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济宁家庭教育


父母和孩子由于缺乏沟通和换位思考导致互不理解,疫情时期,父母孩子本身各方面压力已经大于平时,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在家多学习,在家的时间多了,每当看到孩子不学习,可能会一直说教,而忽视了孩子的心里需求,孩子则认为父母一天到晚只关心自己学习,不理解上网课天天盯着屏幕,不能和同伴交流的压力,导致出现隔阂。


于老师


疫情期间的寒假很长,家庭教育的最大难点就是:

控制智能手机,保持孩子的学习动力,学习进取心,只要这个解决了,其他问题很多都顺理成章的解决了

我在2月9号面试了吉林长春的一个高三女孩子,并开始进行远程视频特训,每天大概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不确定时间,我比较忙,无法计划时间的。

因为引导的好,高三的女孩子能看到了信心,而她父亲第一天还将信将疑,第2天完全改观,28天后的2020年3月10号,兴奋得全家睡不着,女儿高考物理卷竟然快满分,第二天测试高考物理卷竟然有直接满分的,第3天学校考试,理综物理只错一题选择题,扣6分。

这孩子看到了希望,当场树立强大的信心,从第2天早上开始,他5:30就自己爬起来开始读书,每天晚上11点准时睡觉,通过28天的高考强度特训,在3月10号完成了物理科目的全部学习,同时完成了化学生物等一部分的概念学习。

28天,创造的物理从50多分进步到高考卷测试快满分或已经满分,28天的特训过程,他爸爸全程陪同,并且亲自监考。

在3月10号晚上测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的物理内容,考了107分。

李坤y女学生 ,吉林长春高三女生,全国卷2地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50多分,班主任说这个学生也就这个能力,父亲让闺女当地到处补习,没有起色。高三期末考,物理也是五十多分【满分110分】,班主任再次说,他家闺女也就二本水平,孩子就这个能力。

从2月9号开始远程视频特训之后,28天完成物理全科特训,期间也学习化学等科目。

2020/3/10晚上

第1次物理测试,2019全国卷1物理:

得分:107,扣分3分

2020/3/11上午

第2次物理测试,2016全国卷2物理:

得分:110,满分

2020/3/11下午

第3次物理测试,2017全国卷1物理:

得分:100,扣10分

2017全国卷1近4年12份全国卷最难。

2020/3/11晚上

第4次物理测试,自选模拟卷物理:

得分:87,扣23分,压轴题丢失17

2020/3/112下午

第5次物理测试,她所在学校进行理综等科目测试,物理科目,只错一道单选选择题,扣6分:

得分:104,压轴题全对。

今日头条的微头条里面,全程记录了这个学生在特训28天的变化。


梁说高考


疫情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担忧,但也创造了难得的亲子共处时光。当然,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我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因为先生比较忙,孩子的教育大部分都是我来负责,但是疫情我和先生都在家,情况就复杂一些了。先来分享遇到的难点吧:

1. 父母对于孩子养育意见不一致,容易产生分歧和冲突。这对于家庭关系和孩子教育十分不利;

2.孩子对于父母情感需求更为明显。孩子很少能这么长时间和父母在一起,特别欣喜。由此对于父母依赖性增强,父母独处时间减少,带来焦虑;

3.孩子疫情的学习安排压力大。不能去兴趣班,不能上学。孩子只能在家上课或自学,如果孩子自主性不高,导致父母压力增大,容易产生亲子冲突;

4.时间管理难度增大。疫情后期,父母需要上班或者在家办公,一方面需要面对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要安排孩子学习和照顾饮食起居。家长每天的时间都很满,也很辛苦,时间管理成为挑战。

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是很多父母共同面对的问题。首先要从心理去接纳,积极正面去应对。千万不能让负面情绪占上风,而左右了我们的理性思考。享受难得的家庭尤其是亲子共处时光,让我们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天下父母一起修行。


奇遇生涯


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最大的难题应该就是父母辅导孩子,及孩子上网课不认真出现的无奈和无助、对峙和暴力。

疫情期间,按照疫情期间有个防范措施规定,所有的家长都在家中陪孩子学习上网课,此时家长与孩子学习的摩擦必然会出现,如平时母慈子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及因网课家长教育方式不合孩子意识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

昨天我和一家长朋友电话聊天孩子网课情况,他的嘴就像机关枪一样一直大吐苦水,我都无法插嘴,只能耐心的听她哭诉:她有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开始时每天上网课打卡完之后就关掉老师的讲课视频自由自在地玩耍,后来被老师反馈给家长,以后他就开始琢磨着,再也不关视频了,但还是我行我素的自己玩自己的,上了那么长一段时间的课没做一个字的笔记。此时的父母除了苦口婆心讲学习道理,实在无用,只能拉下脸来批评甚至动手、棒子。没想到孩子脸皮够厚,什么都不怕不怕都无所谓。

还有一个家长聊天时又好气又好笑:近期学校老师进行了一场网课考试,妈妈一直陪在身边,担心孩子会边翻书边考试,或者边看笔记边考试,这倒还好,这孩子听课时做了少些的笔记,其实也翻不了多少的答案。更好笑的是所有的同学都在那个视频的聊天处互相发答案进行核对。面对疫情期间这样的孩子,家长还是打骂批评棍棒教育,造成孩子对网课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面对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因学习因沉溺玩游戏等观点不合家庭教育,那到底该怎么办呢?家长可以在网上找一些专门育孩子的经验学学。

家长爱孩子,你就要把孩子当朋友,放下你父母的身份和态度,平等的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学习之余呢,尝试着给孩子进行一些沟通,如开家庭会议,父母和孩子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此时尽量听取,并做好记录。或者陪孩子一起读读孩子感兴趣的经典童话、玄幻小说等等,读后各自总结读后感,家长从中找出一些经典好句和孩子进行聊天。或者全家总动员玩一些互帮互助的一些游戏等等。这些释放情绪和感情方法目的就是让孩子放松,缓解和家长之间因学习带来的争吵,让她们走出反感家长,和家长做朋友的这种负面情绪,从而达到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





安琪学习乐园


在疫情期间家庭教育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最大的难点就是小孩子(学生)在家呆的时间太长了,他们不能像在学校一样跟其他的同学一起玩耍,因为,学生不光是学习,而是还要跟大家一起玩耍、交流、疯闹、跑跳,这才是他们最想要的生活。这种限制自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隔离不得不如此。在这种环境下大人都感到不开心、不快乐、不自由,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大部分的家庭唯一的办法就是放松管束他们的学习,而是忍许他们玩手机和看电视。能够服管的小孩子还要好办一点,不服管的小孩会更难管理。

现在学校虽然通过电脑上课,但必竟不如在学校上课,老师能够耳提面令的多美好。最难办的是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学生,他们因为年龄小,根本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宅在家里不准出去玩,因为他们才是正是贪玩的时候,而是正需要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贪玩才是他们的天性。

所以,孩子们的家长们除了保障好孩子们的生活饮食多样化以外,做作业就要好好的辅导或者陪伴在他们身边,为他们讲一些趣味方面的知识和故事,而且还要换着不同的方式,引导他们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还要陪着他们搞一些娱乐活动,比如,跳绳子、下象棋、打扑克、跳街舞等等,转移他们的烦恼,交换着不同的学习和娱乐。只有这样才使他们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总之在疫情期间解决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难题,各家有各家的难度。

总之,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大人一定要耐烦、耐心、心平气和地同孩子交流沟通,减少孩子的忧闷。你认为我说的对吗?


昆仑之柏


疫情期间,全民都在居家隔离中。

假期刚开始时母慈子孝的温馨画面,在经过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后,随着孩子们的网上开学逐渐演变成了整天的鸡飞狗跳,一片嘈杂!

每个家庭最安静的时候都是孩子们在听直播课的时候,而随着下课,课后作业的开始,基本上马上就结束了那短暂的宁静。

于是,一切又顺其自然的嘈杂起来了。期间,孩子去了几次厕所、看了几次手机、喝了几次水、吃了几次零食、翘了几次二郎腿……林林总总都是家长的愤怒点。然后当隐忍到了极致,父母的呵斥声、摔打声、数落声,孩子的辩解声、委屈声、惨叫声开始声声入耳,孩子玩手机的事、看视频的事、追剧的事、晚睡不起的事就又开始了每天的事事关心!

然后就这样一塌糊涂周而复始的过着这种重复的日子。

无论家长孩子都很憔悴,却又逆来顺受有滋有味的过着。

其实,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距离产生美”,家庭教育也一样。与其就这样每天重复,为什么不能给孩子留出他自己的空间呢?

为了避免重复出现以上情况,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

1-家长不要试图控制孩子所有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合理安排,家长可以参与制定,但是切记,只要不离谱请尊重孩子意愿;

2-只要没有课,不要无谓的让孩子早睡早起,假期期间,完全没必要这样,至于会养成坏习惯万一开学了改不掉……,家长完全没必要杞人忧天,因为真的开学了,你们绝对会发现孩子比你们还要自律还要喜欢开学;

3-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学习,而不是只要写作业旁边就有一个虎视眈眈的人,在凶恶的监视着他。

这些都做到了后,大家一定会发现家又温馨了。





每天好点


这场疫情,对于孩子来说,在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的,就是对于大人,也是前所未见。在这场疫情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孩子们去感受和理解;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学习和努力。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价值观。李兰娟院士说:‘’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人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人生价值观!把高薪留给一线科研人员,不要让年青人一味追崇演艺明星,他们是强不了国的。国家的兴盛要靠科技、教育、医疗,所以要树立全民崇尚医生、科学家、教师、军人,是他们在支撑民族脊梁‘’。要让孩子们真正明白谁才是他们崇拜和学习的偶像。

要认识到善良才是一个人能活出的最高贵的模样。那些白衣天使们“抛家弃子”,第一时间选择奔赴武汉;那些已经退休的爷爷奶奶们,纷纷主动请战,回到岗位;那些叔叔阿姨,不敢喝水,天天带着纸尿裤,只为争分夺秒地和死神抢生命……他们人是善良之人,他们的心善良之心,他们的行是善良之行。他们善良发出的光亮,在给自己力量的同时,也照耀了我们。

要自觉做到保护环境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警钟已经敲响,我们人类急需明白:“保护地球,刻不容缓”。保护自然,保护地球,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如果世界上连一滴干净的水都没有,连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连一粒干净的土壤都没有,连一片绿色的森林都没有,再发达的科技,也抵挡不了终将到来的灾难。我们应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敬畏自然。



理川拉沙


最大的难点一

  父母必须加强自身修养

  “治教育人,先修己身。”父母能否加强自身修养,成为优秀的家庭教师,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因。“父母善做,子女善学”这一重要的家庭教育法则已经为父母做好家庭教师提出了至上的要求。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是他人难以替代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们家长在“思想、信念、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应该追求美好,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从父母身上学到污点和陋习。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按时起床”这件事情,我们家长首先要做到,并按时间叫醒孩子,为孩子做好早餐,不要影响孩子吃饭和上学,如果因为家里原因上学迟到,孩子就会抱怨,就会影响他一天的学习和生活。父母的卫生习惯要好。父母要求孩子讲卫生,爱清洁,自己在这方面就要起到模范作用。父母要热爱学习。很多家长都只是简单地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做作业,但是自己却在看电视、玩麻将。父母看电视、玩麻将的噪音不仅影响孩子学习,而且会让孩子产生抱怨、反感情绪。还有,父母尊敬老人,善待亲朋,热爱工作,这些都会给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帮助。

  最大的难点二

  注重少儿性格培养

  注重少儿性格培养,给孩子染好大红的底色。在论述家庭教育时,李玫瑾教授这样讲道:作为家长,如果没有善良、勤劳、艰辛的抚养付出,对孩子就难以形成心理上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要想实现对孩子的影响和“把控”,孩子出生后,无论生活再难,工作再忙,头一年半的时间,孩子一定要自己带,这是两代人之间非常重要的情感投资!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父母要注重对孩子性格的培养。

  要想给孩子染好底色,民国初年,朱庆澜先生的《家庭教育》著作中讲到的“三道染缸”,十分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朱庆澜先生认为,学龄前这一阶段的少儿教育,是人生成长的基础,是“至要紧的事”。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入学读书和进入社会这三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三道染缸”。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讲一讲第一道染缸。

  他说: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生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家里6年教得好,养得好,好似白丝染成红底子。到了进学堂,再得好先生,就将那红红的底子加上一层,自然变成了大红。到了社会上,哪怕遇到坏朋友,坏染缸,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总不得变的。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自然变成真正的朱红,头等的好人了。万一在家里6年,教的法子,养的法子不好,比如白丝一下缸已经染成黑底子,进了学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变成红色,那黑底子总是难得退去。就是勉强替他加上一层红色,仍旧是个半红半黑的。如果学生再遇着不热心的先生,到了社会上,再遇着坏朋友,坏染缸,将黑底子一层层加上黑色,自然变成永不褪色的黑青,就会成为永不回头的坏蛋。

  最大的难点三

  注重培育孩子,形成好思想、好观念

  父母培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形成好思想、好观念,使其成就美好的人生,其他次之。说实在的,只有思想和观念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其他任何东西,我们都难以把控和拥有。唯有好思想、好观念,一经形成,它会跟随我们一生,给我们力量,指引我们方向。中国父母有一个最大的弱点:父母为孩子,“为之计婚远”。就是父母养孩子,不仅要供孩子生存、学习,还要为他们安家立业。现在这种做法,意义极其微小。

  雨果曾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思想是比任何东西都坚固的城墙,因为它绝不会倒塌,也不会交到敌人手中去”。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则说: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所以,我敢断言,父母给孩子再多的金钱和财富,都毫无意义。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钱的故事》:父母一生拼命挣钱,家财积累3000多万元,但是儿子不争气,几次豪赌,不仅钱财尽失,最后父母还得借钱取人。很多孩子因为没有思想,缺乏人生追求,抗拒不了诱惑,不善于化解细小的挫折,他们或偷盗,或抢劫,或自绝生命,你说我们养一个没有思想、没有追求的孩子,或是养一个思想不好、行为不端的孩子有意义吗,这样的孩子会给我们快乐吗?

  说道这里,我要重申一下:要想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培育出优秀的孩子,我们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注重少儿性格培养,力求给孩子一种好的思想和观念,使孩子早一点养成自己的思想和信念,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永盛美


持续爆发的疫情彻底调转了生活方向,家家户户开启了封闭隔离的居家生活。特别是实施“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后,对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家庭应对能力的挑战。此次疫情来势汹汹,人们措手不及。当我们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时,才发觉社会已经按下了“暂停键”。各地实行封闭管理,居家隔离,致使大家不能随便外出。此时,突发的疫情考验着每个家庭的应对能力。在战时机制的大环境下,家庭的应对能力显得较弱。比如:生活物资不足,家庭常用消毒用品欠缺,家里没有医药急救箱,等等。此次疫情再次提醒我们,一个有远见的家长必须具备家庭应急防范的意识,培养孩子从容面对灾害的能力。

对生活把控能力的挑战。为阻断疫情的蔓延,大家都响应政府的号召,不外出,处于隔离状态。大街上,冷冷清清。以前是社会中的家,现在是家中的社会;以前是外力推动下的被动接受,现在是内在驱动的主动适应;以前是按照社会的节奏在走,现在是必须按照自我的节奏在走;以前有监督,现在靠自律。如果生活颠倒无序,那么家庭就彻底乱了。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受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当下,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都发生了逆转,眼前唯一能改变的就是积极主动地适应突然而来的反常生活。家长要及时切换居家模式,教育引导孩子从零起点规划开始,强化自我意识,进入自主管理模式,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家庭成员相处能力的挑战。隔离暂时切断了人们与社会的关系,却为家庭成员提供了难得的相处空间。家长们利用这段时间可以弥补平日对孩子关心照顾不足的短板。“加长版”的寒假影响着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语言、行为等反应异常敏感。这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效果。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从良好的家庭关系开始。特殊的假期为人们居家相处提供了空间,父母要建立亲疏有度、宽严有序的家庭关系,为孩子成长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对时间管理能力的挑战。如此长的寒假,前所未有。在这样一个没有外力制约的假期,时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管理好这么长的时间,直接影响假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这是对家长时间管理能力的挑战。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是每个人对时间的态度是不同的。拉长的假期是难得教育的资源,是家长教育子女管理好时间的契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首先要考虑时间的规划和执行,其次要重视时间的利用效率。

对孩子的陪伴能力的挑战。居家学习考验的是孩子,挑战的是父母。此时,孩子学习情况的暴露,一个个真实教育场景的再现,为家长打开了家庭教育的崭新窗口。在家里,父母既是家长也是教师,不但负责教学的监督管理,还保障后勤物资的供应。24小时随时相伴,是对父母陪读水平的全方位考验,更是对家庭教育成果的检验。

对家庭情绪调适能力的挑战。此次疫情来势汹汹,大家难免出现恐慌、害怕、担心、焦虑、压抑等情绪,很多人感染了“情绪流行病毒”,出现了“家庭情绪疫情”。负面情绪的纠缠不仅抵消教育的效果,还会在孩子心上留下疤痕。疫情是生理的病毒,负面情绪是精神的病毒,生理的病毒侵害的是肉体,精神的病毒侵害的是灵魂。生理病患及时治疗就能痊愈,但是精神创伤是长久的。所以,家长要及时阻断这种病毒的生长,给孩子营造一个清爽的心灵空间。


柒月0学历提升


未来的趋势是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

因为这次疫情,大家终于开始关注家庭教育了。人在自己最亲的人面前,是完全不会有任何伪装的自己!因为你是我的父母,所以我不想接受你的观点我会会反抗;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即使你一次次挑战我的极限我依然爱你。

在谈到家庭教育的难点问题,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做一个大致区分,永远记住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理解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还是学龄前儿童,家长最重要的是好好陪伴,和孩子一起玩他爱玩的游戏,和孩子一起吃他喜欢的东西,把你当成一个充满理智的孩子,沉浸到孩子的世界里。这个时候的孩子不用刻意教育,他更擅长模仿。你怎么做,他便会怎么学。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想要孩子学习,那家长就需要跟着孩子一起学习。陪伴孩子一起思考你认为的简单数学题,认真聆听孩子朗读课文,耐心纠正孩子的口语发音……

如果孩子自己进入到了初高中,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还有些许叛逆,收起父母的权威吧,少点唠叨,作孩子的引导者即可。大方向孩子承认你对他所学的不懂,鼓励孩子大胆的探索。

家庭教育最大的优势是你完全有能力做到一对一,最大的难点是以爱之名,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没有不想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家长。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有充分了解孩子以后,才能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合放低对孩子的要求吧。

爱他,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