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知足常乐,其实知不足更重要,对此你怎么看?

农在天涯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而中国古代又有一首无名氏的诗:“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得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满足,又想姣容美貌妻”。知足与不知足在一念之间,只有将知足和不知足高度统一起来才是真正的大快乐。因此我们要做到,生活上知足,学习上要不知足。

所谓生活上的知足就是我们要想在物质生活上快乐就必须有所满足,不要一味地乞求更高的物质享受。我们生活在这样安稳的年代,不缺衣食,不缺住行。我们又何须再过分苛求什么更高档的生活别墅,奔驰,高新,家财万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如果我们过于对自身物质的曲变性苛求,就会导致我们精神上的超负荷压抑,就会引发很多过激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俗话说:知足者虽清贫皆开怀常笑,不知足者及时拥有万物也愁眉不展!!!


小艾影视888


知足常乐是一种境界,是不贪的表现,不贪婪者就没有过多的烦恼。贪名者,为了好名声,往往不择手段,欺上瞒下,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虚而不实,如愿以偿便心花怒放,事与愿违便大失所望甚至恼羞成怒;贪利者,为了利益,往往无所不为,损人利己,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偷梁换柱,偷工减料,夸大其词,财源滚滚便得意忘形,得不偿失便怨天尤人甚至痛不欲生。

贪名利者因为不知足就无法拥有常态的快乐。

知足常乐不是不拼搏不奋斗,而是拼搏奋斗后的得之淡然不得坦然的从容淡定。

不知足,不是贪婪,而是有方向的进取与努力,达成愿景欣然接受,心愿未遂坦然接纳。

知足常乐是在不知足的奋斗后的达观。



悠然mfx


当我们对现实不满然后唠叨抱怨时,总有身边的人劝我们“知足吧,咱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毕竟知足常乐嘛”。是的,知足才能常乐,但更高一层的是,我们要知不足然后依然能“乐在其中”。珍惜现在所拥有一切的前提下还能看到自己与更好可能的差距,安于并享受这份拥有的同时期待并有规划地让自己在此基础上做到更好,我觉得这才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仔细回忆来大一前的我就是那种对生活充满不满和抱怨的人,满腹委屈和牢骚觉得生活苦、没意思。

初中我从村里来到市里上学读书,那时的自己除了课本上的知识一无所知。记得初一生物课本的前几页有张克隆“多利羊”的照片,那时的我真的特别纳闷什么意思脑海里完全不知道克隆是个什么鬼。后来随着初二物理和化学科目的增加,我的成绩因为课外知识少和理解力弱的限制也是一落千丈,我每天都闷闷不乐,但是依然很刻苦地学习因为心底还是不服劲还是愿意相信天道酬勤,可结果是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像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然后哭和伤心再然后继续努力。这就是我所有有关初中生活的记忆,一点色彩都没有,“学习-考试-悲伤-再学习”就是这样的循环。

高中我是在所在的城市第二重点高中上的,当时因为扩招所以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是花钱进来的。本来我以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开始可纵使我怎么努力我都从来没有进过班里的前十名,慢慢地由最初对学习的满怀热情退减成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质疑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高二有一段日子我严重厌学觉得学习没用,对未来看不到希望。班里的前十名大多是高中县里才出来的孩子纵使我们怎么努力也挤不进他们的行列,成绩在后边的同学人家家里都是市里的父母有正式工作家庭条件优越。我就是那种生活在夹层中两边都不占,谈学习我没有资本谈学习外的我又没有谈资,很孤独觉得没有人理解我,对未来一点都看不到希望。后来是经过姑姑极力劝说与包容才帮我平稳地度过了那段恐怖的叛逆与怀疑期,就那样像初中一样上演着“学习-考试-悲伤-再学习”的灰色循环。一年半后参加了第一次月考,离二本分数线差二十分,执拗的我选择了复读。复读的那一年生活更是单调,觉得一天做的题就是以前一周做的题。但庆幸的是成绩有了起色在考上二本的前提上有了考上一本的可能,但中间少不了起伏,那心情随着每次每月考的名次就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最后第二次高考的结果就是刚过二本线5分,我不服我愤怒我不愿接受,因为我从小就有北京梦高校梦,我前二十年所受的委屈与隐忍就是希望这一刻来改变,而现实是我只能依然在这个我看不上的小城市上个破二本苟且得开始我憧憬了二十年的大学生活。

就这样我不服地来到了一直从心底不太接受的大学,我看不上周围的同学觉得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我学习没有了方向,因为我前二十年那么努力认真地追寻自己的高校梦都没有实现,我不知道再给自己设立什么目标也不相信自己靠什么能去实现它。我迷茫,我无助,每天觉得生活好没意思,隔三差五就会莫名地大哭一场。我忘了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我开始看名人访谈类的节目,现在回想起来促使我思想大转变的还是俞敏洪老师。

现在回过头看来最对我有触动的是他那段经历和那段话。都知道,俞敏洪老师大二那年得过一场肺结核,就因为这次挫折之后他悟到了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于是,他在追逐与周围优秀人差距的同时注重健身锻炼,他说“我可能追到毕业也赶不上他们,但我会依然奔跑,他们花5年做的事我大不了花10年,他们花10年做的事我大不了花20年,我会一直追赶,等到哪天我把他们一个个送走了我依然赶路,总有一天会赶上他们的!”是啊,我可能是跟那些我理想中的优秀人有很大差距,我急切地想要追逐他们的步伐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但因为差距太大的客观现实,我们不应该是绝望不是想到放弃,而是应该正视这种差距的同时积极乐观地想办法去迎头赶上。于是在那之后我调整心态,不再因为自己没有考上高校而懊恼,也不再因为自己家境不如好多同学而心生嫉妒。比起那些连二本都没考上但跟我一样甚至比我还刻苦的孩子来说,比起那些没钱上学或靠别人的捐助才能上学的孩子来说,我要知足。但是我更要看到跟那些在重点高校的优秀大学生的差距,无论从知识少还是眼界上,我要努力去缩小这种差距向他们靠拢。

之后的大学生活,我除了学习就是做家教,我认真学好自己专业的每一课,每天背着大英语字典穿梭于上课教室和图书馆自习室之间,业余时间就去做家教挣自己的生活费。大一下半学期开始,我的大学生活基本上就是自己挣得了,并且用自己挣得钱买了第一部半智能三星千元机,在大二升大三那个暑假还去了趟哈尔滨。现在回想起自己大学生活,虽然不像那些学生会干部那样风光、学霸那样耀眼,但是回忆起来是对自己满满的肯定。虽然在班里是无名小卒一枚,但是在大学就实现经济独立、学习成绩也还不错,像这样子的我,也还是不错的。

现在的我已经毕业四年了,比起那些回老家当老师的同学,我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知足的。但是比起那些混得好的同学,自己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可是现在的我已没有了以前的慌张与不安,因为我懂得:知足常乐。但是我更会知不足然后去追那之间的“不足”,让自己在知足的前提下过得更好!


可可爱爱没有脑袋滴


        知足与只不足其实是一种辩证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知足常乐是一种心态,就是物欲贪心不能太重,人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不能无止境,要有满足感,要学会体验生活,感受辛福。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只能自己感受,别人不能强加,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生活是五味瓶,酸甜苦辣啥都有,你体验到的,别人就未必没有体验到;相反,别人体验到的,你未必能体验到。所以一个人永远不能复制别人的生活,所以各人只能活出自我,这样,这个世界才是万紫千红般灿然烂漫,而不是单调一色。

         不知足,就是在保持知足常乐心态的前提下,而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要永远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不能满足现状,最大限度地去创造自己需求的物质财富,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包括不断学习新知识,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这样的不知足是毋庸置疑的,是应该坚持的。

        但是如果一味地对物质生活不知足,无止境地去追求,这山看见那山高,欲壑难填,你将永远陷入痛苦之中,因为物质是无限的,在你有限的生命里,你不可能将所有的物质归为己有。

所以知足与不知足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相得益彰,辩证统一。只有这样,你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能双赢;只有这样,你在有限的生命里,才能享受无限物质世界的美好,才能活得豁达潇洒,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能带着快乐走进向另一个世界。


骊山桃源隐士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其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

名声和生命比起来哪一样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贵重?得到名利和丧失生命哪一样为害?

过分的爱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费;过多的藏货就必定会招致惨重的损失。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

很多人把知足常乐仅仅理解为,知道满足总是快乐的。把快乐定义在所得到和满足的欲望上,片面的定义了知足常乐的含义,比较消极和安于现状,这样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其实是不能够长久的。

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何时该终止自己的欲望,怎么样才能终止自己的欲望,如果不及时终止无穷的欲望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戎马生于郊)。只有由知道满足而获得的富足,才是长久的富足。这个由字,指出了长久快乐的根源(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这才是老子的大智慧啊!

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充足的知识和无比的智慧,把快乐建立在对事物通透的认识和理解上,看透事物发展的规律,明白无穷欲望带来的后果,及时终止自己的欲望而免遭损失和灾难,只有这样才会获得长久的平安富足和快乐(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而不是把快乐定义在所得到和所满足的欲望上。

墨子曰:“知止,则日进无疆”。隋朝中文子王通:“大智知止,小智唯谋”。孔子《大学》:“知止而后有定”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便是其印证。

即使在现代汉语中,知道也是在知识的范畴之内。知识的解释已经包含了知道,它本身就是知识的一部分。知道的本意就是指知识,是一种认知水平!

由此可见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才能经常长久的快乐。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当你有了足够的知识和见解,足够的认知水平,那么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对待名利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以及世界观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认识,才会长久的快乐!


番茄鸡块


这个不矛盾,而且非常正确。

对自己的成绩要知足,感恩我们每天还活着,只要活一天,就得过好一天,开开心心,乐乐呵呵。别贪得无厌,巧取豪夺;踏实做人,用心做事。永远堂堂正正无愧于心。

并在这基础上,找出自己的不足。使自更能适应社会的环境,找到更好的生存方式。为国家,为自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就是我的看法,欢迎你的评论,谢谢!


弘法2


知足常乐中的“知足”是要人学会满足,是一种随和、无争的心态;而知不足更重要中的“知不足”是指人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才能更好的进步,人才能更好的成长!“知足常乐”与“知不足更重要”这两者并没有对立关系,做人既要知足常乐也要知不足!喜欢我的观点就加关注哦!!!




康之源里的幸福生活


知足常乐并不代表不努力,如果贪心不足蛇吞象,那会很惨!人能力有大有小,有很多给贪心害死的,能力没有,天天想着发财,心累,不开心,这里就需要知足常乐!

很多人都是想着那些不可能的想法,但是向上爬的想法必须要有,一步一步来嘛,知足一点,目标一步一步来,发财看机遇和智慧运气等等结合一起!

所以知足常乐非常好!



哎呀8888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缺点和优点的共存体。谁都不敢说自己是完美的,只有优点没有一点点的缺点。这就要我们看到自己的优势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短板,不能说知足常乐就不重要,知不足就重要,优势和不足要处在一个平衡状态最好,偏向那个方面都不好,太知足了,就满足现状,没有了上进心,太在意自己的不足,就会使人产生消极的心理,没有热情和激情去拼搏。生活告诉我们,知足的同时保持谦虚是最重要的。


赵利平


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这个观点从字面来说没有一点问题,很正面,很积极。

我们对待工作、学习就应该不断探索,不断精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在工作里,我们不能知足常乐,要永不知足,不断进步,这样,我们才能消除对工作的倦怠感,从而提升自己。

在生活里却是恰恰相反,我身边的大多数朋友都在践行“断舍离”这样的生活方式,要知足,要禁欲,提倡环保,不能冲动消费,更不能攀比购物,超前消费,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在生活里,要懂得知足常乐,控制自己的欲望,投资自己,提升内在才是王道。

生活和工作是两个不同的体验,不能混为一团,也没有因果关系。

总之,我们在生活里要知足常乐,才能获得幸福感。在工作里,要永不知足,不断提升充实自己,才能获得成就感。

你觉得呢?一定要把工作、生活分开来分析问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