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知足常樂,其實知不足更重要,對此你怎麼看?

農在天涯


人們常說:知足常樂。而中國古代又有一首無名氏的詩:“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得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滿足,又想姣容美貌妻”。知足與不知足在一念之間,只有將知足和不知足高度統一起來才是真正的大快樂。因此我們要做到,生活上知足,學習上要不知足。

所謂生活上的知足就是我們要想在物質生活上快樂就必須有所滿足,不要一味地乞求更高的物質享受。我們生活在這樣安穩的年代,不缺衣食,不缺住行。我們又何須再過分苛求什麼更高檔的生活別墅,奔馳,高新,家財萬貫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如果我們過於對自身物質的曲變性苛求,就會導致我們精神上的超負荷壓抑,就會引發很多過激行為甚至犯罪行為的發生。俗話說:知足者雖清貧皆開懷常笑,不知足者及時擁有萬物也愁眉不展!!!


小艾影視888


知足常樂是一種境界,是不貪的表現,不貪婪者就沒有過多的煩惱。貪名者,為了好名聲,往往不擇手段,欺上瞞下,溜鬚拍馬,阿諛奉承,虛而不實,如願以償便心花怒放,事與願違便大失所望甚至惱羞成怒;貪利者,為了利益,往往無所不為,損人利己,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偷樑換柱,偷工減料,誇大其詞,財源滾滾便得意忘形,得不償失便怨天尤人甚至痛不欲生。

貪名利者因為不知足就無法擁有常態的快樂。

知足常樂不是不拼搏不奮鬥,而是拼搏奮鬥後的得之淡然不得坦然的從容淡定。

不知足,不是貪婪,而是有方向的進取與努力,達成願景欣然接受,心願未遂坦然接納。

知足常樂是在不知足的奮鬥後的達觀。



悠然mfx


當我們對現實不滿然後嘮叨抱怨時,總有身邊的人勸我們“知足吧,咱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畢竟知足常樂嘛”。是的,知足才能常樂,但更高一層的是,我們要知不足然後依然能“樂在其中”。珍惜現在所擁有一切的前提下還能看到自己與更好可能的差距,安於並享受這份擁有的同時期待並有規劃地讓自己在此基礎上做到更好,我覺得這才是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仔細回憶來大一前的我就是那種對生活充滿不滿和抱怨的人,滿腹委屈和牢騷覺得生活苦、沒意思。

初中我從村裡來到市裡上學讀書,那時的自己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一無所知。記得初一生物課本的前幾頁有張克隆“多利羊”的照片,那時的我真的特別納悶什麼意思腦海裡完全不知道克隆是個什麼鬼。後來隨著初二物理和化學科目的增加,我的成績因為課外知識少和理解力弱的限制也是一落千丈,我每天都悶悶不樂,但是依然很刻苦地學習因為心底還是不服勁還是願意相信天道酬勤,可結果是每次考試成績都不像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然後哭和傷心再然後繼續努力。這就是我所有有關初中生活的記憶,一點色彩都沒有,“學習-考試-悲傷-再學習”就是這樣的循環。

高中我是在所在的城市第二重點高中上的,當時因為擴招所以班裡大部分同學都是花錢進來的。本來我以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可以洗心革面、重新開始可縱使我怎麼努力我都從來沒有進過班裡的前十名,慢慢地由最初對學習的滿懷熱情退減成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質疑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高二有一段日子我嚴重厭學覺得學習沒用,對未來看不到希望。班裡的前十名大多是高中縣裡才出來的孩子縱使我們怎麼努力也擠不進他們的行列,成績在後邊的同學人家家裡都是市裡的父母有正式工作家庭條件優越。我就是那種生活在夾層中兩邊都不佔,談學習我沒有資本談學習外的我又沒有談資,很孤獨覺得沒有人理解我,對未來一點都看不到希望。後來是經過姑姑極力勸說與包容才幫我平穩地度過了那段恐怖的叛逆與懷疑期,就那樣像初中一樣上演著“學習-考試-悲傷-再學習”的灰色循環。一年半後參加了第一次月考,離二本分數線差二十分,執拗的我選擇了復讀。復讀的那一年生活更是單調,覺得一天做的題就是以前一週做的題。但慶幸的是成績有了起色在考上二本的前提上有了考上一本的可能,但中間少不了起伏,那心情隨著每次每月考的名次就像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最後第二次高考的結果就是剛過二本線5分,我不服我憤怒我不願接受,因為我從小就有北京夢高校夢,我前二十年所受的委屈與隱忍就是希望這一刻來改變,而現實是我只能依然在這個我看不上的小城市上個破二本苟且得開始我憧憬了二十年的大學生活。

就這樣我不服地來到了一直從心底不太接受的大學,我看不上週圍的同學覺得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我學習沒有了方向,因為我前二十年那麼努力認真地追尋自己的高校夢都沒有實現,我不知道再給自己設立什麼目標也不相信自己靠什麼能去實現它。我迷茫,我無助,每天覺得生活好沒意思,隔三差五就會莫名地大哭一場。我忘了是什麼樣的機緣巧合,我開始看名人訪談類的節目,現在回想起來促使我思想大轉變的還是俞敏洪老師。

現在回過頭看來最對我有觸動的是他那段經歷和那段話。都知道,俞敏洪老師大二那年得過一場肺結核,就因為這次挫折之後他悟到了有一個健康身體的重要性。於是,他在追逐與周圍優秀人差距的同時注重健身鍛鍊,他說“我可能追到畢業也趕不上他們,但我會依然奔跑,他們花5年做的事我大不了花10年,他們花10年做的事我大不了花20年,我會一直追趕,等到哪天我把他們一個個送走了我依然趕路,總有一天會趕上他們的!”是啊,我可能是跟那些我理想中的優秀人有很大差距,我急切地想要追逐他們的步伐成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但因為差距太大的客觀現實,我們不應該是絕望不是想到放棄,而是應該正視這種差距的同時積極樂觀地想辦法去迎頭趕上。於是在那之後我調整心態,不再因為自己沒有考上高校而懊惱,也不再因為自己家境不如好多同學而心生嫉妒。比起那些連二本都沒考上但跟我一樣甚至比我還刻苦的孩子來說,比起那些沒錢上學或靠別人的捐助才能上學的孩子來說,我要知足。但是我更要看到跟那些在重點高校的優秀大學生的差距,無論從知識少還是眼界上,我要努力去縮小這種差距向他們靠攏。

之後的大學生活,我除了學習就是做家教,我認真學好自己專業的每一課,每天揹著大英語字典穿梭於上課教室和圖書館自習室之間,業餘時間就去做家教掙自己的生活費。大一下半學期開始,我的大學生活基本上就是自己掙得了,並且用自己掙得錢買了第一部半智能三星千元機,在大二升大三那個暑假還去了趟哈爾濱。現在回想起自己大學生活,雖然不像那些學生會幹部那樣風光、學霸那樣耀眼,但是回憶起來是對自己滿滿的肯定。雖然在班裡是無名小卒一枚,但是在大學就實現經濟獨立、學習成績也還不錯,像這樣子的我,也還是不錯的。

現在的我已經畢業四年了,比起那些回老家當老師的同學,我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知足的。但是比起那些混得好的同學,自己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可是現在的我已沒有了以前的慌張與不安,因為我懂得:知足常樂。但是我更會知不足然後去追那之間的“不足”,讓自己在知足的前提下過得更好!


可可愛愛沒有腦袋滴


        知足與只不足其實是一種辯證關係,而不是對立關係。

         知足常樂是一種心態,就是物慾貪心不能太重,人對物質享受的追求不能無止境,要有滿足感,要學會體驗生活,感受辛福。幸福是一種心理體驗,只能自己感受,別人不能強加,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生活是五味瓶,酸甜苦辣啥都有,你體驗到的,別人就未必沒有體驗到;相反,別人體驗到的,你未必能體驗到。所以一個人永遠不能複製別人的生活,所以各人只能活出自我,這樣,這個世界才是萬紫千紅般燦然爛漫,而不是單調一色。

         不知足,就是在保持知足常樂心態的前提下,而不放棄對美好生活的不斷追求,要永遠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不能滿足現狀,最大限度地去創造自己需求的物質財富,不斷追求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包括不斷學習新知識,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等等。這樣的不知足是毋庸置疑的,是應該堅持的。

        但是如果一味地對物質生活不知足,無止境地去追求,這山看見那山高,慾壑難填,你將永遠陷入痛苦之中,因為物質是無限的,在你有限的生命裡,你不可能將所有的物質歸為己有。

所以知足與不知足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相得益彰,辯證統一。只有這樣,你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才能雙贏;只有這樣,你在有限的生命裡,才能享受無限物質世界的美好,才能活得豁達瀟灑,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能帶著快樂走進向另一個世界。


驪山桃源隱士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其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

名聲和生命比起來哪一樣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貴重?得到名利和喪失生命哪一樣為害?

過分的愛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費;過多的藏貨就必定會招致慘重的損失。

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

很多人把知足常樂僅僅理解為,知道滿足總是快樂的。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滿足的慾望上,片面的定義了知足常樂的含義,比較消極和安於現狀,這樣的滿足所帶來的快樂其實是不能夠長久的。

老子要告訴我們的是何時該終止自己的慾望,怎麼樣才能終止自己的慾望,如果不及時終止無窮的慾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戎馬生於郊)。只有由知道滿足而獲得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這個由字,指出了長久快樂的根源(故知足之足,恆足矣),這才是老子的大智慧啊!

在道德經中老子告訴我們只有擁有充足的知識和無比的智慧,把快樂建立在對事物通透的認識和理解上,看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明白無窮慾望帶來的後果,及時終止自己的慾望而免遭損失和災難,只有這樣才會獲得長久的平安富足和快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而不是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所滿足的慾望上。

墨子曰:“知止,則日進無疆”。隋朝中文子王通:“大智知止,小智唯謀”。孔子《大學》:“知止而後有定”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便是其印證。

即使在現代漢語中,知道也是在知識的範疇之內。知識的解釋已經包含了知道,它本身就是知識的一部分。知道的本意就是指知識,是一種認知水平!

由此可見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經常長久的快樂。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認知水平怎麼可能知道什麼時候該滿足?當你有了足夠的知識和見解,足夠的認知水平,那麼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對待名利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以及世界觀價值觀才會有正確的認識,才會長久的快樂!


番茄雞塊


這個不矛盾,而且非常正確。

對自己的成績要知足,感恩我們每天還活著,只要活一天,就得過好一天,開開心心,樂樂呵呵。別貪得無厭,巧取豪奪;踏實做人,用心做事。永遠堂堂正正無愧於心。

並在這基礎上,找出自己的不足。使自更能適應社會的環境,找到更好的生存方式。為國家,為自家,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這就是我的看法,歡迎你的評論,謝謝!


弘法2


知足常樂中的“知足”是要人學會滿足,是一種隨和、無爭的心態;而知不足更重要中的“知不足”是指人要知道自己的缺點和短處,才能更好的進步,人才能更好的成長!“知足常樂”與“知不足更重要”這兩者並沒有對立關係,做人既要知足常樂也要知不足!喜歡我的觀點就加關注哦!!!




康之源裡的幸福生活


知足常樂並不代表不努力,如果貪心不足蛇吞象,那會很慘!人能力有大有小,有很多給貪心害死的,能力沒有,天天想著發財,心累,不開心,這裡就需要知足常樂!

很多人都是想著那些不可能的想法,但是向上爬的想法必須要有,一步一步來嘛,知足一點,目標一步一步來,發財看機遇和智慧運氣等等結合一起!

所以知足常樂非常好!



哎呀8888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缺點和優點的共存體。誰都不敢說自己是完美的,只有優點沒有一點點的缺點。這就要我們看到自己的優勢的同時也看到自己的短板,不能說知足常樂就不重要,知不足就重要,優勢和不足要處在一個平衡狀態最好,偏向那個方面都不好,太知足了,就滿足現狀,沒有了上進心,太在意自己的不足,就會使人產生消極的心理,沒有熱情和激情去拼搏。生活告訴我們,知足的同時保持謙虛是最重要的。


趙利平


我非常認同你的觀點,這個觀點從字面來說沒有一點問題,很正面,很積極。

我們對待工作、學習就應該不斷探索,不斷精進,這樣才能提高自己,在工作裡,我們不能知足常樂,要永不知足,不斷進步,這樣,我們才能消除對工作的倦怠感,從而提升自己。

在生活裡卻是恰恰相反,我身邊的大多數朋友都在踐行“斷舍離”這樣的生活方式,要知足,要禁慾,提倡環保,不能衝動消費,更不能攀比購物,超前消費,這些都在告訴我們,在生活裡,要懂得知足常樂,控制自己的慾望,投資自己,提升內在才是王道。

生活和工作是兩個不同的體驗,不能混為一團,也沒有因果關係。

總之,我們在生活裡要知足常樂,才能獲得幸福感。在工作裡,要永不知足,不斷提升充實自己,才能獲得成就感。

你覺得呢?一定要把工作、生活分開來分析問題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