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北海王元詳造像記》全稱《北海王元詳為母子平安造彌勒像記》,“龍門二十品”之一,太和十八年十二年十一日立願,太和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完工,歷時近三年又九個月。造像龕位於洛陽龍門石窟古陽洞北壁,長樂王丘穆靈亮夫人尉遲造像龕上方,在古陽洞中屬於中型洞窟。龕高138釐米,寬102釐米,深17釐米;《造像記》高88釐米,寬42釐米。龕內主佛為交腳彌勒,兩側脅侍菩薩皆雙手合十侍立,圓拱形龕楣內刻十五天人持花繩。題記中載有太和十八年(494)元詳隨孝文帝元宏御駕親征之事,以及遷都至洛陽的歷史。文字9行,總計159字,絕大多數字跡清晰完整,書刻俱佳。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曰:“《龍門造像》自為一體,意象相近,皆雄峻偉茂,極意發宕,方筆之極軌也。中唯《法生》用圓筆耳。《北海王元詳》筆雖流美,仍非大異。”

當代書法理論家祝嘉在《書學論集》中說:“《王元詳造像》有一百五十九字,字多完好。在《龍門》中筆力是稍弱的一個。結構比《太妃高為孫保造像》更為松疏,有散漫的傾向,神氣也就大減。”又說:“此刻也多用圓筆,時露娟秀之美,像‘終’‘始’‘海’‘元’等字仍令人愛玩不置。大病在一‘弱’字。若筆勢雄強,則疏處也密,不致渙散了。”

祝嘉《書學論集》還說:“《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和《北海王元詳造像記》、《法生造像》、《優填王造像》四種都是《龍門》中較為薄弱的,所以放在後面。也就是說可以不學的。此刻筆勢稍弱,結構也頗松疏……但仍是‘龍門體’,像‘及’‘免’‘之’‘海’‘王’‘國’等字還是與各造像相近的,是雄健的。‘造’‘像’等字,就覺得筆勢稍弱,結構鬆懈了。”又說:“此刻也兼用圓筆,超秀之作還是有的,像這裡的‘及’‘免’‘之’‘海’‘為’等字,就精神飛動,逸趣橫生,也是不能厚非的。以其字數太少,佳作也就無多,相形見拙,也是勢所必至了。”

  祝嘉所言顯然受康有為的影響,以為《北海王元詳造像記》與《孫保造像記》二刻筆勢較弱。這當然是與其他“率皆雄拔”者相比較而言的。其實,春蘭、秋菊容有偏愛,不可持有偏見。至於說“結構鬆懈”,則更不準確。尤其是《北海王元詳造像記》結構寬博大度、神氣舒展,自有一種雍容氣象,最接近“邙山體”的廟堂氣。因此,“可以不學”之論有失偏頗。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北海王元詳造像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