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他生性單純、聰慧異常,但卻被形勢所迫,逼自己分裂出300種人格。

他生於鐘鳴鼎食之家、富貴繁華之地,穿金戴銀、財如流水,但最終卻貧病交加,餓死妻兒,自己更死於舉國歡度的除夕。

他不求上進,流連於花柳詩詞,氣死父兄,憂死祖母,是家族的“孽子”

但卻用一生做了一件垂青史冊的事,讓全中國幾代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他,就是 曹 雪 芹

今天就讓我們來讀一讀他的紅樓夢醒。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01

錦衣紈絝的“孽子”

1715年,一個粉雕玉琢的小嬰兒降生在南京金陵。

他的到來讓這個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格外欣喜,因為這類皇親國戚之家,向來注重男丁的綿延,也因為他的出生可稍稍衝減其父曹顒[yóng]過世之痛。

兒時的他聰慧過人、才氣初現,幾歲便能熟讀詩詞,還煞有介事的幫人研磨寫字、學人披袍戴鳳。

祖母疼極了這個粉團兒似的小孫子,把所有的溺愛都傾注到他身上。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生活在這個金堆玉砌的宅子裡,他日夜與姐姐妹妹們嬉戲,渴飲瓊漿,寢臥玉床,可謂“金滿箱、銀滿箱,數不盡的富貴天潢”。

但好景不長,不久後他便要揹負家族“孽子”的罵名。

曹家壟斷江南織造這一肥差近六十年,手眼通天、權傾江南,是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

家族中的女子都要上私塾、請先生,可謂家學淵源、教育嚴苛。

對於他這個從小便顯露天資、聰敏機靈的好苗子,更是嚴加教養。

他的叔父曹頫[fǔ]為了不負亡兄所託,對他的管束更為嚴格,夏酷冬寒、不能一日無書,年節慶典、只作半刻歇息。

但他卻天生不愛“四書”“八股”、為官練達之道,對虛偽狡詐的仕途更是充滿了厭惡,一心只在詩詞歌賦、繪畫樂曲上下功夫。

放學後不與父兄討論家國大事,而是一頭扎進後花園,與姐姐妹妹們賞風贊月、填詞作曲.....

不得不說,他的文學天賦自那時起就初顯端倪。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然而,這讓一心培養他走上政治道路的叔父極為震怒。

他的曾祖曹璽、祖父曹寅、伯父曹順、父親曹顒幾代為官,歷四任鹽政,斂聚了大量財富。

曾祖母是康熙乳母、祖父是康熙伴讀和御前侍衛,後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江巡鹽監察御史,極受康熙寵信。

這樣一個皇恩世家,怎能容許出現他這樣的“不羈浪子”?怎能容許他“玷汙”曹家幾世積攢下來威嚴肅整的家風?!

於是,叔父對他進行了嚴厲的體罰,一經發現他看閒書、戀閨閣,輕則罰跪堂屋、重則鞭笞棒打。

十歲的頑童,硬是被嚇成了老鼠一般的謹慎小心。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饒是如此,他骨子裡的文人氣質仍按捺不住那些紅妝青黛的詩賦,讓他不顧棍棒之痛也要去愛。

終於,他成了同窗裡的“異類”、家族中的“孽子”

但不肖歸不肖,身處如此繁盛之家,即便胸無大志,也可享盡繁華。即便不入仕途,也無性命之攸。

然而,一場政治變革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02

大廈傾倒,家道中落

雍正六年(1728),他13歲,安逸的日子在這一天戛然而止。

新帝即位,朝堂重新洗牌,政治鬥爭累及寵臣。

一道聖旨從天而降,曹氏因站錯隊伍,虧空獲罪。被革職抄家,族中官員被流放入獄、財產盡皆罰沒。滿門朱紫淪為布衣。

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

叔父命懸一線、祖母氣急而亡,幾百口人的大家族,一夜之間竟“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初涉世事的他,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毫無準備,目瞪口呆間已隨零落的僕傭搬至北京郊區一間民宅。

昔日歌舞不再,姐妹終日以淚洗面,兄弟長輩,全都一蹶不振。

在這“斷壁殘垣下,不見御馬金堂”的灰暗歲月中,誰都不承想,這個家族的“孽子”竟昂首挺胸,站在眾人面前,說:“人未盡,家不散;曹氏榮光,子孫有責償!”

所有人都沒想到,在這場浩劫中唯一一個沒被打垮的,竟是這個遊手好閒的公子哥兒;他們更想不到,百年後,這個公子哥兒將創造出曹家幾世都不曾到達的高度,將讓整個中國都為之震撼。

03

無常

“向來福貴摧心志,心碎才得好文章。”

歷經了家道中落,他反而埋頭苦讀,似脫胎換骨,書籍不分喜好、兼收並用,只為能博取功名;菜飯不論粗細、狼吞虎嚥,全無往日講究;他逝要將曹氏榮辱一肩扛起。

終於,22歲時,他的才學得到認可,謀到了“宗學”裡一個不起眼的小官職。

雖然這只是一個打雜、助教的芝麻官兒,但他意氣風發,信心滿滿要重振曹家輝煌。抱持著“玉在匣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的志向,他韜光養晦,只待來日。

以他的博學強知,東山再起不是沒有可能;以他的超凡毅力,重振家族不是沒有希望。

但正如他日後所言:“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他的人生終將伴著“無常”二字,為日後那豔驚國人的文學寶藏鋪下伏筆。

即便他不用再為糧米犯愁,即便他如願娶了表妹——一個嬌滴滴才華馥比仙的女子為妻,然而終究是:“一場歡喜一場悲,嘆人間,終難定”。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他永遠忘不了乾隆十二年,他正值而立、尚能溫飽,政治風波風起雲湧。他罪臣後代的身份被重新強調。

這一次,政敵的手腕無比狠辣,不但將他革職查辦、沒收家產,還一紙公告示眾,徹底斷送了他在政壇上崛起的希望,也徹底擊垮了他心理上最後一絲支撐......

罷了官、抄了家,他攜妻帶子倉皇流落鄉下,身無分文、衣衫襤褸,惶惶如乞丐、卑微如螻蟻。病弱的妻子經此打擊,香消玉殞。尚在蹣跚學步的兒子,整日哇哇大哭、要奶要娘。

而他,堂堂七尺男兒,學富五車有何用,只徒留一手文章!

因為沒錢,眼睜睜看著摯愛的嬌妻病死懷中;因為沒錢,只能去討鄰居的炭火給兒子燒一點米湯。

家徒四壁、飢寒交迫,常常睡夢中被冷風凍醒,再緊緊抱著啼哭發抖的兒子......

無數個難眠的夜,他咬緊了牙、嚥下了淚,強迫自己挺下去,這一挺,就是三年。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本以為自己會像流浪漢一樣了此餘生、默默無聞,但他生命中的第二個“無常”悄然而至。

那時,他正帶著兒子過著有上頓沒下頓的乞討生活,偶爾幫人寫字念信換幾個米錢。

那年重陽佳節,一個地方鄉紳大宴賓客,偶然聽聞他出身望族,還寫的一手好文章,一時興起,便差人請他赴宴。

他本不想逢迎這種刻意附庸風雅之輩,但一想到席上有酒有肉,還能包些吃食帶給兒子果腹,只得壓下文人的傲骨,低眉賠笑去赴宴。

席間觥籌交錯、杯來盞去,望著桌上的酒肉菜餚,聽著歌伎的吟哦吊嗓,幾杯酒下肚,他恍惚又見到了曹家昔日的輝煌。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那是怎樣的一種繁華熱鬧,怎樣的一種醉生夢死、華貴無邊啊......

曹家給與他的,不只是年少時的錦衣玉食,更有他一生的隱痛,和無法重振朱門大夢的遺憾。

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他見證了一代家族的鼎盛,但偏偏自己從不肯聽從父兄教誨。

“行為偏僻性乖張,古今不肖無雙”,不屑求取功名,只沉溺於兒女情長,終至大禍來時,後繼無人。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往昔一幕幕在他眼前掠過......

熙攘的人群、珠翠的釵飾;盈盈的嬉笑、抄家的哭喊;入獄的鐐銬、火燒的慘烈。一齊湧上心頭。一時間,竟酒難下嚥,心繫千結。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這時,一個酒酣耳熱的財主搖晃著到他面前,掏出一塊美玉,炫耀戲謔說:

“聽聞你是世家出身,可曾見過這等寶玉啊?”

看著這塊靈透的玉,他五臟翻騰,一腔熱血衝上心頭,如夢初醒般仰天長笑,痛飲一大碗酒,摔碎喊道:“何止見過?!我有一塊比這好千百倍的通靈寶玉!”

言畢,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揚長而去,

踉蹌著喃喃自語:“丟了,什麼都丟了!假的,全都是假的!”

歸途中,他涕淚橫流:“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袍長”,“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

這場酒宴竟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他痛苦記憶的閘門,也打開了他走向傳世不朽的大門。

04

二十載《紅樓夢》

回到草屋後,他瘋了一般找出紙筆,趴在破席上就開始寫,提筆四字:《風月寶鑑》

寫那些紙醉金迷、繁花似錦;也寫那些大廈傾頽、皇族末路

在廢寢忘食的書寫中,他聽不到兒子的哭鬧、感覺不到飢腸轆轆和冷風刺骨;他看不見窗外的四季更迭、聞不到疾病一步步逼近的死亡氣息。

他寫的不再是一本書,而是他的人生、他的血淚,甚至已經跳脫出了自己,站在蒼穹之上,俯瞰整個人間的悲歡離合。

正是寫這本書,將他逼瘋了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他將自己分裂成,書中300多個不同的人物。

時而如林妹妹般病弱細膩、百轉千回,時而如鳳姐般殺伐決斷、狠辣算計;他既是正氣凜然、捍衛禮教的賈政,又是違抗父命、厭惡經濟仕途學問的寶玉

他可以悲憫大觀園中姐妹們,無法自主的命運,也可以譏諷朝廷裡,爾虞我詐、虛偽殘酷的現實.....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這一寫,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中,無冬無夏,忽悲忽喜,他再無一文進賬,只能靠人施捨一點稀粥苟活;

二十年中,不顧疾病,不管幼子,他像著了魔一樣,白天寫、晚上寫,不顧一臉簪須和一身破衣,他已徹底成了世人眼中的瘋子。

嘔心瀝血二十載、增刪五次,終於,稿成。

更名《石頭記》,後又改名《紅樓夢》。

清朝文字獄盛行,但惟獨這本書在民間手抄流傳,竟得以保留,代代傳頌。

這本由血與淚寫成的奇書,這本交替著夢想與現實的鉅著,如今已成了所有中國人心目中的經典,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眾人膜拜的豐碑。

一本書,一個家族史;一輩子,一部傳世作。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05

紅樓夢醒,文史絕唱

曹公一生就是一個“痴”字。對手足的情“痴”、對過去的夢“痴”、對未來的惑“痴”。

所以他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他也認為,人世間就是一個“假”字。人情世故是“假”,繁華富貴是“假”,權力愛情皆是“假”,

所以他說:“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紅樓夢》奇,奇就奇在從未有過一本書,在開篇就告訴了世人所有人物的結局。但他偏要告訴大家,偏要大家看著每一個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結局。

這是他的固執,也是他的無奈。

而他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在出生時就註定了一個悲劇的結局?

《紅樓夢》悲,悲就悲在300多個人物無論貧窮富貴、善惡美醜,最終都將歸於一片虛空。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但他偏要寓悲於喜,偏要寫盡金玉滿堂,再寫出那個灰飛煙滅的宿命,而他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在亦悲亦喜中歸於塵埃?

終有一日,故事寫完,紅樓夢醒。

乾隆二十七年,大雪紛飛除夕夜,撫摸著爛草蓆上病死不久的兒子,貧病交加的他老淚縱橫,完成的手稿成了他唯一的慰藉。

在大門小戶闔家團圓的喧鬧聲中,在街頭巷尾鞭炮陣陣的賀歲聲裡,他永遠的閉上了眼睛,那一沓手稿也不知去向。

那一年,他48歲,似完成了生命的輪迴。

一代文壇巨匠,就此踏上歸途;一部家族興亡,終成文史絕唱!

06

一個曹雪芹,一部《紅樓夢》

若干年後,歷史變遷,人們感嘆著《紅樓夢》的精絕,傳說著他大起大落的一生。

而最終人們牽掛的,還有那後四十回遺失民間的手稿。

縱使最後高鶚和程高元揣其心意續寫了後四十回,終不為世人所認可。

張愛玲在《紅樓夢魘》中毫不留情的批評,說:“《紅樓夢》讀到第八十回,就不想再讀了。”

因為天下只有一個曹雪芹,只有一部《紅樓夢》,無人能用一生心血熬成一本書,更無人能用同樣的靈性去感受他人生中的起起落落。

紅樓殘篇,許是他留下的遺憾,許是世事顛沛造成的損失,更許是上天為這塊通靈寶玉刻下的一絲瑕疵。

只因它歷劫太多,只因它富貴佔盡才招禍,只因應了那一句:“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不必妄自嗟呀,不必空留牽掛。曹公一世,哭過笑過,喜過悲過,真過假過,得過失過。

最終,他看透了,悟透了。

除一部殘稿,不留一人一物;除一副皮囊,不帶一分一毫。

他用血淚堆砌出大觀園300個人物的命運聚散。他用精神鑄就出中國文學史上唯一永恆的傳奇!

他紈絝風流,卻貧病無醫而逝。留下一部殘稿,悟透一生紅樓夢醒!

看曹公一世:

幼時膏粱貴無雙,才華滿腹厭官場;

天降橫禍家四散,誓為奮發命無常。

渾渾噩噩幾十載,妻去子亡愁灌腸;

寒飢凍餒喚夢醒,一朝寫盡世荒唐。

茅屋陋室藏寶玉,性靈天賜還痴賬;

血淚流盡是歸時,紅樓大夢留殘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