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齐物论》最终齐了么?


庄子的《齐物论》最终齐了么?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为什么又来讨论是非同异?回应"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很显然,物论不齐正在于我,正在人!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所以“和之以天倪?”忘年忘义,这个地方引用《金刚经》的话:"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一切名相皆虚妄,可却是导致物论不齐、勾心斗角的根源。


庄子的《齐物论》最终齐了么?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名相犹物之影,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影子却忽视了它的实质来源,讨论来辩驳去都无非不着边际,了无实义。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面对残酷的勾心斗争,如何才能齐物之论?庄子以梦作结,真正随顺物化者几何?"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又怎么是齐?"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


庄子的《齐物论》最终齐了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