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豐帝留給同治的顧命八大臣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我們都知道,在咸豐執政晚期,朝堂之上一共有三股勢力集團在左右朝局,一股是

帝胤勢力也就是和咸豐統一時期的各種親王,一股是以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為主的帝后勢力。另外一股就是以大臣為主的朝臣勢力,為了平衡和對抗帝胤和帝后勢力。身體不太好的咸豐帝一直想給年幼的同治搭建一套比較合適的朝臣班子,而後咸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在煙波致爽殿寢宮,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等人。立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所以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的由來。那麼這八個人究竟是何許人?最後的結局又是怎麼樣的呢?

清朝:咸豐帝留給同治的顧命八大臣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載垣

載垣,全名為愛新覺羅·載垣(1816-1861),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六世孫,怡賢親王愛新覺羅·胤祥的五世孫,世襲和碩怡親王爵位,十二家世襲鐵帽子王之一,因為在咸豐帝繼位期間盡職盡責,成為當時咸豐帝顧命八大臣之首掌握實權。不過後來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欣發動"祺祥政變",載垣在北京被捕,賜白絹自盡。時年四十六歲。

清朝:咸豐帝留給同治的顧命八大臣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端華

端華清開國奠基者舒爾哈齊之子、鄭親王濟爾哈朗之後,道光五年,端華封三等輔國將軍。二十六年,襲鄭親王爵,不久詔授總理行營事務大臣及御前大臣。道光帝死,受顧命。咸豐繼位後,為領侍衛內大臣。而咸豐死後,又成為同治的顧命八大臣之一,而在辛酉政變後,端華賜自盡,其弟肅順被斬首菜市口。

清朝:咸豐帝留給同治的顧命八大臣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景壽

全名為富察·景壽(1829-1889),滿洲鑲黃旗人。雲貴總督明瑞曾孫,工部尚書博啟圖之子。道光二十四年,賜頭品頂戴,在上書房讀書。次年,尚道光帝第六女壽恩固倫公主,襲封一等誠嘉毅勇公。咸豐五年,以為蒙古都統,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祺祥政變後,削職仍留公爵及額駙品級。同治元年複用,仍賜紫韁,授領侍衛內大臣,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去世,諡號端勤。景壽算是這八位顧命大臣裡面結局最好的一個。

清朝:咸豐帝留給同治的顧命八大臣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肅順

全名愛新覺羅·肅順(1816 -1861),滿洲鑲藍旗人,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與同為顧命大臣的其兄鄭親王端華及怡親王載垣相互倚重。咸豐十一年十月二日夜,肅順在護咸豐帝梓宮回京途中,行至密雲被捕,隨後被斬於菜市口,時年四十五。

清朝:咸豐帝留給同治的顧命八大臣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穆蔭

穆蔭(?-1864),字清軒,託和絡氏,滿洲正白旗人,晚清大臣。咸豐元年,命以五品京堂候補,任為軍機大臣。1860年英、法軍佔領天津,穆蔭受命為飲差大臣,偕怡親王載垣赴通州,同英、法聯軍進行和談。因未達成協議,英法聯軍進逼京都時,與肅順、載垣、端華護送咸豐帝逃至熱河。1861年咸豐帝病死,與肅順等受命為輔政大臣,慈禧太后與奕共謀發動北京政變後,被解職流放。1862年釋歸,1871年病死於家中。

清朝:咸豐帝留給同治的顧命八大臣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匡源

匡源(1815-1881),字本如,號鶴泉,山東膠州人。自幼聰敏好學才思敏捷,十三歲考秀才,被稱為神童。道光二十年舉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官吏部侍郎。咸豐八年,入直軍機處。從政期間,以清廉、勤勉、自律而享譽官場。受咸豐帝顧命,贊襄政務。成為八大顧命大臣之一。其後祺祥政變,罷官還鄉,死於光緒七年,年六十六。

清朝:咸豐帝留給同治的顧命八大臣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杜翰

杜翰(1806 -1866)字鴻舉,號繼園,山東濱縣(今濱城區)人,帝師杜受田長子。道光二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咸豐三年杜翰為工部侍郎,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辦理京城巡防事宜,深受咸豐倚重。十年,隨咸豐帝逃熱河。成為顧命大臣後,反對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與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解除八大臣職務,杜翰遭革職,流放新疆,後被赦免放回,從此閉門不出。同治五年卒。

清朝:咸豐帝留給同治的顧命八大臣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焦佑瀛

焦佑瀛,字桂樵。天津人,清道光十九年(1839)舉人,因他文筆敏捷,才幹超群,又頗有見識,經肅順推薦,被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為"挑簾軍機",實任軍機大臣,咸豐逃往熱河時,焦佑瀛正奉命在天津靜海一帶治團練,被召從幸熱河(今承德)。後被任命為輔政大臣,因反對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受免職處分,得歸隱於故鄉"逋園"。

清朝:咸豐帝留給同治的顧命八大臣都有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以上就是顧命八大臣,不過這八個人在咸豐駕崩74天后,就被慈安、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扳倒。雖然短暫的存在,但是這八個人都是能力不俗,是咸豐留給同治的一筆財富,而在辛酉政變後,內有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外有議政王奕訢主政,從而開始了"同治中興"。清朝出現了一段短暫的和諧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