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怎样帮助一年级孩子提高作业审题能力?

陈修修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家的孩子做题不认真,审题不仔细。其实“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态度决定了一切”。审题作为一种学习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那么怎样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审题呢?这也是许多家长们所关心的问题!



一、读题

读题是审题的基础,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而一年级孩子识字不多,识字量太少阻碍了孩子顺利读题,进而造成不理解题意而无从作答!那么这时候就是发挥家长作用的时候了。孩子不认识的字父母可以给孩子注音,教孩子拼读,也可以以图代字的让孩子理解!适当的给孩子解释不理解的词语等!让孩子能把题目读懂!


二、观察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理解,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而一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所以,要提高孩子审题的能力,我们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孩子的审题能力。


三、思考

引导孩子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有的时候孩子的作业题目可能会很简单,但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放任孩子在审题时有半点马虎,为了让孩子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孩子认真审题的意识,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一边读题,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

审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根据一年级孩子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家庭辅导中加以引导,真正帮助孩子提高审题能力。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各位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请不要吝啬你的点赞和关注!


山村老师看教育


家长不要心急,一年级的孩子基本上都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孩子识字量有限,读不懂题目,自然无法进行下一步。有些语文测试题,会给题目的要求注音,可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拼音,拼读能力还比较弱,即使能拼出读音,也有可能还是不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去做什么。



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只能一步一步引导,让孩子多见题型,当孩子再面对类似题目的时候才能知道该怎么做。一年级的孩子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会给学生读题目,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题的。



等孩子认识了足够的字,能独立读出题目要求,才能教孩子审题。对于一般的题目要读两次题目,再下笔做答,而那些有难度的题目,要多读几遍题,就会理解题目含义了。



建议等孩子学了拼读以后,多读注音版的儿童书籍,既能锻炼孩子的拼读能力,有助于拼音的掌握,又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不仅对语文学习有帮助,同样有助于数学的学习。


春风化雨花草香


我手上刚好有孩子刚拿回来的考卷,100分的语文卷子,女儿得了92分。她自己指着错题说:唉,都怪我不仔细......

我结合孩子的错题来分享一下该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提高作业审题能力。

1.一定要求孩子看清题目,对重点词语,请孩子养成圈出来的好习惯。

比如,图片中我拍下来的这道题,题目问的是有几个句子,结果,我女儿说,她想成了有几个自然段,所以,明明应该写4,她填成了1。导致扣了两分。

如果孩子有顺手把关键词圈出来的习惯,就可以加深印象,帮助答题。



2. 碰到类似按例子写句子的,一定要把例句多读几遍,真正明白例句的结构和要求后,再来答题。

比如这一题。例句就是两句话,调换顺序还表达同一个意思。



我女儿显然没理解这两句话是一组,是一个整体。她看见“李华是我们语文老师”,顺手就写了“韩佳是我们语文老师”。韩佳是她们老师的名字。

等我给她讲清意思后,她才明白,正确答案是“我们语文老师是李华”。她说,呀,这么简单!

一年级孩子需要慢慢适应,家长可以按照这两方面多引导。试试看吧!

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有孩子上小学,专注于孩子的心智培养。欢迎您关注我!


小公主变形计


这个问题很普遍,每个学生都要经历这个特殊的阶段。一年级的孩子识字少,理解能力差,没有家庭教育保驾护航的话,单靠孩子走出来是很困难的,所以家长要多花点时间和耐心,帮他们一把。

一、跟读。

家长读题目时,孩子跟着一起读。及时询问孩子有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如果没有读懂的话,再多跟读几遍,直到理解题目要求怎么做为止。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题目也是一样的,带着多读,自然会明白题意。这样长时间坚持下来,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识字量都会有所提高。

跟读这件事其实很考验家长的耐心,如果没有耐心,可能直接告诉孩子题意了。这样做,做作业的速度是快了,可是孩子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需要你陪着做作业的时长反而会拉长,也许到了三、四年级还要离不开你帮着审题呢!

二、翻译。

这里说的翻译是说孩子实在理解不了书面语言的话,家长可以将题目“翻译”成平常和孩子交流用的日常语言。也可以用一些实物将题意呈现给孩子,这样更直观,更易理解。比如做数学作业,利用实物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长度,比大小,量重量等等。



作业审题能力要在平常提高阅读量,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单靠读题来提高审题能力,是治标不治本的。多陪孩子阅读,在阅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我是女儿的玩具,欢迎大家评论。


我是女儿的玩具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那就是有问题要问老师时,一定要首先把问题背下来。

这问题都背不下来,问老师也不容易听懂的。

家庭教育可以说是提高作业身体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家长对孩子作业的指导,一个很重要环节叫点播。

家长对孩子不懂的问题抓住重点细化询问。甚至一个问题,掰八瓣儿。直到抓住问题的核心关键。然后重点点拨。循循善诱。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同时关注孩子的状态。注意查收孩子的进步与进展。

注意家长帮助的这一环节的关键叫点拨,而不是讲题。意思是指点孩子不懂的内容,关键点。千万不要随意代理孩子。孩子能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尽量,但话带过。不要随意抹杀孩子独立思考和运作的机会。

也可以平时做一些相关的训练。训练的内容不宜太多。而要精。目的性针对性要强。

氛围要宽松。点拨的效果好,甚至可以玩儿的心态做题。

点播的目的在于刻意的,有目的性的引导。千万不要自拉自唱。


家长话题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走进学校,很多能力还没有跟上来。需要在学校里,经过老师培养在一段时间之后,才可以得到发展和进步,慢慢的,能力跟上来了,作业的审题能力也就提高了。

在一年级的学习里,有些作业是老师或者家长读题来完成。孩子在倾听作业的时候,脑子里徐亚先把作业任务在脑子里形成概念,然后再去完成具体的作业。有了概念,再将问题分析出重点来,这样审题才算有了雏形。

想要解决,还是通过反复练习的。家长可以和老师沟通,问问老师是怎么帮助孩子读题和解题的。在问清楚之后,可以带着孩子来练习,如果开始孩子没有做好,家长不要着急,把语速放慢,读清楚,或者多读几遍,问问孩子听题如何,有什么问题,然后问问孩子听出了什么,反复和孩子做练习,多沟通,发现孩子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时候,家长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孩子,带着孩子完成审题过程。

一开始,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家长也要鼓励为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在后面,坚持练习,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和家长都会看到孩子审题能力提高的。

一年级的孩子,很多能力培养都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作为家长,要去好心态,陪伴好孩子一路走过来。当走过来,再回首时时,身后一片灿烂的阳光!

以上是拾趣松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沟通和交流!

关注拾趣松,体验个性化交流!


拾趣松


我认为题主的问题问题的特别特别的好,这是因为:

1、题主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不仅仅是一年级,你会发现孩子上学的前几年都会出现这种不会审题、读不懂题的情况。

2、题主特别好的提出来了“家庭教育”,我也真的认为家庭教育才是保证孩子能尽快买过这个“门槛”的最快的解决办法。

下面我就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跟题主分享一下:

审不好题是正常表现

这是符合孩子能力的一种表现,虽然有些孩子你会发现他们貌似不存在这个问题,那仅仅是因为他们过去曾经接触过这些问题罢了——毕竟还是有很多家长或者幼儿园会给孩子进行一些“小学化”的教育不是吗?比如我孩子,他所上的幼儿园就教英语和算术,而我在他上学之前也给讲过小学的数学知识,至于识字方面更是认识了很多字。


这不是大问题,其实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是很强的,在学校的学习可能会因为听课习惯、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还有就是时间比较断(上课时间),导致孩子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这种情况老师会处理,当然如果家长也能帮上忙就更好了。

事实上即便是那些超前学的孩子一样也会遇到审题困难的情况:一是概念的理解不到位;二是对一些名字的意思不懂;三是不知道如何用规范的格式来表达……比如我孩子当时数学算是非常好的了,但是又一次遇到一道乒乓球比赛的问题,由于我们不看电视,也没接触过这种竞技比赛,所以孩子竟然不知道什么叫“淘汰赛”也不知道什么叫“双打”,这道题读都读不懂,更何谈做了对吧?

这种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因为一方面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孩子很难都接触到,而是抽象成数学问题之后理解上需要一个转换过程。

放心,这个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得到改善的——唯一有点需要特别注意的,那就是对概念的理解上一定不能等,尽可能的用实物多方位的给孩子演示以加深理解。

如何帮孩子

1、陪孩子读题,读的过程尽可能给孩子解释意思,注意孩子的反馈效果。做完这道题之后强烈建议在给孩子换换数、换换表达方式,让孩子再巩固巩固——因为有时候孩子会出现“机械记忆”他们会套用所学的“公式”来逆向解决问题。

2、多用实物演示,让孩子从“量”上的变化“形状”的变化来直观感受,当然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总之不要依赖于“口述”。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在家里进行各种实践性的操作,比如测量各种物件的尺寸并且记录,然后锻炼孩子的估计能力,判断长短;比如可以称重一些物品,凭借估计物品的重量;比如可以让孩子读懂指针钟表;比如可以手工绘制一些RMB,在家里进行“模拟购物”,表上价格进行买卖……方法有很多,基本上属于“生活中的数学”范畴了,上面说的这些我都给孩子做过,效果我认为非常好。

3、做题日常化。我那时候带孩子出去玩时候路上可能就会随机的出题给孩子做,我觉得这种方式就非常好,从简单到难,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讨论,我出题孩子妈妈和孩子进行抢答,进行比较谁的方法更好……这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尽可能的让“学习”不要变成必须是坐在书桌前才能进行的事儿。


最后我想说,给孩子点时间,不要太着急,不会没关系,教会了就行了,关键是会了之后他是否能够理解了,而这点我们是可以测试出来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以后也会遇到的——会了又忘了!没关系,忘了再学嘛,没人会永远不忘的不是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启了小学学习的阶段,这个时候也是孩子比较贪玩的时候,在他们的脑子里玩儿是第一位的,就连吃饭睡觉都要往后排,别说写作业了。但是学校和家长对作业的要求又是那么严厉和迫切,不能不做,所以匆匆做完交差就可以去玩儿了,这也是家长要理解的。理解认可孩子感受的基础上下面的方法效果会更好一点。

审题是做任何题的第一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的方法就是八个字“笔指、眼观、口读、脑想”参与活动的器官越多,人的大脑就容易兴奋,思维的集中度就越大,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把该题的所有条件看清楚,立即进入解题状态。

“放慢速度,一遍做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内功心法,让孩子做作业时,不能只求做完,还要求做对,最好是一遍做对。这不是耐心的问题,是技术问题。家长需要一段时间督促孩子的作业状况,做作业时家长在旁边督促的方法:孩子只要没有一遍做对,不用告诉他答案是什么,就让他重做,直到做对为止。在他重做的过程中要告诉他“笔指、眼观、口读、脑想”的方法,有时候可能要反复提醒,慢慢孩子意识到,再运用好。

有可能开始时孩子会不配合,甚至闹情绪,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沟通引导,让孩子慢慢掌握要领,逐渐把握“一遍做对”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对孩子教育的任何问题,作为家长不可以心存幻想,希望靠某个专家的某一个良方就可以药到病除,一劳永逸;而是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教练,加上孩子的不断实践,才能有成效。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离不开家长积极的引导和长时间的监督。真正的优秀是训练出来的 。


家长智慧


就两句话但是非常有效。

1.划重点审题的时候要划重点,把所有与条件和要求相关的关键词划出来。

2.复盘:要从一年级就准备错题本,对于作业和考试中犯过的错误认真坦诚地复盘归因,哪个条件容易忽略?哪些概念总是混淆?不要简单地说马虎大意什么的。一定要写下来下一次才能真的避免。


跟孩子聊天


首先,得有一定的识字量,这就要靠平时的积累了。你带孩子去外边,去商场或者什么地方,你可以问他认不认识那些字,不认识的你告诉他。这样他会记得牢。我会坚持每天让她练字,拼音也写上,即能把字写工整,又能增加他的识字量。 其次,每天给他读课外书或者故事书,增强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理解意思了,才能把题做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