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不盲从,活出与众不同的自我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可以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荣誉感和安全感,但是,所有的群体都会是好的吗?或者说,为什么各式各样的群体,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围绕这个问题,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书一本研究群体心理的重要著作:《乌合之众》。

1.《乌合之众》的意义

《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一部著作。

甚至可以说,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弗洛伊德说:“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这本书极为精妙地论述和解析了集体心态,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研究无法避开的传世经典。

《乌合之众》:不盲从,活出与众不同的自我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译者:冯克利出版:中央编译出版社

2.《乌合之众》的主要内容

本书共分为三卷。

  • 第一卷,主要内容写的是群体的心理

包括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的特点等内容。

勒庞认为,群体情绪夸张与单纯。他分析了群体何以偏执、专横与保守,阐述了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勒庞认为,群体的观念分为来去匆匆的观念和具有极大稳定性的基本观念两种,群体没有推理能力,无法表现出批评精神。之后写到,群体的想象力强大活跃且非常敏感,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 第二卷,群体的意见和信念

勒庞论述了决定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是指这样一些因素,它能够使群体接受某些信念,并且使其再也难以接受别的信念。

比如种族、传统、时间、政治、社会制度、教育。直接因素是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理性。

勒庞定义了群体的领袖是什么样的人,认为这些人充满了活力、持久而强大的意志,并归纳出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领袖的动员手段就是断言、重复和传染,其名望随之而来。

勒庞探讨了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探究了群体意见的多变。

《乌合之众》:不盲从,活出与众不同的自我

  • 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在勒庞的理论中,群体分为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

他将群体进行分类,研究了犯罪群体、刑事案件的陪审团、选民群体、议会等各具特点的群体。

全书结尾处,勒庞阐述了自己对种族、文明、乌合之众之间相互关系的看法。这部分中对于不同民族文明的辉煌与衰亡的生命周期的描述非常有趣。

作者勒庞通过层层分析、逐步论述,颠覆了我们对于群体的认识。

他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个性就会消融,理性消失殆尽,是非黑白模糊,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开始了绝对的统治。

3.《乌合之众》的重要观点

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
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一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他们认为那不过是软弱可欺的另一种形式。他们的同情心从不听命于作风温和的主子,而是只向严厉欺压他们的暴君低头。他们总是为这种人塑起最壮观的雕像。
群体没有推理能力,因此它也无法表现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说,它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
影响民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群体最想得到的,并不是自由,而是被奴役。他们非常渴望服从,本能地臣服于自称为他们领袖的人。
群众会把跌下来的英雄当作是自己的同类,为之前对他的卑躬屈膝进行报复。
群众不管需要别的什么,他们首先需要一个上帝。
《乌合之众》:不盲从,活出与众不同的自我

4.如何评价《乌合之众》?

这本一百多年前的书,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时代局限性。

书中有些立场偏激和极端,有些论断不免武断和轻率,有些观点明显错误,全书关于群体及其特征、心理和影响的论证,并不是很严密,有些地方存在种族主义之嫌。

但是瑕不掩瑜,《乌合之众》堪称传世之作,其中不乏诸多亮点。

这本书最突出的意义在于深入研究了群体心理的现象,发现并提出了群体无意识的问题。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解决,探究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我觉得对于《乌合之众》的评价,下面这个很中肯:

一本广为流行的书;对勒庞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一再表现出实际意义;绝对谈不上完全创新,严格地说也不正确;与作者的任何求知行为相比,表现最佳时也只能算较好,最差时也不算很糟;字里行间与字面上有着同样多的意义;眼光时而偏于一隅时而放眼全球;既有预见又观念落后;在实践中有效地利用着历史,又从原则上否认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当时表现出人类行为共同特点的重要的事件中概括出了一些这样的特点;还有一些并不影响其本质的乌七八糟的意识形态怪论——这就是勒庞的《乌合之众》,一本仍然值得一读的书。——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墨顿在《勒庞的的得与失》中的观点。
《乌合之众》:不盲从,活出与众不同的自我


5.《乌合之众》的读书感想

1)本书对于群体心理的观点可谓石破天惊。

人类历史,无论东西方,群体的发展是社会、国家的基础。但是,我们一直以来,却未能较为准确的定义群体和群体心理。

这本书让我们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何谓群体,群体有着怎样的独特心理和无意识状态。

全书的论点和结论,为后人的群体心理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乌合之众》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理论穿越百年历史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看来,依然较好地诠释了社会现实,充满现实讽刺意义。


2)群体之间相通的,不只是心理,还有想象。

“无论是以前的宗教幻觉,还是今天的哲学和社会幻觉,我们梦想中的产物,使各民族创造出了最辉煌的艺术和最伟大的文明。”

群体的心理让个体紧密连接,为群体赋能;群体的想象让群体看到远方,让群体造势。

无论是群体、团体还是社会,我们都身处一个巨大的想象共同体中。如果没有想象,群体可能会徘徊和迷茫,成为真正的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不盲从,活出与众不同的自我


3)群体从来不是乌合之众,但乌合之众都是来自群体。

作者受时代局限和研究方法的影响,他笔下的群体基本是以乌合之众的形象展现的。但是我觉得,群体和乌合之众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者的区分,主要在其所作所为和作用影响上。

像愤怒的暴民、恶贯满盈的犯罪集团之类的群体可以认为是乌合之众,但是同仇敌忾的群众、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军人、齐心协力的创业团队,又怎么能用乌合之众的简单概念去定义呢?

是不是乌合之众,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其组织构成和历史作用。

《乌合之众》:不盲从,活出与众不同的自我

4)深处群体之中,我们也要尽力保持自我和理性。

我们人类,就是群居动物,自古以来,就是如此。我们依赖群体而生存,时代发展,让我们个体愈发能好好生存、生活。

可是,没有谁能独立到一个人悠然于世,我们依然存在于这样那样的群体之中。

《乌合之众》的意义,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在于对个人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的警示和珍视。

我们不是大机器所属的螺丝,在群体之中,我们也是一个具体而真实的个人。

我们要努力避免被群体的无意识所裹挟,在群体的不理性行动中随波逐流。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况,不盲从,我们都要保持弥足珍贵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

《乌合之众》:不盲从,活出与众不同的自我

时代浩浩汤汤,群体分分合合。时至今日,群体依然存在,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依然时不时地掀起波澜,成为社会热点。

但更多时候,是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人们聚合成的团体,在以自己的努力,推动时代车轮前进。

当下的我们,不是乌合之众,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人,普普通通。我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得失困惑。

即便再普通,在璀璨的时代里,我们每个人也与众不同。

新的一年里,希望大家都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