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债主,金融界枭雄—J.P.摩根


最近美股现史诗级暴跌,代表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华尔街一片哀嚎。当然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1907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大萧条,纽约主要银行都处于破产边缘,幸亏当时的金融巨头

J.P.摩根出手并解决了这一危机。


今天就来聊聊这位美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奇才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一、


先来说说摩根财团的创始人,美国银行家乔治·皮博迪。


世界的债主,金融界枭雄—J.P.摩根

「摩根帝国」缔造时期的创始人乔治·皮博迪

1795年2月18日,乔治·皮博迪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贫穷家庭,从小没有父亲,家中兄妹八人,上了几年学后就不得不辍学,跟着哥哥一起干活补贴家用。早期靠买卖干货为生,之后涉足银行业,靠着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皮博迪一步步奋斗成为了一名银行家,从此踏入上流社会。

1835年的美国正经历“新经济泡沫”,人们依靠贷款,疯狂地修建铁路、公路、运河等。当时的乔治·皮博迪受美国马里兰州的委托,来到英国伦敦寻求英国银行的贷款。

乔治·皮博迪很爱国。他宴请了英国十几位银行家,劝说他们相信美国人不是骗子,甚至“和蔼”地威胁说:你们只有继续为美国提供新的贷款,才能保证以前的贷款能够得到偿还。最终高傲的英国银行家不得不拨出800万美元贷款给马里兰州。

为改变英国人对美国人“见钱眼开”的刻板印象,乔治·皮博迪主动放弃了马里兰州答应付给他的6万美元佣金。从中可以看出皮博迪不同寻常的才干和做派。

1837年,乔治·皮博迪搬家到伦敦,成立了个人银行,专门从事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业务,当时因为接手了美国债券,待到美国经济复苏后,他一跃成为了超级富豪。


二、


同样是1837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在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呱呱坠地。


父亲叫朱尼厄斯·斯宾塞·摩根,出生于犹太富商家庭,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美国第一批跨越大西洋的银行家。


早年曾在美国波士顿闯荡,23岁经营起一家总资产5万美元的干菜店生意,并在那一年娶了金融家皮尔庞特之女为妻。


随后踏入银行业,横跨大西洋去了英国伦敦发展,被乔治·皮博迪看中成为其公司的合伙人。在乔治·皮博迪退休以后,朱尼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并将公司改名为朱尼厄斯·摩根公司。

至此摩根集团已初见雏形

出生于这样一个成功商人家庭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从小就受到了严格教育,会说多国语言,并时刻被父亲灌输一种思想:用别人的钱投资,为自己赚取财富。这也是摩根家族一贯的投资原则。

世界的债主,金融界枭雄—J.P.摩根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1837年-1913年)


摩根天生就对投机非常敏感,在这方面具备超常的判断力,敢想敢干,很富有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可以说他是靠投机本领发迹的。


三、

1857年,大学毕业后的摩根进入父亲和乔治·皮博迪在伦敦合开的公司工作,1858年他搬到纽约市加入邓肯·谢尔曼公司,这是乔治·皮博迪公司在美国的代理。

在纽约,摩根邂逅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亚美莉亚·斯塔杰”,这位姑娘多才多艺,端庄妩媚,轻易就俘获了摩根的心。


父母得知他们的恋情后应允了这门婚事,亚美莉亚还陪同摩根的母亲去欧洲度假。


在这当口,摩根被公司派往古巴的哈瓦那采购货物,回来途中,货船停留在新奥尔良码头作短暂休憩,这时,摩根小试了一把自己的冒险精神和投机本领。


当时摩根正在码头上散步,两艘从密西西比河下来的轮船停泊在码头两侧,黑人们正在忙碌地卸货。


船上一位陌生白人向摩根招了招手,问他要不要买咖啡豆,并自我介绍说,他是往来美国和巴西的货船船长,受托到巴西的咖啡商那里运来一船咖啡豆。回到美国后才发现买主已经破产了,巴西的供应商认为运回去不划算,让他在本地半价销售掉。


摩根思索了一会儿,认为这桩生意不错,决定买下这批咖啡豆。他先带了些样品到新奥尔良所有与邓肯·谢尔曼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客户那儿推销,经验丰富的当地人告诉他要谨慎行事,价钱虽然令人心动,但船舱内的咖啡豆是否和样品的品质一样,谁也说不准。


不过摩根觉得这位白人船长是一位可信之人,便毅然决然地先以邓肯公司的名义买下全船咖啡豆,并发电报告知了公司。

没想到公司回电严加斥责,不允许他擅自用公司名义,并要求立即取消这笔交易。摩根不死心,发电报给远在伦敦的父亲求援。


父亲觉得这是儿子的第一笔生意,不管成功与否都得支持下,于是出资帮他偿还了原来挪用邓肯公司的钱款。有了老爹的资金撑腰,摩根干脆在那名船长的介绍下,又买了其它船上的咖啡豆。

事实证明摩根赌赢了!就在他买下大批咖啡豆之后不久,巴西受到寒潮侵袭,咖啡豆大幅减产,国际价格一下子猛涨了2-3倍。摩根大赚了一笔,周围的人对他的冒险精神赞叹不已,父亲也是连连夸赞他孺子可教也。


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861年,亚美莉亚·斯塔杰被查出患了重症,即便如此,摩根还是坚持与她结了婚。


婚礼是在家中的床前举行的,牧师先作了简短的祷告,接着新郎新娘宣誓永远相爱,并互换了戒指,拥抱、接吻。整个过程用了不到10分钟,而身穿雪白婚纱的新娘已面白如纸,再也支持不住,需要新郎搀扶着她。

1862年,美国南北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林肯做了全军总动员,向南方发起全面进攻,时胜时败,战局不明朗。华尔街金融市场也受到战局影响,变化剧烈。此时的摩根却已顾不上金融市场,他一心只想医好妻子的病。

到法国巴黎求治,在医生下了“毫无治愈希望”的诊断后,妻子年轻的生命就在巴黎医院里结束了。摩根悲痛万分,在巴黎举行了葬礼,此时离他们举行婚礼也只间隔不到3个月。

摩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回到纽约,父亲打算出资让儿子成为邓肯·谢尔曼公司的合伙人,然而被邓肯公司拒绝了。父亲一怒之下让摩根不要再回邓肯公司,并出资让儿子成立自己的公司,于是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房子,二楼又新增了一块牌匾——摩根商行。

这时南北战争日益紧张,林肯领导的北军在布尔渊河战役中大败,于是命令财政部长即刻发行200万美元债券来购买武器。自从战争爆发后,这种债券备受青睐,交易十分红火。

摩根找到了当时著名的皮鲍狄公司,用贿赂的方式让自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有了一个能交易债券的席位。不过他对这个并不感兴趣,起目的只是为了扩大人脉,在这个圈子里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窥探高利润高回报的风险投资机会。

不久他就认识了一位叫“克查姆”的投机家,这位与摩根年龄相仿的有志青年告诉他,华尔街一栋又老又旧的建筑物地下室里有一间黑市交易所。当时大城市地下室,通常用来储存煤炭,以备冬天取暖之用。所以人们戏称这个黑市交易所为“煤炭厅”。

他们在这间“煤炭厅”里打听到一则消息:最近一段时间北军伤亡惨重。这则消息触动了摩根敏感的神经,要知道北军一打败仗,北方政府就会拼命发行债券,这时普通人为了资产保值就会抢购黄金,金价必然上涨。

于是摩根和克查姆共同出资,秘密买入了500万美元的黄金,并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在纽约,还派人有意泄露了往伦敦汇黄金的消息。


之后北军果然战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消息后,纽约的黄金价格疯涨,连伦敦金价也带动上扬,摩根和克查姆再把剩下的黄金抛售出去,两人大捞了一笔,发足了横财。

此事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纽约时报》对此次金价上涨做了调查,得出结论: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来解释此次金价暴涨,这次涨价根本与军需品、粮食、棉花等进出口货物无关。这一事件的实际操纵者,是纽约的一名青年投机家——J·P·摩根。


五、


摩根从不理会这些报纸的指责,通过这场胜利他了解到情报对于生意的重要性,于是花高薪聘请原陆军部电报局的接线员史密斯,负责摩根商行的电报工作。而且这位史密斯的好友文尼尔上校,是格兰特将军的电报秘书。通过这层关系,摩根就能比别人抢先一步获得更多准确的前线军事情报。

机会终于来了,摩根从电报中获悉,由于北方军队准备不足,前线的枪支弹药十分短缺。这在摩根眼里又是个赚钱的好机会。


他四处打听,了解到华盛顿陆军部某个器械库里,有大约5000支霍尔步枪,于是就将其全部买下,转卖给了山区义勇军司令。当大兵们收到这批步枪后,发现是10年前制造的,而且已经生锈,根本不能使用。


摩根才不管这些,他又大赚了一笔。

由此金融史学家还从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要想快速赚大钱,必须使自己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判断大胆付诸行动,这样才能最终成功。另外,风险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在风险面前要果断勇敢,否则机会就会转瞬溜走

南北战争以代表奴隶主利益的南军彻底失败而告终。摩根商行也日趋兴盛,他之前在邓肯公司的同事查尔斯·达布尼以及他的表弟古特温都加盟了他的公司,公司的名字也因此改为达布尼·摩根商行。


随着摩根一次次的获利,他也终于从一个无名之辈成长为华尔街的一颗璀璨新星。从而掀开了摩根辉煌事业的新篇章。


六、


1869年,已成为华尔街知名银行家的摩根,将目光瞄准了铁路投机事业,他插手了知名的萨科那铁路之争。

这条铁路只有227公里长,却有着极为优越的地理位置,纽约四周的煤炭、石油和钢铁等都要靠它运输。这条铁路有两家大股东,为了争夺最终运营权,双方激烈争夺,已经发展到动用武力,经常有人在斗争中死伤。

当时在争夺中处于劣势的拉姆杰求助摩根,摩根以让自己的公司成为他们的股东为条件,答应帮助对方。


在召开铁路股东大会的早上,另一股东费斯克带着许多全副武装的侍卫到来,眼看着又要爆发一场激烈冲突。


摩根却在一旁暗笑。这时会场大厅门口突然传来一声断喝:费斯克,不要动!随即四周冒出许多身穿制服的警察,费斯克呆住了。


在警长的指挥下,费斯克被逮捕。当然,没有出示逮捕证,没有公布他的罪行,遭受恐吓的费斯克已经懵逼,就这样稀里糊涂被押上马车带走了。


由于费斯克被捕,股东大会顺利举行。会上拉姆杰顺理成章获得总裁职务,摩根则被选为萨科那铁路的副总裁。


走出会议大厅后,摩根情不自禁哈哈大笑。人们后来才知道,逮捕费斯克那戏剧性的一幕,完全是摩根一手策划导演的,那些所谓的“警察、警长”自然也是雇来的。

无形中摩根的知名度迅速提高。《美国人物志》这样评价他:摩根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同当代最具有实力、拥有各种武器的金融资本家抗衡,他获得了胜利,从此奠定了驰骋于企业大舞台的基础,也开拓了他自己的人生

当时的美国铁路发展很快,摸到铁路门道的摩根迅速投资,与其他几家大运营商对铁路进行了重新规划,到了二十世纪初,摩根在铁路上的资产占据了美国2/3的铁路。

摩根也总结出一条励精图治的名言:用以推动历史的不是法律,而是金钱,只是金钱


七、


摩根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的债主”,主要表现在他对英国和美国政府的援助。当然摩根并不是随意援助的,没有利益他不可能投资。


当时英国殖民地布尔接连爆发反抗英国殖民的起义,因为布尔是世界黄金钻石生产地,也是英国重要财源,英国当然不会放过此地。


英国以为派军队镇压就会结束,但没想到英军进入后却没能速战速决,被拖入了长期消耗战。而且德国也虎视眈眈,要打造一支海上舰队对抗英国,英国当然不会把“海上霸主”地位让出,于是又与德国展开了军备竞赛。


无论战争还是研发武器装备,需要政府有更多的钱。英国却突然遇到了财政困难,到了两难境地,如果退却就会失去更多的利益,无奈英国只得求助于摩根。


摩根居然没推辞,而且答应了英国的求助。摩根先从英国公债入手,买了总计1500万美元的公债。此后他追加购买,最后认购了1.8亿美元的英国公债。

虽然英国最终在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与国际舆论压力下,与布尔人签订和约,战争结束。而摩根购买的这些公债为他以后带来了无尽的利益。

1895年,由于投资者们疯狂挤兑,美国政府的黄金储备只剩下900万美元。关键时刻,摩根和罗斯柴尔德家族联手为政府提供了350万盎司的黄金实物支持,挽救了美国的金本位货币制度。


1907年,美国的金融市场遭遇严重的流动性问题,濒临崩盘。美国当时没有中央银行,无法调控储备金,也根本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时已经70岁的摩根老将出马,他联合金融界数十位大佬,为美国筹措了2500万美元的巨额贷款,帮助美国渡过难关。由此摩根也成为美国的“债主”。


在这之后,美国人终于意识到,不会永远都有救世主摩根,于是政府开始重建金融系统,最终的结果就是成立了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八、


摩根将家族企业推向鼎盛,他在世时,整个枝连的“摩根体系”,总值约有200亿美元,另外还有125亿美元保险资本。


生产实业方面,有US钢铁、通用汽车公司、制铜公司、大陆石油公司、奇异电器公司、硫磺公司等。服务业方面还拥有国际电话电信公司等许多大公司。


摩根同盟的两个大银行拥有510亿美元总资产。相加起来,总资产相当于美国企业资产的1/34。约翰·皮尔庞特·摩根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了!


然而巨星也有陨落时。1913年,摩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经常感到异常疲倦、毫无食欲。


1913年1月7日,摩根乘船前往开罗。出发前,他悄悄立下了遗嘱:把我埋在哈特福德,葬礼在纽约的圣·乔治教堂举行。不要演说,也不要人给我吊丧,我只希望静静地听黑人歌手亨利·巴雷独唱。


3月31日去世消息公布后的12小时内,3698份电报如潮水般从全世界涌来,分别来自国王、教皇、艺术品商、银行家和实业家,只有皇室主要成员的逝世才能同时获得社会名流和平常百姓的关注和哀悼,而摩根也受到了最高级别的缅怀。


洞見資本:摩根家族:世界頭號金融大亨!

每日頭條:世界金融的「晴雨表」,其創始人是誰,為何能影響世界?

每日頭條:華爾街的王者,金融界的梟雄——金融大亨J.P.摩根

新华网:金融历史人物回顾:J.P.摩根的搏命式投资3次拯救美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