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看看,漲點知識

點開看看,漲點知識


  從自貢城區出發,沿著省道305線,大約五六公里,就來到貢井城西邊大塘山,這裡坐落著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源井古鹽場。

  已有上百年曆史的東源井古鹽場,如今仍在源源不斷生產,現已啟動維修保護與建設工程,不久的將來,這口罕見的古氣井將持續釋放旺盛的生命力,還將展示古代自貢傳統的製鹽風貌,並融入更多互動體驗元素。

  持續至今

  採氣工藝技術

  堪稱“舉世無雙”

  追溯東源井古鹽場的歷史,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創辦,直到公元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又有多股鹽商合夥集資,於公元1935年最終建成。

  東源井古鹽場,是自貢市鹽井低壓採氣,氣、滷同採的典型代表。該古鹽場由古鹽井、古採氣工藝——康盆技術、古木質天車碓房、大車(牛拉車)、兩臺電動捲揚機車、古木質機車房、過江房、古車心(捲揚提升)、石輸氣溝道、櫃房等構成。

  東源井古鹽場之古井歷經百年,高產穩產天然氣,迄今已採氣7億立方米,現日產氣3萬立方米,可謂“氣井之王”。正因其得天獨厚的地質資源和奧妙絕倫的採氣工藝技術堪稱“舉世無雙”,它所具的學術研究價值和較完整的實物觀存,特別仍被生產所利用的鮮活現狀是研究鹽井科技歷史不可多得的實物見證。2013年,國務院公佈東源井古鹽場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百年來,東源井古鹽場遺存下來的原始工場、設備,成為了不可多得的珍貴的鹽業歷史遺蹟。值得一提的是,東源井現存巖口簿兩本:一是光緒十五年至二十二年(公元1889年至1896年)的轉抄本,二是民國四年至二十二年(公元1915年至1933年)的鑽井原始記錄本。這兩本巖口簿保存至今,是研究該井以及自貢地區鑽井的管理、技術方法等的寶貴史料。

點開看看,漲點知識

  編制方案

  將形成“一心半環”佈局結構

  近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來到東源井古鹽場,鹽場周邊一片繁忙,不少工人在現場有序進行鋪磚等工作。走進古鹽場內,三四名燒鹽工正在熬鹽,大約需要7個小時,才能將一鍋井鹽熬製結晶。

  四川久大東源井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道權告訴記者,古鹽場已啟動維修保護建設工程,不僅將恢復古老作坊昔日的繁盛,也讓這口百年罕見氣井繼續它旺盛的生命力。

  在《東源井古鹽場保護規劃》的指導下,《自貢東源井古鹽場維修保護設計方案》已編制完成。根據方案,通過東源井古鹽場維修保護工程,將完整展示傳統井鹽滷水、天然氣採集工藝;展示各時期火井製鹽、真空製鹽工藝和傳統水陸運輸軌跡,展示鹽產品的創新研發和包裝;圍繞歷史鹽場的展示,提供鹽滷浴休閒養身服務。

  按照功能分區,將分為文物本體修繕保護區、傳統制鹽恢復展示、包裝區、遊人接待及管理服務中心、河灘浴場養生服務區。根據功能區的劃分,將形成“一心半環”的佈局結構,“一心”由三部分內容構成,即東源井核心保護區、傳統制鹽恢復展示及包裝區和東源井鹽史展覽館,這是形成東源井保護利用的核心,是其他功能區佈局的載體;“半環”包括遊人接待及管理服務中心、河灘浴場養生服務區,對核心區形成半包圍佈局,“半環”為“一心”的保護利用提供各種配套服務,提供深入體驗鹽文化的場所。

 維修保護

  展示古代自貢傳統的製鹽風貌

  劉道權說,下一步將對文物本體進行維修保護工程,對東源井古鹽場的井架、碓房、過漿房、機車房、大車房、車房的文物建築物進行修繕和維護。同時,對木質大車、車心、大木楻桶、石輸氣溝道等棄用的老設施根據其材料特性,進行復原性修補,恢復上述歷史設施的功能,作為東源井古鹽場歷史遺存予以保留。

  此外,還將通過東源井古鹽場的現場展示,展現古鹽場的文物價值;通過近現代工業採礦和作坊的內容,溯源自貢地區火井鹽業的社會形態。

  “區別於其他旅遊景點,我們將重點展示古代自貢傳統的製鹽風貌,”劉道權說,比如將在原製鹽車間遺址上恢復傳統平鍋製鹽車間,通過場景、工具、工藝真實展現近現代火井製鹽的生產過程。另外,還將依靠旭水河打造真實的鹽運碼頭,再現當時的鹽業發展史。

  同步播報

  展現鹽史文化 西秦公所將全新亮相

  在自貢市自流井區的西秦會館東北側,僅一巷之隔就有一處曾是舊時鹽商住宿所用的西秦公所。這處佔地逾1400平方米的古建築,於上世紀30年代竣工投入使用。其整體建築現存兩組,一組具有川南傳統建築風格的三進四合院(現僅存第一進),以及東側的一組磚木結構建築。如今,由於經歷風雨、年久失修,西秦公所部分房屋漏雨嚴重,且存在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今年3月,西秦公所開始進行修繕與風貌整治工作,預計本月底將完工,屆時全新亮相將再現自貢鹽業發展史的榮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