極為嚴格,大多是草木染,也有部分礦物染料,全部採用手工染色而成。在色彩運用上豔而不火,繁而不亂,多用調和色,富有明麗古雅的韻味。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按織物的結構、技藝、用料和使用性能等方面,宋錦還可分為大錦、合錦和小錦三類。

大錦包括全真絲宋錦、交織宋錦、真絲古錦、仿古宋錦等,是宋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質地厚重精緻,花色層次豐富,常用於裝裱名貴書畫;合錦則是用真絲與少量紗線混合織成,圖案連續對稱,常用於裝裱書畫的立軸、屏條等;小錦或稱匣錦,質地輕薄,有月華錦、萬字錦和水浪錦等,花紋細小,所織之品有素有花,是經濟美觀的大眾化用料。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時至今日,宋錦不僅具有不菲的鑑賞收藏價值,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它在紋樣組織上精密細緻,質地柔軟堅固,平服挺括,實用性非常強。

宋錦的典雅美麗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和喜愛。圍巾、服飾、箱包、家紡……當年的皇家用綢,如今正逐步走入尋常生活。投梭織緯,一寸一尺,在經緯間織出的吳儂軟語,最是動人。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千年宋錦,錦繡之冠

部分圖片轉自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