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夫妻恩愛,陳芸為什麼要為沈復納妾?

相信所有讀《浮生六記》的人,都會對陳芸這個人物印象深刻。

她心靈手巧,四歲喪父,靠女工養活一家人; 她天資聰穎,《琵琶行》聽一遍便能背誦; 她才思雋秀,曾做過“秋侵人影痩,霜染菊花肥” 的詩句;她極富情趣,撿石做假山,雨水以泡茶,”布衣飯菜,可樂終身“; 她侍奉公婆盡心盡力,對丈夫也是悉心照料,可與之研習書卷,談論古史,品月評花,更有”願生生世世為夫婦“的印章作書信往來之用的美談。

《浮生六記》:夫妻恩愛,陳芸為什麼要為沈復納妾?


林語堂先生就曾說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可是這個女孩僅41歲就去世了,而那個叫憨園的女孩必是與此有關的。既然夫妻恩愛,芸娘又為何執意要為夫君納妾,甚至因納妾不成而舊病復發呢?


一.家庭因素

(一)丈夫花心。

乾隆五十八年,沈復三十二歲,正月去“揚幫’船上冶遊(類似青樓),在那裡曾發出”可惜我的妻子芸娘不能陪我到此一遊“的感嘆。並且在那裡遇到喜兒,因月光下依稀覺得她和芸娘很像,於是挽她下去,睡下了。

後來,或者十天,有時五天,沈復每次去,都只叫喜兒。其後常去遊玩,花費百餘金。

我想,這件事情,芸娘應該是知道的。

芸娘第一次遇見憨園的時候,是沈復三十三歲,離沈復外出“逛花樓“時隔不久,芸娘與憨園一見如故,結為姐妹。

在芸娘提出要幫沈復得到憨園的時候,沈復的第一反應竟是竟然是“這樣的女子,不是金屋豪廈。窮光蛋怎麼敢生出這樣的妄想呢?“

然後才是”我們伉儷,正在情深意篤的時候,何必在外頭求妾“。可是,當芸娘告訴沈復”憨園的心已得了之後,他們自此“無一天不談憨園“

或許,在沈復“逛花樓“時,芸娘便起了心思,與其丈夫找,倒不如自己來找吧。


(二).公婆不喜

儘管芸娘已然賢惠,卻不得公婆歡心。

乾隆五十年,芸代寫家書,,家庭偶有閒言碎語,婆婆懷疑時芸的家書有問題,便不讓她代寫家書。而公公見家書不是芸的手筆,誤以為芸不屑代筆寫家書,從此被公公所不喜,她又不解釋,

“寧可被公公責備,不能因為這事兒失了我在婆婆那裡的歡心“

乾隆五十五年春天,沈父託人委婉轉述想找一人照顧生活起居。沈復秘密寫信給芸 ,請她託媒人去物色,找到一個姚家姑娘,未敢先稟告婆婆。因為這事,芸娘在婆婆那裡受了冷落,失了歡心。

乾隆五十七年,啟堂與人借錢,託芸做中間擔保人,被沈父得知,啟堂不承認,沈父認為芸娘誹謗小叔子,命人回蘇州斥責她趕她出門。

公婆如此不喜,想必芸孃的生活也是很受煎熬,很可能為了討大家喜歡做主為沈復納妾,同時分擔來自家庭的壓力。

二,芸娘自身,過度補償。

芸娘四歲喪父,靠女紅養活一家,內心可能敏感又自卑。這一點可以從她的詩“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以及剛過門時總是沉默寡言得出。在沈復的引逗下,漸漸的,也肯發表些言論。

由於內心脆弱,一旦敞開心扉便投入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可能產生過度補償心理,這一點可以從沈復和芸孃的日常相處中得出,無論沈復提出多難辦的事情,芸娘都都會想辦法給他辦好。

《浮生六記》:夫妻恩愛,陳芸為什麼要為沈復納妾?


比如沈復家道中落,又過慣了小資生活,處處講究情調。在蘇州,沈復想對花喝熱酒,芸娘便僱了賣餛飩的擔子,帶著砂鍋去;沈復愛喝點小酒,不不喜歡佈置太多菜,芸娘便為他準備了一個梅花盒,把盒子放在案頭,如同一朵墨梅覆在桌上。打開盞,就像把菜裝在花瓣上似的。

那麼,當芸娘感覺到夫君還喜歡外面的女孩子時,很可能會為他納妾。

三,社會環境


沈復和陳芸生於乾隆年間,仍時一夫多妻制,而在當時儒家的傳統觀念中,愛情是一種奢侈品,女子只需要做好母親。妻子和女兒的角色就好。被公婆不喜,夫君只有一個女子,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陳芸作為正妻的身份,而如果憨園進門,一妻一妾,卻可以篤定陳芸作為妻子的身份和象徵。

還有子嗣觀念的影響妻子滿足夫君的社會功能,妾滿足夫君的私慾功能,多妻則多子,多子則多福。當時陳芸很不受公婆喜愛,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很可能會為了讓丈夫傳宗接代而替丈夫納妾。

其實說這些也不過是猜測罷了,至於原因究竟為何只有當時人知道了。

而芸娘,更像是社會的一個悲劇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