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曾派120名孩子赴美留學,為何只回來94人,其他人都去了哪?

清朝曾派120名孩子赴美留學,為何只回來94人,其他人都去了哪?

在當今社會,出國留學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不少有錢人都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讀幾年書。這樣回國回來之後,無論是找工作還是在自己家的公司上班都變得非常簡單,畢竟是出國留學過的海歸。這樣一件平常的事情,如果放到100多年前的清朝就是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出國留學就代表著自己國家不如人家,必須慎重再慎重。

清朝曾派120名孩子赴美留學,為何只回來94人,其他人都去了哪?

清朝自從實行閉關鎖國之後,基本就脫離了和國際接軌的機會,一直處於世界第一的美夢之中。直到鴉片戰爭後,腐朽的清朝統治者才深刻意識到外國的科學發展水平早已經超過了這門這個所謂的天朝上國,當時不少開明的大臣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針,全力支持對外派遣留學生去學習西方的技術知識。

清朝曾派120名孩子赴美留學,為何只回來94人,其他人都去了哪?

作為晚清大臣的李鴻章與曾國藩在1872年的正月共同寫了份摺子上奏給慈禧太后,講述了出國留學對國家的種種好處,原本以為會遭到保守黨代表慈禧太后的反對,誰知慈禧太后看完之後看完之後就採納了這份建議書,開始挑選合適的孩子,赴美留學。

清朝正式批准選派幼童赴美留學後,就在上海山東路外的萬國公墓對面成立了“出洋局”,對外招收和處理幼童赴美留學的一切事務。當時朝廷決定派遣120名的幼童分成4批留洋,期限為15年。在他們留洋期間的一切費用,都交由朝廷統一支付。

清朝曾派120名孩子赴美留學,為何只回來94人,其他人都去了哪?

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出國留學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但是晚清時期的人們卻不是這樣認為的,那時的人思想和觀念都比較落後,加上出國遭遇意外的風險也比較大,那些有權有勢的人都不想將自己的孩子送出國去。另外當時的讀書人一直認為讀“四書五經”才能做官,那些出國學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東西,根本不會有太大的出息,這就導致第一批30個留學幼童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湊齊,其中大部分都是椎魯之子,流品殊雜。

清朝曾派120名孩子赴美留學,為何只回來94人,其他人都去了哪?

這些赴美留學生中,大的也有15歲,小的只有不到10歲,平均年齡只有12歲。在1872年到1875年短短的四年時間裡,共有120名幼童分批前往留學。他們原本要在那裡待上15年,卻因不少幼童在去往美國之後,忘記了自己身上肩負的使命,開始沉迷於西方生活中,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情。

清朝曾派120名孩子赴美留學,為何只回來94人,其他人都去了哪?

當這些留美幼童所做的事情傳回國內後,引起不少人的憤慨。國家不惜花費巨資派遣他們出洋,竟然在出洋之後不知好歹,引起朝廷的一直持反對出國留洋大臣的憤怒,使得慈禧太后不得不提前終止了這項原本長達15年的留學計劃,將他們召回國。召回是才返現這120名留學生中,只有94人回來了,那麼其他人去哪了呢?

這26人中有兩人選擇抗拒召回,繼續完成自己的學業;還有9人不守紀律被提前遣回;餘下的都有因為學習壓力太大和生病不幸去世;至於那些回國的96人,基本都成為了國家棟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