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必考題型之分析煉字

詩歌作品的語言——準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準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描繪形象、表達感情、創造意境的藝術效果。考點精解:鑑賞詩歌字詞意義時,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推敲:


1.從表情達意的角度。
2.從表達技巧的角度。
3.從語言風格的角度。
鑑賞詩歌的語言風格類試題的解題步驟為:第一步,牢記語言風格的種類,用一兩個雙音節詞準確概括語言特色;第二步,結合詩歌中相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第三步,指出詩歌的語言風格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或表現了詩(詞)人怎樣的情感。
★★技巧點撥★★
考準確理解古代詩歌中字詞的意思,掌握煉字煉詞技巧,應關注“兩把握,四要點”。
“兩把握”指:
1.從字詞的表面義和語境義入手,把握字詞的含意。無論是煉字還是煉詞,首先要把握字詞的具體意義,除了把握字詞的表面義外,還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把握其語境義。
2.從使用的手法入手,把握句子的特色。分析關鍵字詞所在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把握句子的語言特色。
“四要點”指:
1.交代字或詞的具體意思。
2.給出字詞所使用的手法。歸納字詞使用的手法可以從描寫景物的手法入手,比如從嗅覺、聽覺、視覺或動靜、虛實、遠近、明暗等角度分析景物之間的關係;也可以從修辭的角度分析,比如比擬、比喻、誇張、借代等。

3.寫出字詞描摹的景物特徵。
4.寫出表達的思想情感。具體的答題模板:字(詞)的意思+使用的手法+描述的畫面(營造的氛圍)+表達的情感。
★★經典例題★★
一、(2014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早 發
羅鄴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
題目:請賞析“獨向長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達效果。(3分)
【答案】“背”是揹著,也就是方向相反(步驟一) 。詩人獨自一人朝著與返鄉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步驟二) ,用返鄉的雁反襯出客居邊塞的詩人孤獨寂寞的飄泊之感和濃重的思鄉之情 (步驟三) 。
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各題。
別 詩
(南朝)範雲
孤煙起新豐,歸雁出雲中。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別君河初滿,思君月屢空。
折桂衡山北,採蘭沅水東。

桂折心焉寄?蘭採意誰通。
一、詩的五、六句中,“滿”“空”兩字可謂靈動傳神,請試作分析。
【答案】“滿”不僅點出離別時河水滿溢的情狀,更暗含著主人公離別時感情的深重,似乎如那河水一般滿溢。“空”與上句“滿”相對,突出的是月的虧空、不圓滿,這顯然是主人公的主觀感受,寫出了主人公期盼團聚而不得的失望之情。
3.閱讀下面這首詞,按要求作答。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宋】辛棄疾
白苧②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③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注】①秋試:科舉時代秋季舉行的考試。②白苧(zhù):用白色苧麻織成的布。③禹門:龍門,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
“白苧新袍入嫩涼”句中的“嫩”字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答案】輕微、新鮮、清爽等。
【解析】 作答本題,首先要讀懂該字所在句,然後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揣摩“嫩”字的含義。這句是說穿著白色麻袍,走在“嫩涼”之中,這“嫩”顯然給人以輕微、新鮮、清爽等的感覺。

4.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洞庭酒樓
鄺露
落日洞庭霞,霞邊賣酒家。
晚虹橋外市,秋水月中槎。
江白魚吹浪,灘黃雁踏沙。
相將楚漁父,招手入蘆花。
(1)請簡析第三聯上下兩句中“白”和“黃”這兩個字的精妙之處。(6分)
【答案】“白”在該句中是“白色”的意思,一個“白”字,顯現出滿湖銀鱗閃爍;“黃”在該句中是“黃色”的意思,一個“黃”字,突出湖灘飛集的雁群之多。(2分)“白”“黃”二字不僅使畫面色彩更加醒目。也更符合遠眺觀景時的心理程序。(2分)本使碧色的湖面,現在因為“魚吹浪”卻顯得“白”;本是白色的沙灘,現在因為“雁踏沙”卻顯出“黃”。(1分)這就真實地反映出觀景者的獵奇心理和獨特感受。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各題。
宿王昌齡隱居
常 建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
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
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
餘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頸聯兩個動詞“宿”“滋”用得生動傳神。請結合詩歌意境簡要賞析。
【答案】“宿”字,寫花影像安睡在庭院中一樣;“滋”,生長著,寫出了苔蘚在滋長蔓延;暗示這裡少人活動,甚至久未有人,突出了隱居地的清幽靜謐;這兩句表現出王昌齡清高品格和隱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表現出詩人嚮往歸隱之情。
6.(2017—2018學年黑龍江省大慶市鐵人中學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雪夜感舊
陸 遊
江月亭前樺燭香,龍門閣上馱聲長。
亂山古驛經三折,小市孤城宿兩當。
晚歲猶思事鞍馬,當時那信老耕桑。
綠沉金鎖俱塵委,雪灑寒燈淚數行。
一、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A.首聯描繪了詩人雪夜於亭前閣上所見之景,樺燭的香氣和悠揚的馱聲交織迴盪,營造出悠遠綿長的意境。
B.頷聯中“經”“宿”兩個動詞,凝練地再現了詩人緊張奔波的歲月,刻畫了他為籌劃抗金而不辭辛勞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個場景,以時空的變換串聯起一幅幅畫面,映現了詩人的生活情形,為下文抒情蓄勢。

D.尾聯寫到綠沉槍和金鎖子甲,意在比喻詩人的從軍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塵埃,詩人藉此表達對朝廷不圖北伐的不滿。
E.後四句與上文相對照,突出了詩人的心理活動與情感,特別是末句,寫詩人燈下獨坐,老淚縱橫,既點詩題,又呼應首句。
【答案】AD
【解析】 A項,“描繪了詩人雪夜於亭前閣上所見之景”理解有誤。D項,修辭手法“比喻”不恰當;“表達對朝廷不圖北伐的不滿”在詩中表現不明顯。
二、有人認為“頸聯中‘那信’二字尤佳”,請結合全詩對“那信”一詞進行賞析。
【答案】“那信”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會在田園終老,更能凸顯出詩人年輕時的意氣與北伐必勝的信心,也反襯出今日的失望之情。既表達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現出詩人的悲憤與對理想的執著。
【解析】 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的能力。“那信”的意思是怎麼相信,詩的頸聯中“猶思”二字,表明了詩人執著報國的心願。詩人的報國之志和不得重用交織在一起,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強烈的失落感。
7.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清 明①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此詩作於詩人被貶宜州期間。②士:指介子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後拒絕做官,隱居綿山被燒死。
請分析“佳節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達效果。
【答案】“笑”在該句中是“取笑”的意思,“笑”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描繪出清明時節,桃花李花爭相綻放的情態,與後文荒冢生愁形成鮮明對比(與下句中的“愁”形成鮮明對比),以樂景寫哀情,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
8.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巖居僧
趙師秀
開扉在石層,盡日少人登。
一鳥過寒木,數花搖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燈。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一、下列對全詩內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A.首聯點題,僧人所居並非殿閣參差的寶剎,也非遊人熙攘的勝境,而是罕有人跡的深山。

B.頷聯繪僧人所居山間景象,頸聯具體寫其生活,雖無驚人之筆,但精練自然,無斧鑿痕。
C.尾聯發出感嘆,間接抒發了自己對離塵出世生活的嚮往之情。
D.前六句將僧之居處、環境、生活都寫到了;尾聯嚮往之意溢於言表,是主題思想的點睛。
E.全詩塑造了一位遠離俗世、生活悠閒、內心落寞的僧人形象。
【答案】CE
【解析】本題考查綜合賞析詩歌內容和手法的能力。C項尾聯屬於直接抒情。E項“內心落寞”理解錯誤,詩歌中的僧人形象,是淡泊的。
二、頷聯“過”“搖”兩字生動形象,請結合詩文分析其精妙之處。
【答案】“過”有“路過”“經過”之意,這裡寫出了“飛鳥”經林間翩然飛過的自然狀態;“搖”即“擺動、輕搖”之意,寫出花兒在清風中的輕搖之態,借鳥的無憂無慮、無慾無求,山花的無拘無束來體現山居環境的清幽,以襯托出“巖居僧”淡泊平靜的心境。
【解析】“一鳥過寒木”和“數花搖翠藤”表面看是沒有什麼聯繫的,但詩人的這種表現方法,使這兩種事物彷彿有了一種關係。好像是因為“一鳥過寒木”的原因,導致“數花搖翠藤”的結果。由此益發證明:“開扉在石層”和“何因似此僧”之間確實存在一種聯繫。這正像我煎茶燒的卻是冰下的水,而供佛的香居然燒著佛像前的燈,這一切都是自相矛盾的,就像巖居僧和逃名者的行為和目的的自相矛盾一樣。

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的詩歌素以煉字精深、涵蓋深遠著稱,以《登高》而言,往往淡淡一字,平平一語,便籠大千於方寸,縮古今於一瞬。請你就頸聯中的“常”和“獨”二字,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常”字寫時間之長,頻率之高,“獨”字可解為孤獨孑然一身,詩人又偏偏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懷,強化了詩人因遭遇坎坷、長期漂泊而產生的孤苦與悲涼的心境。
10.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最愛東山晴後雪①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只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
[注]①本詩為《雪後晚睛,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二絕句》中的一首。
請賞析“軟紅光裡湧銀山”中“軟”、“湧”二字的妙處。(4分)

此道煉字題重點考察的是字的表現手法賞析
【答案】“軟”字以觸覺寫視覺,生動地寫出了夕陽餘暉可感可觸、柔和溫暖的獨特美感;“湧”字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的描繪出在夕陽紅光映照之下,白雪覆蓋的東山如銀濤湧出的奇麗景象。
1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望江東
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①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②,又還是、秋將暮。
【注】①闌:阻隔;阻攔。 ②直饒:縱使。分付:交付。
簡析“隔”字的雙重意蘊。
本題重在考察重點字在詩中的含義
【答案】①(客觀)視覺的阻隔:江水、煙樹隔斷歸路;②(主觀)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無法傳遞。
【解析】本題要求簡析“隔”字的雙重意蘊,實際是要求考生對“隔”字在詞中含義特別是其在詞中的表達效果能有一個正確而深刻的理解。首先要弄清楚“隔”的是什麼,接著要理解由“隔”而產生的什麼樣的雙重意蘊。整體把握全詞不難看出,“隔”字把作者遙望一片浩渺江水、迷濛遠樹時的失望惆悵的心境呈現出來,既反映了客體的真實和美,又表現了主體的情思意緒。雙重意蘊也就不難理解了。

1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聯繫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4分)
本題考察的是重點字的表達效果
【答案】“雪”隱喻了白髮(1分)。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1分)。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1分)。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於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1分)。
1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過香積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生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釋字義、描景象)“咽”、“冷”兩字運用擬人、通感的修辭手法,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點作用)
【解析】“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上句寫所聞,下句寫所見。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地流淌。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水流聲音變得細小了,低沉了,暗啞了,彷彿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極準確、生動、傳神。深山青松樹密蔭濃,日光照射在松林間,因為受到陰暗的環境影響,而現出寒冷的色調。詩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絕妙。
1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2分)
【答案】“空”是徒勞之義,表達了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

15.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小孤山①
[宋]謝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③無涯駭眾觀。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注]①小孤山:位於安徽宿松縣城南65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②謝枋得:宋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後隱居福建一帶,後被無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渦。
簡析“危似孤臣末世難”中“孤”字的妙處。
【答案】①小孤山的“孤”與孤臣的“孤”,字面相應,聯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徵與詩人砥柱中流的壯士情懷相應,託物而言志。③偶爾存留的孤山與沒世僅存的孤臣相應,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將帥嚴重匱乏,比喻貼切。
【解析】頸聯“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兩句,運用比喻和擬人修辭,把小孤山比作挺立戰場上的一員猛士,堅強不屈;又如一位末世艱難中孤獨無助的忠臣,危困無奈。此聯以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借小孤山表達了詩人明知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卻願堅定抗元、力挽狂瀾的複雜情感。“孤”字既寫小孤山獨立江中的情形,也寫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表達了作者身處危局依舊希望像小孤山一樣中流砥柱、聳然堅定的傲態及面對將帥匱乏、孤立無援的苦悶之情。

文章來源:高考語文資訊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必考題型之分析煉字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必考題型之分析煉字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必考題型之分析煉字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必考題型之分析煉字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鑑賞必考題型之分析煉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