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人品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的书法媚俗,但是他影响书坛700年

欢迎关注我们,每天更新各种书画资讯!

说到元代书法,很多人会想到赵孟頫,他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之一,其实他的行书也有一定的造诣,但是有人却说他的行书过于圆润,有着柔弱之气,这是为什么呢?

他的人品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的书法媚俗,但是他影响书坛700年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赵孟頫是宋代赵匡胤后人,但到了元代之后,他却出仕元朝,在这点上,让很多人怀疑他的人品不够高洁。

所以,很多人开始贬低他的书法,因人废书的审美标准让赵孟頫的书法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在文人的眼中,若要论其书法造诣首先就要衡量人品,赵孟頫被称为贰臣,所以在衡量人品的审美上并不符合,因此,他的书法受到了很多人的贬低。

他的人品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的书法媚俗,但是他影响书坛700年

赵孟頫因此也是闷闷不乐,直到晚年隐居乡野,这才让他长舒一口气,这段时间他潜心书画,称为赵孟頫最快乐的时光。

有人评价的他的书法媚俗,也是因为他人品的原因,其实后人在欣赏他书法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媚俗之气,反而有一种刚劲之感。

他的人品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的书法媚俗,但是他影响书坛700年

那么,造成赵孟頫书法媚俗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

当时很多人学习赵孟頫的书法,直到清代的书坛,他的书法被称为典范,才让更多的人理解赵孟頫,并且认可他的书法。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学习赵孟頫书法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赵孟頫的精髓,而是只学到了赵孟頫的皮毛,没有学到赵体书法的骨力,因此贬低他的书法。

他的人品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的书法媚俗,但是他影响书坛700年

在元代之后,学习赵孟頫书法的人有很多,但是得其精髓者寥寥数人而已。只学到了赵孟頫书法的外形,只追求书法之中的飘逸之气,所以忽略了赵孟頫书法的内涵,因此给后人的感觉就是学赵孟頫的书法有着媚俗之气。

他的人品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的书法媚俗,但是他影响书坛700年

其实,赵孟頫的书法虽然外形飘逸流畅,但是在结字上笔圆架方,重心居中,所以有着沉稳之气。

他的人品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的书法媚俗,但是他影响书坛700年

他一生推崇王羲之,简化和拓展了王羲之的笔法,为后人学习王羲之书法提供了简便的方法,书法之中的笔画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丝毫不含糊,浅显易学。也正是这个原因,他的书法到了清代之后,乾隆和康熙对他的书法推崇不已,并且对赵孟頫的书法进行临摹和研究,让后人再次认识到赵孟頫书法的精妙之处,所以赵体书法的媚俗柔弱之说不攻自破。

他的人品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的书法媚俗,但是他影响书坛700年

赵孟頫对书法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表面形式上,他提出书画本同、以书入画的艺术观点,并且对南宋笔法的颓势书风提出复古的书法思想,他用这种方式唤醒书坛的传统审美,其倡导的艺术主张影响700多年。

他的人品褒贬不一,也有人说他的书法媚俗,但是他影响书坛700年

赵孟頫的书法可以称为开宗立派,不论是在笔法还是在章法上,或者在艺术思想上都堪称典范,时至今日,他的书法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