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一部可不多得的经典之作


《乌合之众》,一部可不多得的经典之作

乌合之众


时代背景下的多重面向

如果我们要了解《乌合之众》这本书,首先要了解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这本书是围绕着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群体现象来研究的,主要分析大革命中群众的行为和心理,是一部大众心理学佳作。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法国大革命有多重面向!

在资本家那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是理性的胜利,是资本摆脱皇权、教权和贵族等级束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历史转折点。

在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等那里,法国大革命是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实践,是政治制度的变迁的开始。

《乌合之众》,一部可不多得的经典之作

在法国大历史学家托克维尔那儿,法国大革命似乎要摧毁一切旧制度,然而大革命却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一些原以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实是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而在古斯塔夫·勒庞这儿,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宗教信仰式的群氓运动,“群体中累积起来的只有愚蠢的智慧,而并非天才的智慧。”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乌合之众》,一部可不多得的经典之作


《乌合之众》的思想主线

如果你想理解勒庞《乌合之众》这本书,你首先要能领会,什么叫宗教信仰式的群氓运动。因为宗教信仰式能解释很多难以置信的行为。


1.情绪化认同。

宗教信仰很大一部分与道德伦理有关,这与法国大革命中的道义诉求不谋而合。我认同你的观点并不是你说的多么理性,而是我情感上赞同你,比如没有把统治者描述为邪恶、为富不仁更能引起共鸣的宣传了,因为这样才能让大家群情激昂,情绪赞同!所以情绪化是群氓运动的第一特征。

事实上,我们通常认为一件事情的对错并不都是基于理性,而是基于情感认同。

勒庞:人们经常说起那家大众剧院,它只演令人压抑的戏剧,散场后,必须保护扮演叛徒的演员,免得他遭到观众的暴打。他所犯的罪行,当然是想象出来的,引起了群众的巨大愤怒。我觉得这是群体精神状态最显著的表现之一,这清楚地说明,要给他们什么暗示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假与真几乎同样奏效。他们明显地表现出真假不分的倾向。

2.信仰的排他性。

宗教信仰的排他性是另一大特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或者说异教徒不被接纳。勒庞:“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但是其强度各有不同。但这个方面,支配着人们感情和思想的基本的种族观念,会一再表现出来。”


这就是解释勒庞的第二个观点:无异议!极端的例子比如邪教组织有理性吗?没有,它依靠的是不间断的洗脑。也就是勒庞说的:重复、重复、重复!一千次的重复谎言也变为真理,凡是异教徒统统都被抛弃了。这样剩下的只有最忠实的信徒,正如勒庞所言:“自觉地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

《乌合之众》,一部可不多得的经典之作

3.集体无意识。

勒庞:“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信仰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周期性强化,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服从,比如做礼拜、五功、诵经,信徒如同巴普洛夫的狗,经过不断的强化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服从。这种条件反射式的服从就是集体无意识现象。这种现象在宗教信仰里是最基本的现象。

勒庞”究竟该如何影响群体的想象力?我们很快就会知道。首先要掌握这种本领,万万不可求助于智力或推理,也就是说,绝对不可以采用论证的方式。”

这个论证方式就是勒庞所言的: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4.一个虚幻的上帝。

勒庞:但凡能够成就大业的领袖人物,他重要的品质不是博学多识,而是必须具备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极为强大的品质,它足以征服一切。群氓为什么能够轻信,有一点就是他们的内心有一个虚幻的“上帝”,不可质疑的“上帝”

勒庞:身为一位领袖,如果想要让自己创立的宗教或政治信条站住脚,就必须成功地激起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


偶像崇拜的五大标识:

第一,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一点有着决定性地作用。

第二,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

第三,信徒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

第四,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

第五,信徒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

当群体符合第一条,其形式就等同于宗教,而这种情感就变成了宗教信仰。

《乌合之众》,一部可不多得的经典之作

最后

这本书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1895年写的,但是看完之后你可能会有一种错觉,感觉这是二战之后写的,因为你看过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德国纳粹行径简直就是以《乌合之众》为蓝本。由此可见《乌合之众》这本书多么富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