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为己任的“丑后钟无盐”─读史之六十七篇

钟无盐,齐宣王之妻,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很有才华。

以天下为己任的“丑后钟无盐”─读史之六十七篇

钟离春,又名钟无艳、无艳女即丑娘娘。

史书记载,“复姓钟离名无盐(一说名春,字无盐),她之所以叫无盐是因为她是无盐邑(今山东东平)人。

她和武则天的母亲一样40后才嫁,但不同的是她虽然丑却立志要当皇后。

历来并没有叫钟无艳的说法,这是前些年戏剧中给她起的名字。

相传是战国齐国无盐邑之女。 外貌极丑,四十岁不得出嫁,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点,为齐宣王采纳,立为王后。

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齐国大安。

齐宣王执政初期,日日歌舞,夜夜欢声,后无艳进,述先人开疆不易,历数宣王之错。宣王悔改,为表其悔改之心,散尽后宫,立无艳为后,彰其不贪美貌,自此勤政改革,齐国成为六国之佼佼者! ”

长相特征

(1)“凹头”,也就是“额头突出”,

(2)“深目”,眼睛下凹;

(3)“长肚大节”,没和人亲热过,肚子却像怀了孕那样大;

(4)“昂鼻”,朝天鼻;

(5)“结喉”,喉结比男人还大;

(6)“肥顶”,也就是长了一只大得离谱的脑袋;

(7)“少发”,接近秃头;

(8)“皮肤烤漆”,也就是很黑。

所谓“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其实历来并没有这个说法。夏迎春是当代人随便虚构戏说的,这个说法也并不流传。其实夏迎春就是个美丽能歌善舞的妃子,平时只管陪齐宣王唱唱跳跳,不关心政治。而钟无艳却是不管歌舞享乐,特别能吃苦,属于国王乘车她能步行的类型,她一心只问政治。

而有关于钟离春领兵打仗的故事多见于民间传说。到了元朝,中国戏曲大发展。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郑光祖写了一出元杂剧叫《丑齐后无艳连环》(也叫《智勇定齐》),说的是齐公子夜梦菽月,上大夫晏婴替他圆梦,认为公子将娶的夫人隐于乡村,时运未通,并建议他出城围猎寻访淑女贤人。

齐国无盐邑钟离信的女儿相貌丑陋但文武兼备,很有才能,外出采桑时与追赶白兔的齐公子相遇。晏婴见她出言不俗,便劝齐公子娶她为后。当时秦、燕二国都想制服齐国,故意以难题刁难,让齐国派人解开玉连环,弹响蒲弦琴,钟离春凭智慧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并故意羞辱使者,激待两国发兵。钟离春又率兵布阵打败了他们,使齐国无忧。

钟离春四十不嫁不是挑剔,而是根本没有人追求她。和武则天的母亲40岁后才出嫁是两回事。

春秋战国时期,女子头饰流行笄,汉画像石上有清晰的刻画。东汉的“花钗制”写皇后要在高髻上插上六支笄,即《诗经》所咏:“副彼六笄”、“副彼六珈”,笄即是后来的簪。钟无艳就六支笄吧。钟无艳头上戴的怪物,叫做“巾帼”,是当时流行的假发。为什么戴假发?当然是爱美,因为假发上可以插许多珠宝笄簪。假发还有一个好处,匆忙时往头上一戴,等于帽子,不用花费时间梳头。

巾帼为女性专用,后来就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同样没有厌弃丑女的诸葛亮就送过一个巾帼给司马懿,讥笑他闭门不出战,有如女子。诸葛亮先生可忘了也有不让须眉的巾帼,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出征的大将军妇好就是女子。钟无艳穿的是上襦下裳。襦是短衣,裳是长裙。衣裳是上下分开的两件衣服,男女相同,不过男子的裳穿在上衣外,女子穿在上衣内。无论男女,当年都穿裙子。

人们常用“貌似无盐”来形容丑女。

钟离春为了拯救国家,冒着杀头的危险,来到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齐宣王只见丑女,举目,张口,挥手,然后拍着膝盖高喊:“危险啊!危险啊!”齐宣王迷惑不已,要丑女钟离春说个明白。钟离春上前施礼,说道:我这举目,是替大王观察风云的变化;张口,是惩罚大王那双不听劝谏的耳朵;挥手,是替大王赶走阿谀之徒;拍腿,是要摘除大王这专供游乐的雪宫。民女不才,但我也听说‘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

而今大王沉湎酒色,不纳诤言,这是我张口为大王接受规劝的意思;敌人就要大兵压境了,你还被一群吹牛拍马之徒包围着,因此我挥手将他们驱逐掉;大王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造成如此豪华的宫殿,弄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今后怎能迎战秦兵呢?”

钟离春这一番话,使齐宣王如梦初醒,大为感动的说:“如果你不及时来这里提醒我,我哪会知道自己的过错啊!”齐宣王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为了表明自己痛改前非,他让钟离春做了皇后。元人还将钟离春得故事编成杂剧,传唱她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