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共襄匯


我記得電影《卡薩布蘭卡》裡說過一句話,

“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要多讀書,重視自己內心世界的構建,是件多麼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在起伏變化的人生道路上,依然能夠從容應對,擁有處變不驚,溫柔寧靜的內心。雖然你讀了很多書,或許後來你都記不清了,但是書裡的道理書裡的智慧早已內化入你的靈魂,它融入了你的骨骼和血液,賦予你智慧和力量,讓你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加自信更加從容。

我們先來看看讀書的定義。

讀書是指獲取他人已預備好的符號、文字並加以辨認、理解、分析的過程,有時還伴隨著朗讀、鑑賞、記憶等行為。

那人為什麼要讀書呢?很多時候,我們解決問題,應對處境,不是由年齡決定,而是靠一個人的認知水平、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當你擁有了這些能力,你就能從容甚至遊刃有餘地處理各種事情。而怎樣才能擁有這些能力呢?答案就是多讀書。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你的書讀多了,你的神態氣質就自然與眾不同。

  • 讀書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有時候我們受周圍環境和地域的影響,只能體驗和了解到很小一部分世界,如同井底之蛙,目光所及只有上方小小的天地。這個時候,通過讀書,我們可以瞭解到目光達不到的地方和時間。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科技,見識到世界的日新月異;可以窺見到幾百甚至幾千年前的人類活動,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營養,為我所用,避免走彎路。諸葛亮躬耕隆中,卻能知天下事,就是因為他博覽群書,他讀過的書有《詩》《書》《禮記》《春秋》《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史記》等,包羅萬象。

  • 讀書讓我們明道理、辨是非

如果把人生比作黑夜,那麼,書就是天上那輪皎潔的明月,用柔和的月光指引我們前行。人不能離開書,就像魚兒不能離開水一樣。書中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使我們潸然淚下,書中那一行行充滿智慧發人深省的話語讓我們茅塞頓開,書中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讓我們醍醐灌頂……顏真卿有一首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正是因為讀書,他才知道了要讀書的目的和價值,而且讀書越早越好。

  • 讀書讓人愉悅心情

當心情愉快的時候讀一本書,它會讓你更加神清氣爽;當你心情低落的時候讀一本書,它會讓你忘卻世間的紛紛擾擾,喚起你內心的自信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你孤獨寂寞的時候讀一本書,它就像貼心的情人,給你送來溫暖的問候和心靈的撫慰,使你頓覺心曠神怡。讀書帶給了我們太多的樂趣,讓我們多讀書吧!

再來說一說,猶太民族為什麼多出偉人、巨人,如海涅、貝多芬、門德爾松、馬克思、弗洛伊德、卓別林、畢加索、愛因斯坦等,並不是猶太人特別聰明,而是他們愛讀書。猶太家庭特別重視讀書,當孩子還是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會在《聖經》上滴上蜂蜜,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讓孩子從小懂得書是“甜”的,要從小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猶太人人均佔有圖書館和出版社居全球首位,可見猶太人對讀書的重視程度。

讀書,不論年齡,不管什麼時候開始讀書都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