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懂事的孩子,总是默默地消化着那份孤独与委屈

英国儿童分析学大师,温尼科特,曾提出一个概念“假我”: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严格要求孩子服从。

这会导致“假我”的形成,也就是表面看起来乖顺,但压抑自己的生命本能。

最后,假我变得很强大,真我却渐渐消失。

01

懂事的孩子把委屈藏在了心里

电影,《奇迹男孩》奥吉的姐姐维娅,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维娅从来没让妈妈辅导着写作业,考试前也不需要爸爸的提醒。很多时候,她都独自一人在医院里默默地学习。

爸爸妈妈总是说,她是全世界最体贴的女儿。但是只有维娅自己知道:

我只知道,不能再给他们天麻烦了。

《奇迹男孩》:懂事的孩子,总是默默地消化着那份孤独与委屈

弟弟奥吉,先天残疾,爸妈把对孩子所有的疼爱,都给了奥吉。弟弟就像太阳一样,全家人就像行星都围着他转。

即使这样,维娅仍旧懂事地说:

我也爱我的弟弟,也习惯了这个宇宙的法则。

可是当看到妈妈画的每一幅画,主题都是弟弟的时候,她是那么地想,妈妈也有一次可以好好看看她。

维娅懂事的样子让人看着特别的心疼。

《奇迹男孩》:懂事的孩子,总是默默地消化着那份孤独与委屈

她把所有的委屈都藏在了心里,每当感觉孤单的时候,她总是想起已故的奶奶。

因为奶奶最爱她了,有一次她和奶奶坐在海边的沙滩上,奶奶对她说:

我也爱弟弟,但是已经有好多天使围绕着他了,而你有我。

《奇迹男孩》:懂事的孩子,总是默默地消化着那份孤独与委屈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懂事,殊不知那些小小年纪,懂事乖巧的孩子,才最为可怜。

作家刘瑜的书里有这么一段话:

婴儿饿了或者不舒服,他们就会哭闹,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来获得大人的注意力。

如果一个孩子躺在摇篮里,永远面带微笑,这是非常可怕的情况。

那些小小年纪的孩子,却扮演着大人的样子。

他们披着懂事的外衣,却独自把所有的不快乐,都吞进了自己的肚里,默默地消化着那份孤独与委屈。

02

懂事的孩子只会取悦他人

知乎上有一个老师,分享一个学生的故事:

有一个女生,数学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她总是应对着频频点头。在物理课上,也是经常,一手握笔,一手扶额头做思索状,表现得极为认真。

但是这两门课,她考试成绩却很不理想,老师们都很诧异。

在某天课后,他就课堂所讲的知识,向女孩提问。女孩答不上来,继续深入聊下去,发现了问题所在:

女孩在根据,老师喜欢的形式,给老师听课反馈。

上课的时候,女孩注意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对方的每一个停顿,或者每一句“听明白没有?”她都以对方的喜好,给出自己的反馈,显得极为认真、乖巧。

那些老师讲的知识点,女孩却没有听进去。

最后这位老师说:

这样的孩子,在我近10年工作中,见过不少。

这样的孩子多半有着一对严厉的父母,孩子从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甚至取悦他人。


他们很少表达自我的真实感受。每当别人一板起面孔,他们就不自觉地紧张。当他人一不高兴,他们本能地想道歉。

《奇迹男孩》:懂事的孩子,总是默默地消化着那份孤独与委屈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一些懂事的孩子。

他想哭,却自己止住了泪水。他想笑,也不敢扬起嘴角,不敢表现自己,只为取悦他人。

《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说得特别好:

懂事的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他们只是适应了一些要他们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人们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为了迎合大人的喜好,他们戒掉了自己,努力地磨着自己每一个棱角。

那些早早扮着大人的模样,乖巧懂事的孩子,他们的心里该有多苦?

孩子天性活泼开朗,一份赤子之心最为可贵,他们的天真被剥夺,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可悲。

03

看见孩子的内心,永远和孩子站一起

布芮妮·布朗博士曾在《脆弱的力量》一书中,提及一次尴尬经历:

那天她们儿童鞋店换鞋,隔壁的儿童商店,正在放着流行歌曲。女儿艾伦听着听着,随着音乐跳起来舞,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一摆一摆地跳着。

周围靓丽的妈妈和试鞋的小女孩,都将目光投向了艾伦。那些妈妈们露出鄙夷的神情,小女孩,嘴里嘀咕着一些刻薄的话。

这些不友好的举动,让艾伦的手臂僵硬地悬挂在半空,目光投向了妈妈。

女儿的行为,让她感觉那么尴尬,布朗博士说:

我下意识的反应是用眼神瞪艾伦。

但是自己平常积累的体会,以及母亲的本能,让她意识到现在斥责孩子,无疑保护了自己,背叛了孩子。

于是,布朗博士鼓起勇气,笑着和艾伦说道:

你的舞蹈还需要一个稻草人。

随后,她张开双臂,站在人群的最中间,陪伴着孩子一起跳起了舞,直到一曲音乐结束。

《奇迹男孩》:懂事的孩子,总是默默地消化着那份孤独与委屈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还不成熟。他们天性好动,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难免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呵斥孩子,逼迫孩子听话,无异于将孩子推到了我们的对立面。

大人们的一次次的苛责,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随即转化为那种孤独和无助,最终只会让孩子更加痛苦。

当孩子的内心被忽略,孩子就会和父母起隔阂,变得不愿意和他们说心里话。

一道屏障越来越厚,就这样横亘在亲子之间,把彼此隔得越来越陌生。

心理学家李雪,曾经说:

看见,是真正的爱

一个被父母看见的孩子,心里装着的是满满的阳光、希望与眷恋。

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尽情地欢笑。伤心了,就会痛痛快快地哭一场。遇到事情,不会藏在心里,总能够第一时间找父母倾诉。

这才是一个孩子应有的样子,这样长大的孩子,才能迎接生活的挑战。

《奇迹男孩》:懂事的孩子,总是默默地消化着那份孤独与委屈

04

霸道总裁式教育,培育出的孩子,表面上乖巧懂事,但是他的内心早已扭曲,残破不堪。

桐华曾经在《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中告诉我们:

一旦大人们不懂事,像小孩子一样任性,不肯承担责任,不懂得去保护孩子的内心。那么孩子只能快速地长大,像大人一样保护自己。

好多时候,孩子早早地懂事,变成大人的模样,是大人忽略了他们的内心。是大人,让孩子承受了,他们这个年龄不应该承受的事情。

在这个世上,孩子口中传出的一声声爸妈,是那样的动听。

但父母并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呵护,一份耐心以及那份责任。

养育孩子,除了让他吃饱、穿暖,更要看见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给予孩子认同与肯定,用爱富足他们的精神世界,用信任、理解培养孩子茁壮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