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房源信息充斥写字楼市场 中介“钓鱼”惹恼置业者

网上价格与交易价格相距甚远、网上房源实际并不存在、声称房源售出转而推荐其他产品……乐居买房发现,目前房产中介通过发布虚假房源、伪造房屋交易价格等方式,诱导购房者“上钩”的问题依旧屡屡出现,且已从住宅市场向写字楼等商业地产领域辐射,令置业者怨声载道。

  专家表示,此类“钓鱼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涉嫌侵犯民众知情权和选择权,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亟待加强规范管理。

  网上报价与实际相差5%

  一套写字楼差额超千万

  日前,乐居买房接到北京置业者刘先生反映的问题,称一套在网上显示单价为5万元/㎡的写字楼产品,与中介沟通后的实际报价却达到5.5万元/㎡。在他看来,中介发布“钓鱼信息”影响了公司置业计划,涉嫌损害消费者权益。

  根据刘先生的描述,他所在单位近期有更换办公场所的意愿,在某房产平台查询后,发现位于北京西三环某写字楼的一套房源无论地段、面积均符合单位需求,且网上显示的5万元/㎡的单价和周边项目相比也具备一定优势。

  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沟通后,决定将此房源作为重点目标,于是刘先生就找到中介了解情况,不料没说几句就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5万元/㎡的单价,一下变成了5.5万元,且中介声称,这个价格还是他们与客户“谈下来的”。

  “虽然只是5%的差距,但放到一套3000㎡的房源上,差价就能达到一千四、五百万”。 刘先生说,他还特意就价格不符问题提出质疑,中介回复称“网上报的价格一般都低于业主(实际)报价”。

  刘先生对此颇为气愤。他认为,虽然还不涉及交易环节,但消费者在网上检索信息、包括搜集相关资料等,已经花费了不少时间;如果不是价格合适,可能直接就略过了,不会有后续的精力消耗。此外,作为单位购买,还涉及内部报批等流程,相对复杂,牵涉精力更大。“虽然中介服务态度很好,承诺帮忙继续压价或推荐类似产品,但虚假信息还是让人不快,有种受骗的感觉。”

  调查:写字楼虚假报价占比高

  有中介直言“这是普遍现象”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习惯通过网络获取房源信息,房地产经纪机构也主要借助互联网发布房源信息获客,平台发布信息鱼龙混杂、各种令人难辨真假的情况随之而来。

  乐居日前对北京部分区域互联网发布的写字楼房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三家全国性的房产信息平台上,房产中介发布虚假信息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乐居在三个平台上随机挑选了30个位于朝阳、海淀和西城区的发布房源,就其实际售价与中介核实。经沟通,30个产品中仅有约10%信息基本真实,即网上报价与实际报价相当,另有约76.7%产品的实际价格高于网上报价。其中,价格差距小于10%的约占20%,实际价格比网上报价高出10%-20%的约占16.7%,高出20%以上的占比达到40%。

虚假房源信息充斥写字楼市场 中介“钓鱼”惹恼置业者

  网上报价3.6万/㎡的产品,实际报价最低4万

虚假房源信息充斥写字楼市场 中介“钓鱼”惹恼置业者

  网上报价4.2万/㎡的产品,实际报价5-5.5万

  此外,还有4个房源经询问后无法交易,中介给出的理由是已售完或无此房源。

  根据调查结果,实际报价较网上价格高出2成以上者占比最高,也就是说,以网上显示单价5万元/㎡的写字楼产品为例,业主实际要价或达到6万元以上,可能与置业者的心理预期存在较大出入。

  对于为什么不据实填写价格信息,中介服务人员多以各种理由搪塞,如业主要求、信息滞后等。不过也有中介直言,“网上都是广告价,实际这么低价的房源几乎没有”,“销售存在竞争,所以只能想办法获取客户”。

虚假房源信息充斥写字楼市场 中介“钓鱼”惹恼置业者

  至于已售完或无此房源的产品,中介的解释是信息较早或没有定期更新,会根据客人需求推荐类似产品。但据乐居观察,这些产品显示的更新时间多为最近一两天内,中介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通过虚构颇具价格优势的产品信息吸引置业者致电咨询,借机推荐其他产品,或许才是中介的真实目的。

  调查中,一位据实发布信息的中介人士则直指某些同行发布虚假信息,“标题栏写三个楼盘名称,纯粹是吸引客户用。”

虚假房源信息充斥写字楼市场 中介“钓鱼”惹恼置业者

  专家:“钓鱼信息”涉嫌违法

  亟需套上法律“缰绳”

  对于中介机构发布“钓鱼信息”误导置业者的问题,行业人士普遍表示弊病存在已久、亟待解决,建议借助法律的“缰绳”早日加以约束。

  “在网上发布低价、优惠等信息,吸引购房者‘上钩’,实际上根本拿不到这么低的价格,或根本没有房源,这种现象在存量住宅和写字楼售卖时可以说相当普遍。”北京知润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鸿名在接受乐居采访时表示。

  长期关注房地产法律领域的王鸿名直言,“钓鱼信息”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此举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弄虚作假者得利,会使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越来越多,很多中介竞相效仿,不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他说。

  另一方面,在王鸿名看来,房产中介发布虚假信息,已经侵犯了民众的知情权、选择权。他认为,应尽快规范房屋中介服务,出台明确、细化的法律规章,严厉打击虚假信息,充分履行监管职责,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秩序,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

  乐居买房查阅公开信息后发现,近年来,为规范网络房源发布,全国多地都曾有所行动,如北京去年多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集中约谈主要网站,严查发布违规、虚假房源信息,下架违规房源信息92万余条,冻结违规用户账号约7万个。

  但从时常可见的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上述问题目前还远远谈不上解决,集中检查后“死灰复燃”情况较多。

  华泰证券房地产分析师张璐认为,除了加大监管执行力度和惩戒力度外,还应对房产信息平台加强监督,“中介发布虚假信息,平台也应尽到审核义务,从‘出口’杜绝虚假信息流出。”她表示,房产信息发布平台应强化审查义务,对发布虚假信息的中介机构和个人给予一定期限内禁止登录和发布信息的处罚,形成政府监督、行业自律、企业自查、社会参与的综合管理体制,如此才能刹住房产中介虚假信息泛滥的“风潮”。(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