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一個人性取向的原因是什麼,和成長中有沒有太大影響?

手機用戶92737510982


我想任何事物的生成,都是由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性戀自然也不例外。把同性戀全部歸結於外部因素,是完全違背哲學常識的。如果全部都是外因的話,為什麼是同樣環境下有些人依舊是直男呢?所以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內因就是內因,是天性無法更改,否則就不內因了。這樣的話,我們就不禁要問一問了,如果你的內因,你天生就是同性戀的話,你將怎麼對待你自己呢?你還會歇斯底里的指責與傷害同性戀嗎?


大道至簡2437


當下我們一般認為性取向是天生的,但是,事實上至少早年的成長經歷,對一個人的性取向有著很大的影響。只是,這種影響和先天遺傳因素一樣,一旦形成就很難逆轉。

每個人都有同性戀的基因,而同性戀基因是否被表達,與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尤其是一個人在成長早期,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尤其的重要。

比如說,古希臘的貴族男性,往往都會以養男寵作為自己身份的象徵。《荷馬史詩》中,特洛伊被滅的直接原因,就是特洛伊的王子赫克托爾殺死了阿喀琉斯的男寵。導致因為和主帥阿伽門農有矛盾而一直罷戰的阿喀琉斯,衝冠一怒為紅顏,殺死了赫克托爾,導致特洛伊失去了主要的戰力。

還有,現代國家伊朗,因為強烈的宗教信仰,而導致同性戀特別多。有一個笑話就說到:“沒有一隻鳥能夠飛越德黑蘭的上空,因為它要用一隻翅膀護住自己的菊花。”在中國西藏,喇嘛之間的同性戀行為也比較的盛行。

所以,同性戀既有遺傳因素,也有後天環境因素。其中,後天環境因素對一個人是否會成為同性戀,起著近乎決定性的作用。


姜丁粽子


關於性取向的成因,目前學術界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不過總的來說離不開兩個方面

1. 自然因素

比如說遺傳學原因,有人會問,為什麼父母都是異性戀而孩子是同性戀?其實答案很簡單,學過高中生物其實就知道,遺傳分為顯性遺傳和隱性遺傳,父母都是直的,但並不意味著他們身上不懈怠隱形基因。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

除遺傳學因素外,外部環境因素,例如激素,這可能造成性取向不同

2. 人為因素

即所謂的後天因素,這個也有很多。例如,有人認為在異性扶養的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由於成長過程中缺乏同性家長的關愛,也是造成性取向不同的原因。除此以外,其他社會因素還有很多。

以上僅個人愚見,僅供參考。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已經9102年了,同性戀,性取向不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社會應當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歧視。我們不是妖怪,我們也在為國家社會做著同樣的貢獻。存在即合理,不應被歧視


琴酒221


你好,關於你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影響一個人性取向的原因其實是有一定的基因因素在裡面的,和後天成長雖然有一些關係,但關係並不大,因為一個人的性取向是改變不了的,要麼他接觸的時間晚一些沒有發現,一旦發現就會立馬改變自己的性取向,向有些人說自己是因為某某原因改變了自己的性取向的,其實這不正確的,在他的心底其實早就確定了,只是自己沒有發現或沒有正確的認識而已,從古到今每個時代都會有性取向的問題存在,但為什麼那個時代給我們的感覺很少呢,因為那個時代的信息不發達,無法獲取太多的這方面的信息,而導致自己對自己的瞭解很少,不像現在,信息太發達了,一旦哪一個人感覺自己有點不對了,就會馬上到網上查一下,這一查就會了解,也就不再壓抑自己了,有些人肯定會說和成長中也有很大的關係,其實成長中並沒有太多的影響,成長中影響的是什麼呢?影響的是對自己的認識,影響的是我們對性取向所得到的答案,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1c9c8d83b5e4d28b8736925a8c58087\

哼嘟張同學


我就是同性戀,不自卑,不自欺,不自棄,在我自己的成長看來,後天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當然,也不排除遺傳因素。總之,不管怎麼樣形成的,真愛,無關乎性別。


垂翼天使之城


三歲就能看出來性取向,這是真的,孩子喜歡粘誰,你馬上就知道他們的成年後的性取向,不許反駁我哦,三歲前粘母親正常,三歲是關鍵發現期,性取向是天生的,遺傳自父母雙方,不能改變,


來自木星的問候


所有的同性戀都和成長過程有著直接的聯繫,最主要來自於家庭的氛圍環境有關,比如父母的角色顛倒女強男弱、或是父母早期離異父母之愛嚴重缺失,沒有家庭的溫暖以至於戀父戀母情節嚴重,缺愛就要尋找並且渴望獲得一種愛來保護他(她)依賴它,還有就是未成年之前受到過某種強烈的暗示:我就喜歡同性排斥異性,我沒什麼錯,哪怕身邊的人都在嘲笑也改變不了這種(初衷),反倒是生理心裡成熟後有一種罪惡感無法釋懷,這種罪惡感來自於社會和身邊人的壓力,開始迷茫,不知道路該怎樣走下去。還有一種要說的是未成年之前受到過性傷害,雖然這種情況不多,但還是存在的。


1流水的兵




可以說這個問題在多年來是一些學者,科學家都一直在研究和爭論不休的問題。而我瞭解到的大多數結論和證據是;“性取向是先天形成的,人們是怎樣的性取向是不能由後天選擇決定的。”天生既定,所以提問者有關和成長中有沒有太大的影響,這個問題是完全不成立的。當然,人類學科的真理永遠是在路上的,就目前而言一些極其稀少沒有被證實的案例不足以推翻這個結論。



各種不同的生物性因素,包括產前荷爾蒙和某些基因特徵,可能共同決定了人類的性取向,而不是某個單一的原因。科學證據表明生物學和非社會環境因素共同影響了性取向。所以真正的性取向將會是我們的一部分,是不需要被治療的。


大國布衣


我這裡表達一個我認為比較合理的觀點。性取向的確是天生的,但它不是很多人認為的同性戀,異性戀,雙性戀這麼簡單的區分。根據金賽量表,性取向可以分為七個等級,0級代表絕對異性戀,6級代表絕對同性戀(現在似乎多了一個x級代表無性戀)。也就是說0級和6級的人無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什麼都不會改變性取向,而1到5級的人則有可能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基於現有的社會價值觀,大部分中間級別的人都會表現為異性戀,而表現為同性戀的人基本上都是6級或接近6級的人。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會被掰彎,而很少人會從同性戀轉變為異性戀。


槓精小叔叔


天天拿這個事情來說事兒,請尊重別人的隱私,尊重別人的隱私,就表明你具有一定的素質,你明白你自己的性取向就可以,別人的事情你也管不著,你也沒有資格說三道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