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消費券與降低物價,哪個更能刺激拉動消費?

大亨永德


發消費券與降低物價兩者間做選擇,消費券更能刺激拉動消費。


降低物價的難度是極大的,會影響當下的價格體系,一旦降低就會使得整個商品流通體系受到影響,沒有利潤的事情商家可不會配合。


相比之下,消費券的成本要低得多,甚至有些行業無限接近於零。市民拿到後看到確實實惠,就會抓緊時間使用,促進消費。


南京向市民和困難群體發放超3億元消費券。消費券總額度3.18億元,主要包括餐飲消費券、體育消費券、圖書消費券、鄉村旅遊消費券、信息消費券、困難群眾消費券、工會會員消費券等7大類。


消費券能拉動消費,但是也要看居民的真實需求。如果是食品類,優惠明顯,自然效果顯著。如果是旅遊和體育消費,部分居民就會出於安全考慮,謹慎出行,領了也不一定用。


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生意大不如前,在外就餐的人數大大減少。為了吸引消費者,給出一些優惠,哪怕不賺錢,先把人氣帶起來,對商家來說也是值得的。對其他行業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


以旅遊為例,一個景點每天能夠接待的人數以萬計。當下旅遊的人數較以往少很多,對於這些景點來說哪怕免費送票,其實也沒增加什麼成本。


消費券要充分考慮居民的真實需求,不僅要精心設計,還要及時統計使用情況,根據數據進行調整。讓商家有利可圖,讓市民得到實惠,不增加財政負擔,這需要大智慧。


最後,中低收入人群才是最需要幫助的群體,如何讓這些消費券更精準投放到這些人身上,才是最大的難題。


財智成功


最近不少城市對於低迷的消費形勢採用了發放消費券的形式來刺激消費,南京發放了3億元消費券,發放形式和發放人群如下圖,寧波也發放了1億,在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工信部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此後各地紛紛採用發放消費券的形式。

無論是發放消費券,還是降低物價,本質都是為了刺激消費,釋放內需潛力,我們之前都這麼做過,當然香港和澳門做得更加頻繁,力度也更大,在今年的2月26日香港財政司就推出了1200億港元的大規模逆週期措施,包括向18歲以上和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港元現金。澳門是每人發3000元消費券。香港和澳門還是有錢啊。

1、發放消費券能夠刺激消費嗎?

消費券對消費的刺激是有限的,一方面因為國家財力不足,比如南京市,一個南京市發放3個億的消費券,必然是針對某些特定行業,條件不少,而且還是搖號,有需要的不一定夠得著,沒有需要的給他也沒用。

比如圖書消費券,這個本來就是小眾領域,真正去消費圖書的不差這點錢,你給不給他都得消費,不想去的給他也沒有吸引力,再比如體育消費券,也是如此。這個東西頂多起到的效果就是以政府來為該產品或服務的折扣埋單。其本質就是這樣的,相當於政府給某個產品定向打折,然後讓消費者以消費單來報銷,現在是提前把消費券給你,你用了,那麼企業拿著消費券去找政府報銷,你沒用,那麼就算了。

2、降價物價能夠刺激消費嗎?

降價是商家主動降價還是政府強制性降價?如果是政府強制性降價,那麼商家虧損了誰負責?政府也沒有這個權利來強制商家降價,如果是商家主動降價,那麼這個本來就無需政府參與,商家自行決策就好,隨行就市,行情不好,買家少了商家會考慮降價促消費。

還有一種降價也是政府埋單,以前有一個家電下鄉的刺激農村消費的計劃,政府對特定的商品進行補貼,由商家去報銷,本質是政府補貼商家的一種行為。當然這裡面也可能是政府買單一部分,企業讓利一部分,雙方共同承擔。

兩種方式誰更加能夠刺激拉動消費?筆者認為是半斤八兩,都差不多,前者是直接把補貼給到消費者,讓後讓消費者去投票,消費者去哪裡消費就相當於是把票投給誰;後者是把補貼給商家。

疫情期間暫時不消費還不是因為沒錢消費,是因為不敢消費,因為擔心風險,比如現在出去聚餐,吃個快餐是可以接受,但是要吃個多人的聚餐,真的不敢,因為擔心感染風險。

再說出去旅遊,一方面已經休息了一兩個月,都憋壞了,但是也都積壓了很多工作,暫時是很難去旅遊的。現在倒是想看電影,但是電影院不開放,開放了暫時也不太敢去這種公共場合。說到底是疫情感染的風險讓大家心有餘悸,上次南京市領導在麵館吃鴨血粉絲湯,也是在鼓勵大家走出去消費活動。

要想刺激消費,疫情解決了才是關鍵,讓大家能夠放心的走出去活動和消費,另一個就是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在當前情景下應該以更大的勇氣進行改革深化,減輕企業的運營負擔,企業的成本降低了,才能激發企業的經營活力,企業主動降價,消費者也有實惠,企業激發了活力,員工能有穩定收入也才會進行消費。


壹號股權


昨天南京將發放3.18億消費券的消息火了,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發消費券短期內能夠一定程度上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從數額上看,量並不大,個人覺得更多是福利性質,引導定向消費。

引導定向消費

南京消費券發放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餐飲、體育、鄉村旅遊和圖書,這些領域也是受疫情影響最大,記得上週的時候,看到一條上海的新聞說,實體書店面臨經營危機,大家也想得到,現在都習慣在網絡上購書、看書,本身有衝擊,近期又停業一段時間,對本就困難的書店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發放消費券引導定向消費,給實體紓困。

傾向性和福利性

從發放消費券的對象看,困難群眾、工會會員消費券發放按照有關要求發放,其他市民需要在網上參與搖號,是為了幫助經濟上相對困難的群眾,解決生活上的難題,有傾向性,且帶有福利性質的,個人覺得非常好,有困難幫一幫嘛。

其實在更早之前,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已經有發放現金的相關措施,比如香港宣佈向18歲及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港元,澳門向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澳元,非永久性居民發放6000澳元,來拉動消費。

“直升機撒錢”是一種極端的貨幣政策,能夠刺激消費,降低失業率,克服通貨緊縮,國內現在的情況,不會大規模推行,更多是引導和福利性質的。

降物價刺激消費不可行

靠降低物價來拉動消費,個人覺得不可行。物價的升降由市場供需決定,可以通過調節供需來穩物價,一味打壓是不可取的,比如說豬肉,本來30元的價格,規定只能賣15元,到最後大家都去買,又供應不上,反而因為價格降低,養豬的無利可圖,沒積極性了,最後大家都沒肉吃。


適當的通脹對經濟刺激有好處,每年漲點價,對生產者、生意人來說,每年都有盼頭,也有積極性,當然漲太多,市場進入的人多了,供給上去了,需求沒變化,價格自然就下來了,這就是市場調節,強制降是沒有用的。

未來消費的潛能巨大

刺激消費的手段還有很多,低息存款、減免路費、家電汽車下鄉等等,但近幾年降息降準之後,國內的儲蓄率還是很高,為什麼不取出來消費呢?最根本的原因在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教育、醫療、養老還是要花一些錢的,大家未雨綢繆提前準備著,有錢不亂花。

這是和發達國家的差別,所以在這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完善,沒有了後顧之憂,花錢自然有底氣了,所以說未來的路還很長,消費的潛力還很大,存款拿出來消費,是不得了的。


一刀侃市


發消費券好不好?恐怕所有消費者都喜歡消費券。有了消費券,你我不花錢就能買東西。企業也喜歡政府直接發放消費券。有政府發消費券,企業就不必自己打折促銷,也不用竭盡全力到市場裡去搶客戶了。所以,沒有哪家企業不喜歡政府發消費券。

  然而,儘管消費者和企業都喜歡政府發消費券,我卻反對政府大規模發放消費券。為什麼?

  第一個理由:雖然發消費券對消費確有刺激作用,但是靠發券刺激出的消費增長並不健康。當消費者花完手裡的消費券後,很有可能又回到等發下一輪消費券的狀態。精明的消費者知道,政府更害怕社會消費疲軟。政府能發一次消費券,就不能發第二次、第三次嗎……中國經濟當然需要更多的消費,但更需要一個健康的消費環境。在健康的消費環境裡,人們有足夠的購買力買自己需要的商品。只有基於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和實際購買力的消費增長才是健康的。

  第二個理由:發消費券帶不來真正的企業競爭力。企業競爭力表現在產品的競爭力上,而產品的競爭力表現在產品的誘惑力上。比如,看到美國蘋果公司的iPod,很多本來對音樂播放器不感興趣的人都願意掏腰包買一個試一試,因為iPod的外觀和功能實在是太吸引人。政府大量發行消費券,雖說是在幫助企業,但同時也助長了企業的惰性。如果中國企業一遇到市場疲軟,就要求政府大量發行消費券,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永遠無法與世界先進企業比擬。事實上,世界上最先進的企業在經濟衰退面前,總是想如何依靠創新產品謀求新發展,而絕不會消極等待。

  比如,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公司IBM在這次經濟衰退中迎著困難而上,迅速推出一個巨大的“智慧地球”計劃,這個計劃的目標就是利用IBM的技術實現智慧電力、智慧交通、智慧食品、智慧基礎設施、智慧零售。IBM的“小算盤”是:經濟衰退迫使人們去省錢,人們要省錢就越需要智慧,而IBM的計算技術就是要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智慧。

  再比如,世界最大的網絡零售商亞馬遜公司在這次經濟衰退中推出名為Kindle的電子書閱讀器。人們可以用該閱讀器直接與互聯網連接下載並閱讀電子書、報紙和博客,根本不需要電腦做中轉站。許多讀者特別喜歡Kindle這種閱讀方式,即使在經濟衰退中他們也要花錢買Kindle閱讀器。

  我以為,各級政府要有毅力抵禦發消費券帶來的短暫快感,把精力花在提高經濟發展的真正動力上。



King717


當然是發消費券更能刺激拉動消費。所謂降低物價其實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我國的市場定價機制已經不是計劃經濟時代,不可能通過行政命令去強制降低物價。

一個商品由生產到零售端的價格,構成是比較複雜的,涉及多個環節,人為地降低或提高價格是非常困難的。

比如豬肉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相關部門做了很多工作,在多個環節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增加儲備肉的供給,增加進口,降低物流成本,鼓勵養殖戶擴大養殖數量等等,但是效果依舊不明顯,可見想短期內降低物價有多難。

而發放消費券是可以收到立竿見影效果的,對於短期內拉動消費是非常有效的。這裡我不想講理論上的大道理,說一件最近親身經歷的小事:我去當地一家糕點店購物,被推薦預存300元辦了一張會員卡,當天就可優惠20元,預存款長期有效,然後又給了我12張五元面值的消費券代金券,每消費25元可以使用一張。因為有消費券刺激很快就去第二次消費,進店得知使用預存款只能享受積分,現金購買才可以使用消費代金券,為了繼續省錢我選擇使用現金支付。

其實細算一下,確實是獲得了一些優惠,但是自己也增加了消費數量。這就是消費券的威力吧!


大嘴不一樣


最近南京市政府向居民發放了消費券,這個事情一下子引起了全國網民的強烈熱議。這可能也是題主這個問題提出來的一個原因。

“發消費券與降低物價,哪個更能刺激拉動消費”這個問題答案是非常明確的,發消費券更能刺激拉動消費。

降低物價之後,有消費能力的人當然覺得很好,但是他們仔細思考一下,會覺得:如果價格再降低點會怎麼樣?如果每個人都覺得未來的價格會比當下價格更低,那麼理智的選擇就是推遲消費,等未來價格再次降低的時候再購買。如果人人都這麼想的話,那就會出現大麻煩。這種現象,在經濟學中就叫做通貨緊縮。日本就是通貨緊縮的一個最好的例子,安倍政府為了扭轉日本通貨緊縮的這個現狀,花了大力氣,還誕生了一門新的經濟學,叫安倍經濟學。安倍經濟學的核心就是讓物價上漲。

此外,沒有消費能力的人,價格降得再低,也沒有能力去消費。所以降低物價,是不能夠持續拉動消費的。

但是,發消費券則不一樣。通俗地講,這是一筆憑空而來的錢。這筆錢具有使用的時間,所以每個人都會在規定的時間內把這筆錢花出去。因為是憑空得來的,所以說在花的時候會比較大方。消費券實際上是國家財政的一種轉移支付的形式。


旁解生活與投資


發消費券與降低物價哪個更能刺激拉動消費?個人認為:短期發消費券,立杆見影。長期靠物價穩定,增加收入。

要想刺激提振經濟,拉動內需消費。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首先,要發展實體經濟,提高產品質量。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經濟發展不協調,結構調整不到位。重複建設,盲目投產。低水平惡性競爭,互相殘殺。結果是要麼不擇手段~你死我活,要麼魚死網破~同歸於盡。這樣顯然既不利於提振刺激經濟,也不利於拉動內需消費。只是瞎折騰,亂彈琴。

其次,要大力發展農業。加大對“三農”工作的扶持力度,大幅度提高農業補貼,大手筆推動工業反哺農業。提高農民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鼓勵農民種糧種菜~養豬養禽。使農民家家“五穀豐登”,“五畜興旺”,收入倍增。從而保證城鎮居民主副食~菜籃子的有效供給,穩定供給,廉價供給。

再次,大力整頓規範房地產市場。打擊虛假宣傳炒作,遏制治理“炒房團”。儘快推出房地產稅,儘量減少行政干預,促使房地產市場迴歸真實理性,迴歸真實市場,迴歸真實價值,迴歸真實購買力,迴歸良性競爭,迴歸健康發展!

最後,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穩就業,穩增長,穩物價,穩預期。穩步提高百姓的收入水平和良好的遠景預期。

以上四條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大力振興農業牧業,大力整治規範房地產市場,大力提高百姓的實際收入水平。才能提振刺激經濟,才能拉動內需消需,才能保障有效供給,才能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建設~盲目投資產~資源浪費。否則,“文不對題”,“貨不對板”,“銷不對路”。要麼“賣不掉,買不到”。要麼“賣不動,買不起”。或“有價無市”,或“有求無供”,或“有供無需”。

如果有效供給不足,無效供給過剩。即使發再多的消費券,再降低物價也沒有用,也是白搭。治標不治本,只會使“通脹”與“通縮”並舉的“怪圈”進一步加劇,使調整治理雪上加霜,更加複雜困難。


居家活佛


消費券和降低物價都能刺激消費,消費券較為主動,降低物價對於調控和經營者來說較為被動。無論消費券和降低物價都應管控風險,營造安全消費環境!消費券要真實起到消費刺激作用不要流於形式,作秀過場!此外還要強化公平和普惠,不能淪落為利益輸送的工具,可以效仿澳門特區,按在籍戶口和社保工作年限進行緯度篩選!


魚眼看商業


降低物價降到多少大家才覺得低,以至於低到大家都覺得好便宜,買點吧,多買點吧!可能不現實,也違背發展的趨勢,對於基本的需求,價格再高,一樣會買,價格再低,買多少來去不大,必定產品都是有效期的,時間久了感覺不好,從某種特定商品來說,一定的降價的確會帶動消費,想要實現刺激消費帶來明顯效果,恐怕降低物價不是最好的選擇。

消費券目前生活中遇到的電商平臺比較多使用,效果也不錯,必定給人的感覺是,拿到多少消費券,就感覺自己省了多少錢,而且對於目前市場價格都瞭解的情況下,有了消費券,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感覺這個消費划算超值跟平時相比,哪怕現在不用某種產品也會順帶買點,消費券從目前互聯網電商的運用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

當然,如果這二者結合針對不同領域和行業,在合適的平臺上運用和推廣,會起到積極作用!


繁星地球


這兩種方式都是非常短期,不可持續的方式。發券: 全中國每人發100元消費券是1400億,1000元是1.4萬億,這些錢並沒有形成持續的流動性,你花完了券又回到當前的消費狀態。降低物價: 怎麼降? 降什麼? 完全政府指導價? 這個我覺得完全不可行,因為這個是要回到計劃經濟了。

個人覺得,如果疫情是短期問題,降準降息加各行各業眾志成城自己出一些措施(如延遲還款,減免房租,定向扶貧等);如果是長期的,這個是個課題要研究了,看看經濟要怎麼轉型,讓大多數人有收入才可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