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的寶寶很依賴我怎麼辦?

孩子的願望


沒關係,3歲以前孩子都是很黏媽媽,在媽媽面前撒嬌等等。3歲以後孩子才和媽媽慢慢完成分離,媽媽現在要做的事情建議

1.媽媽多給點高品質時間陪伴孩子,陪孩子的時候不要看手機,而是陪同孩子一起去玩,如積木,玩具,各種遊戲,等陪著他一起去探索這個世界。

2.家裡儘可能多人去一起幫忙帶,讓孩子除了媽媽外,還有其他的重要他人陪著,這樣當媽媽忙的時候,孩子也可以信賴依賴其他人,比如,爸爸,爺爺奶奶等等,這樣媽媽也可以有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情,有點自己的空間。

3.媽媽情緒穩定,多點耐心,情緒溫和而堅定,孩子在2歲以前需要滿足3個心理營養,第一是無條件接納,第二是至重,第三是安全感,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可能不會完美,伴隨著很多敏感期,媽媽一定要給孩子時間,按照他的節奏來,給予尊重和接納。

4.2歲為可怕的兩歲,自我,秩序,模仿,語言等敏感期媽媽都要去學習,這樣才可以懂孩子,更好的照顧孩子。


睿媽說育兒


您好,很高興解答您這個問題,寶寶很依賴您是一種甜蜜而煩憂的感覺,作為二胎媽媽的我,曾經有段時間也是經歷過,現在我把我對此的辦法說一說,希望能幫到您。

首先,寶寶一般都會更依賴陪她比較多的人,比如媽媽或奶奶。我家小寶0到7個月的時候由她奶奶帶,白天我和老公上班,由她奶奶帶,晚上也跟她奶奶睡,後來她奶奶要回老家辦事,由我自己來帶,我都挺發愁的,因為小寶很黏她奶奶,晚上必須奶奶哄才會不哭、才會睡覺,其他人都不行。記得那天她奶奶離開的那個晚上,我和老公輪流抱她哄她,她一直哭,後來老公放了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給她聽,才然後她慢慢止住了哭聲,折騰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著。

後來,我們持續用了放音樂哄小寶睡覺,這樣弄了五六天,小寶好像忘記奶奶了,轉移目標又開始黏上我了[笑哭]。有段時間,我晚上洗澡都洗的心驚膽跳的,因為小寶沒看到我一直哭鬧。後來我想不能這樣子,那我到時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因此我除了放音樂安撫小寶,又做了一個事,那就是:除了睡覺時間,讓家裡的其他人多抱抱小寶。這樣讓小寶除了熟悉媽媽,還多熟悉其他家人,不至於沒看到媽媽就焦急,沒有安全感。

其次,寶寶依賴人是她身心發展的特點,作為媽媽也理解,也要想法讓寶寶自己獨立些。對於2歲的寶寶,我們可以做很多讓她自己掌控的事情,提升她的獨立性,比如讓她自己獨立吃飯夾菜,讓她自己學會刷牙、上廁所等等,也可以選其他一些寶寶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寶寶自己獨立完成,這樣寶寶不會一遇到事情就找媽媽幫忙,也不會一直依賴媽媽。

最後,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都會有困惑,希望共同探討,我是“小明和小小凡”的媽媽,讓我們一起努力做個優秀家長吧。





小明和小小凡


我現在是倆娃的媽媽,大寶快6週歲了,我曾面對一家人指責,老大是女娃,在2歲的時候,能依賴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我每次上班,都會上演大哭拽著不放,甚至要求姥姥帶她去我單位找媽媽!尤其是想睡覺的時候!有時候在家你去個廁所她都要跟著拉著你不讓去!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這個時候可以聽聽家人的意見和建議,我媽跟我說是以前她睡著每次我偷離開她,她醒了找不到我種下的果。2歲開始明白一些簡單的事情了,尊重她,告訴她媽媽去上班還會回來的。媽媽和她一起的好多事情,其他親人也一樣可以陪她完成!平時可以慢慢的退出,離開一定距離,讓她和爸爸或者其他家人玩!作為媽媽起引導作用,慢慢的,她就會適應!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其他家人的配合,才能讓孩子逐漸接受,因為她們思想很單一,怕媽媽不要她!加油!你也一定行!



李四次方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嬰兒還是由自己的媽媽照顧和陪伴的時間最多,而有些嬰兒對於媽媽很黏的,需要時刻看到寶寶,寶寶通常會因為分離帶來的焦慮而哭鬧不止,讓家長大傷腦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寶寶過於依賴媽媽怎麼辦?如何應對寶寶的需求,讓寶寶不哭鬧。

1.讓新的看護人提前“上崗”

媽媽如果瞭解了寶寶在不同階段的依賴特徵,就能夠理解您的寶寶了。那麼如何有效地解決寶寶的這種“黏人”呢?王惠文指出,一個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媽媽要提前做好換人準備,避免臨時換人。在決定上班前,讓接替“崗位”的看護人提前到崗,與他們一起照顧寶寶,逐步讓他們多跟寶寶接觸,而自己逐步退出,這樣就順利交接了。

2.讓寶寶學會等待

比如寶寶要喝奶了,媽媽可以對寶寶說:“等1分鐘,媽媽馬上給你取來。”寶寶開始不知道“1分鐘”的概念,所以媽媽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奶取來,反覆幾次後,寶寶就會意識到“1分鐘”很短,媽媽離開後馬上就會回來的。

在強調“等待”的同時,還可以給寶寶玩喜歡的玩具,或者讓寶寶聽聽音樂,讓寶寶邊玩邊等,就不會那麼焦慮了。經過有意識的鍛鍊,寶寶會慢慢習慣媽媽不在身邊。

3.學會正確的和寶寶講道理

講道理的辦法不錯,但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對這類道理,往往容易陽奉陰違——當面聽進去了,但一到需要他接受媽媽離開的時刻,道理就被忘到九霄雲外了,照哭照鬧。這也是很正常的,跟孩子溝通的藝術,適合這個孩子的,未必適合那個孩子,今天用著靈驗的,明天也未必奏效。這時,你需要做的是淡定,不要氣急敗壞的說,剛才不還是說的好好的,怎麼又哭啦!

4.心平氣和地面對寶寶的哭聲

媽媽一定要在一段時間內做好面對媽媽上班寶寶哭的準備,坦然地跟孩子再見,並告訴孩子下班後會準時回來陪他,這樣做的時候,孩子可能依然不願意接受媽媽要離開的事實,甚至可能會哭鬧著拖住媽媽不放,但只要媽媽平靜地對待這一切,哪怕是在孩子哭聲中離開,所帶給孩子的傷害也不過是短暫的分離焦慮。

在這種情景多次重複之後,孩子就會獲得一種意識:只要媽媽不說要離開我,她就不會離開,我就可以放心地玩,即使她離開了,該來的時候她還會重新回到我身邊,所以,媽媽的離開並不可怕。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安小寶媽媽哦!更多想了解的問題請評論區留言,如果喜歡我的話可以點點收藏和關注,我會每天分享育兒方法和大家一起成長!


安小寶媽媽


兩歲的孩子應該正處在天不怕地不怕的階段。在兩歲孩子的世界裡,他們認為自己特別獨立,什麼都能幹,不需要家長能幫忙。這是因為2歲寶寶心理和行為都在發生變化。

隨著智力和語言的發展,寶寶開始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想法。但是由於沒有自己處理事情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因此,常常會有一些讓大人們不容易理解的行為出現。從而造成父母之間的困擾,增加了親子之間的衝突。瞭解寶寶的這些變化,並且對寶寶的行為加以理解。這樣父母才能與寶寶很好的相處。

如果兩歲的寶寶很是怕生,那麼跟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兩歲的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心,喜歡探索世界,但是由於剛剛學會走路和說話,所以,當身旁有陌生人或剛進入一個陌生環境時,有些敏感,就會對家長非常依賴。這時家長可以從以下幾點引導寶寶。

1、及時回應,媽媽還在。

舉例:媽媽要上廁所,或者洗澡。可以將寶寶放到門口,然後跟寶寶一直說話或者唱歌,讓寶寶感受到媽媽一直在。

2、多變的情緒會促使寶寶的依賴性。

家長前後不一樣的態度和多變的情緒會降低寶寶的安全感。有些媽媽會在自己心情好的時候就喜歡讓寶寶依賴自己,當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把寶寶甩到一邊。這種前後不一樣的態度會使寶寶無所適從,增加寶寶的依賴性。

3、讓分開成為平常事

和孩子分開的時候冷酷的態度並不是一件壞事。平靜冷淡的處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分離,這樣,反倒會使孩子覺得像平常事一樣。也可以考慮讓其他人幫忙帶孩子,比如增加爸爸帶孩子的時間。這樣孩子就會從依賴一個人變成依賴兩個人,慢慢地過渡到多個人。最後孩子就不會在依賴家長了!

4、帶寶寶多接觸人和事兒。

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多和小朋友相處,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親子活動或者社會活動。這樣能夠讓孩子的視覺更寬廣,興趣和樂趣有更多的層面,這樣會幫助到孩子擺脫對父母的依賴。

以上是煜媽媽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煜媽媽會每天分享育兒心得。為大家解答更多的育兒知識


煜媽媽


2歲的寶寶很依賴養育者,首先我們要知道這是寶寶對他的養育者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依戀行為。

1、初始依戀關係


寶寶隨著一聲呱呱墜地向世界宣告他的到來,緊接著有人幫他洗澡、抱他、餵食、與他逗樂,照顧他,滿足他的基本生存需求。寶寶會在這過程中,慢慢地與主要負責照顧他的人一起發展溝通系統,比如寶寶可能一聽到照顧他的人說話就不哭,又或者很開心地笑,從而結成他們之間的初始依戀關係。

所以這個人很可能是媽媽,因為媽媽很可能會更多地與寶寶在一起,去照顧他,滿足他的各種需求,當然也可以是奶奶,或者爸爸爺爺等。事實上,孩子會與任何能夠滿足他們主要需要的人建立依戀關係。而當我們越多地回應孩子的需求,孩子對我們的依戀就會進一步加深,也即孩子會更加依賴我們。

但這並不是壞事,相反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早期的親子依戀質量會對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產生重要的影響。

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長達50多年的兒童依戀研究中也證實:依戀是孩子探索外界的安全島。養育者與孩子建立起來的依戀親密關係,能幫助孩子學會與環境和周圍人“同步”,並發展出自我意識、同情、控制衝動和自發動機,能讓孩子更好地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一分子。

2、三種依戀關係類型


科學家瑪麗.安斯沃斯和瑪麗.梅因在數千小時的母嬰行為觀察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個叫做“陌生情景”的實驗程序,它通過觀察母親與嬰兒短暫分離後嬰兒所表現出來的反應,來評估他們之間的依戀關係類型。

他們發現,常見的依戀關係有三種:安全依戀、迴避依戀和焦慮或矛盾依戀。其中,迴避依戀和焦慮或矛盾依戀屬於不安全依戀。而每一種依戀關係下的嬰兒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

安全依戀的嬰兒表現為:在母親離開時會非常傷心,他會大哭,會痛苦,但是當母親回來時,他就會很開心很愉快,在母親的安撫下,他很快就恢復了情緒繼續玩耍。

而回避依戀的嬰兒則表現為:在母親離開時候,他好像無所謂,不哭也不鬧,並且在母親回來後,他也是不理不睬的,好像完全忽視母親的存在一樣。

科學家們指出,“迴避依戀”的嬰兒的心率長期較高,他們處於過度喚醒的狀態。這對孩子的成長絕無好處。

而嬰兒之所以會出現“迴避依戀”則是與母親對待他們的方式密切相關。這類關係模型的母親一般不喜歡和孩子接觸,她們好像覺得孩子很煩,很少抱孩子,很少哄孩子玩,和孩子逗樂。這樣的母親很難傳遞給孩子愛和積極的感受。而孩子則體驗地無價值感、被冷漠對待,甚至被拋棄感覺。

第三種焦慮依戀,又稱矛盾依戀的嬰兒表現為:當母親不在他們身邊時候,他們會痛苦不堪,焦慮不已,但問題在於,母親回來了他們的焦慮和痛苦也得不到緩解。他們更多地表現為持續性的哭鬧、尖叫和生氣,甚至不參與其他小朋友都非常喜歡玩的遊戲,他們好像會不惜一切來獲得養育者更多的關注。

一般產生焦慮依戀的嬰兒主要是因為母親對他所發出的需求回應不及時,時好時壞,比如嬰兒哭的時候父母沒有及時回應懷抱他,餓的時候也沒有及時餵食等,嬰兒的需求處於長期被忽略的恐懼當中。

所以,對於2歲的寶寶很依賴養育者這個問題,養育者可以推敲下你與孩子的依戀關係是偏向哪一種?在科學家們看來,這三種依戀模式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有效的策略,都是孩子出於希望獲得養育者更多關注的目的。

在我看來,寶寶2歲期間正是與養育者建立親密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哪一種依戀關係,其實也都是寶寶在召喚養育者更多的愛和親密回應。

3、如何建立安全依戀


在依戀研究的觀點裡認為,孩子在兒童時期的依戀風格將會持續到他長大成人。

也即安全依戀關係的孩子,長大後會具有更強的抗壓力和抗焦慮能力,並且在他們一生當中,都將保持著安全感,除非遭遇難以忍受的巨大創傷。而回避依戀的孩子則會成為迴避的成年人,焦慮依戀的孩子會成為焦慮的成年人,他們往往難以有自我的感受,也很難感受到他人。

對於我們養育者來說,瞭解這三種依戀關係的意義或許就在於此:如何在孩子童年時期與孩子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

事實上,現代情緒協調之父唐納德.溫尼科特發現,大多數的養育者無需特別的天賦就能成為“足夠好的養育者”,它只需養育者與孩子達到情緒協調之時,就可以建立起安全的依戀關係。

而情緒協調其實就隱藏在孩子與養育者的最微小的肢體互動之中,比如養育者的微笑、溫柔的話語、親密的擁抱等,都會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滿足。

也因此對於2歲寶寶的依賴,我想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予他充滿愛的回應。

當寶寶餓了大哭的時候,牛奶就應該送到;當他被驚嚇到的時候,就應該馬上抱住他安撫他,直到他安靜下來;當他又尿床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幫他清理乾淨,給予他安全感和舒適感,與他建立安全依戀關係。


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小星星育兒後花園


事實上,當我們說寶寶很粘人時,我們該考慮是不是干預寶寶太多了。那麼兩歲寶寶很粘人怎麼辦?

首先,寶寶粘人其實主要是因為對照顧自己的人太過於依賴,其實這是寶寶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經過程。面對特別粘人的寶寶,爸媽也可以試著跟寶寶好好溝通,例如對寶寶說媽媽要去做晚餐了哦,不然大家都會餓肚子的。好好跟寶寶說明白,而你也確實去做要做的事情了,這樣就和寶寶之間建立了互相信賴的關係,寶寶之後更容易學會獨立。

其次,幫寶寶培養正確的分離情緒,當寶寶有時候離開爸媽自己一個人去房間的時候,不要立刻跟上去,要過幾分鐘才能跟過去,這樣寶寶就會明白原來離開爸媽自己一個人也是安全的,並不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慢慢地寶寶就學會獨處了。

最後,寶寶在這個年紀對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爸媽要多帶寶寶親近大自然,還要多和同齡人一起玩耍,平時多帶寶寶去小區散散步,有條件的話,還可以培養寶寶音樂或者繪畫方面的愛好,使寶寶接觸更多的事物,興趣面更廣,有自己的愛好之後可能就不那麼粘人了。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兩歲寶寶很依賴你??請問你是孩子他媽麼??

如果你不是孩子他媽,那恐怕他也不會依賴你吧。除非剛出生就有你帶孩子,有你給他餵奶。。

如果你是孩子他媽,那他依賴你有問題??完全沒毛病啊。你是他媽,他不依賴你還去依賴誰??

還有,他才兩歲,你不讓他依賴,難道要他自我獨立起來???

如果他真的可以獨立起來,那他鐵定只是一般動物,而不是人。或者他根本就是神不是人。。


jingm誠實做人踏實做


2歲的寶寶很依賴親密撫養人是正常的事情,這個時期引導好了,可以讓孩子變得自信,反之則會讓孩子擺脫不了這種依賴。

2歲,一個極度粘人的時期

在3歲前,孩子要形成自己的人格基礎,簡單稱之為“自我”,而這個形成過程是包含了兩個方面:

1. 認知並接受自己和母親已經是兩個獨立個體的過程;

2. 認知並內化母親的形象為“自我”的過程;

如果用各種理論來說明會讓人犯暈,我們用孩子的獨白形式來形容會好理解一些:

  • 6個月前:自戀階段

我和媽媽是一體共生的,媽媽是我的一部分,她就像我的手腳一般,只要我念頭一動她就會滿足我,我是主宰一切的帝皇;

  • 7個月~24個月:自戀到面對現實的階段,自戀到自卑的階段

7~10個月:

原來我有自己的手腳、眼睛嘴巴鼻子,我要認真看清楚媽媽長得怎麼樣的,可是她總是抱著我不讓我看她,不行,我要翻身過來瞧瞧她,媽媽頭上這些線是什麼東西?我要扯一扯。

不!她必須滿足我!我是帝皇!

咦,那個人和媽媽有點像,頭上都有長長的頭髮...靠近一看,這個人不是媽媽!我不要她!

10~16個月:

瞧!我很強大,我能自己走路了!我想幹嘛就幹嘛,我不需要依賴媽媽!

呀啦!那個東西很好玩的樣子,我要去拿,可是我怎麼拿不到!媽媽能拿到,媽媽好厲害啊!媽媽是最強大的人,比我強大太多了。

原來

...

我那麼弱小啊...

16~24個月:

我是那麼弱小,而且我已經明白了我和媽媽是完全分離的兩個人,這個世界很多事情我都做不到,我好害怕。

我想自己去探索,但是我又很害怕我做不到...

有了,我只要抱緊媽媽,她就會保護我了,就會幫我做到了!所以我要粘著媽媽!


至此,也就大體上能明白2歲左右的孩子為什麼會比其他事情更喜歡粘著媽媽、依賴媽媽了,總結來說,那就是現實給予自戀的孩子沉重的一擊,使他們墮入自卑中,需要從媽媽身上吸收能量來重建基於現實的自信。

這個階段,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模式,直接影響孩子接下來是自信、自戀、還是自卑;

自戀:媽媽告訴他他無所不能,所有他做不到的事情都是對方的錯,例如他摔倒了,媽媽說這是地板不平的錯;

自卑:媽媽告訴他他很弱小什麼都幹不了,事事包辦,過度保護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越來越依賴母親;

自信:讓孩子獨立探索,而又在他需要支持的時候出現,當他的後盾,幫他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完成挑戰。

總而言之,此時母親所展示出來的形象,就是孩子“自我”的基礎,就像鏡子一般。所以又被稱為“鏡像效應”。

2歲時培養孩子的2個關鍵點

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是有幾個關鍵點的,上面關於自戀、自卑、自信的只是一個簡述、一個大體上的描繪,接下來我們要把這些內容細化一些,當然只是細化關於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的部分。

  • 關鍵點一:讓孩子理解客體永存性

通過上面的內容我們可以瞭解到,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比較自卑的(也是一個正常的成長階段),他們想探索一切又十分依賴媽媽,所以他們非常害怕媽媽“消失”。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處於理解客體永存性的階段中,即理解“看不到也存在”的概念,他們粘著媽媽的一個原因就是認為看不到媽媽,媽媽就不在了(即便只是背對媽媽)。

我們可以和孩子玩抓迷藏的遊戲,幫助孩子理解這一點,而遊戲的重點不是讓孩子找不到媽媽,不是增加遊戲的困難度,這是與我們日常玩抓迷藏的目的是不一樣的地方。

  • 關鍵點二: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

孩子會內化此時期媽媽的形象,從而形成自我,注意是“此時期”。所以在這個時期媽媽展示出自信的一面、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一面對孩子來說尤為重要。

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媽媽自身以外,還需要爸爸的幫助,如果有其他家庭成員長期共處,他們也需要為之付出努力。

如果爸爸(或其他家庭成員)經常使得媽媽信心受挫,對生活感到絕望和抗拒現實生活,那麼媽媽就無法向孩子展現一個健康自信的形象。

所以此時期保持家庭的和諧,家庭成員對媽媽的充分幫助顯得尤為重要。


淅爸育兒記


你好,建議從減少寶寶對媽媽的依賴,孩子這期間爸爸的作用不容忽視,要有意識地減少媽媽與寶寶相處的時間,增加爸爸照顧寶寶的時間給寶寶一個心理上的適應過程,爸爸可以多陪寶寶一起玩,剛開始寶寶可能會不滿。後來就習已為常,讓寶寶明白爸爸一樣會照顧她,而媽媽也一定會回來的,爸爸的信任會使寶寶對媽媽減少依賴,寶寶睡覺時可以由爸爸哄睡,媽媽避開一會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