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背鍋,疫情發源於美國!死亡5萬後,美國承認流感含有新冠

新冠疫情在美國已成擴散之勢,愈演愈烈!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佈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1日19時13分,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達1281例。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24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已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但這一千多例僅僅只是美國疫情的冰山一角,美國騙了全世界,而中國一直在替美國背鍋。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統計與預測,從去年10月1日到今年2月29日,美國國內感染流感的人數在3400-4900萬人,而死亡人數則在2-5.2萬人。

中國不背鍋,疫情發源於美國!死亡5萬後,美國承認流感含有新冠

目前全球越來越多的一系列證據指向美國才是新冠疫情的發源地,美國國內所謂爆發的流感其實很多人本身就是新冠肺炎。

1、伊朗最大的發病地區庫姆,最早的3個人,完全無中國接觸史,連庫姆省都沒出過。

2、現在意大利米蘭傳染病學教授,又發現了一個關於病毒,非常值得引起注意的地方。他表示,根據實驗室分離出的病毒株基因分析,明顯發現在意大利爆發的疫情,和在中國確診遊客身上分離出來的毒株不同。而意大利的1號病人,一名38歲的男性,現已查明,也無中國接觸史,他曾與一位剛從中國回來的同事一起吃飯,但這位同事的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他也排除了和我們有關。

中國不背鍋,疫情發源於美國!死亡5萬後,美國承認流感含有新冠

3、美國加州已經出現兩例患者,既沒有疫情重災區旅行史,也沒有接觸過已知的新冠肺炎病例;伊朗最先確診的兩位患者也沒有中國旅行史;日本一男子從夏威夷旅行返回日本後確診,短期內並未訪問過中國。

3、更重要的是,結合四大洲12個國家的119個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基因組數據,通過全基因組數據解析,追溯傳染源及擴散路徑。研究發現,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病毒均是衍生型,而病毒的最早形態和所有衍生形態全部出現在美國。

4、這並不是唯一的研究成果,國際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結論,中日友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曹彬表示,“現在看來,海鮮市場不是該病毒的唯一來源。”

5、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表示,目前尚無法確定新冠病毒源頭,應避免涉及地域的汙名化語言,這沒有任何益處。冠狀病毒是全球現象,在全世界都存在。

中國不背鍋,疫情發源於美國!死亡5萬後,美國承認流感含有新冠

日本醫學專家就無情的揭穿美國所謂流感的謊言:

第一,新冠和流感非常像。早期無症狀,無症狀感染很多,而美國前期出現過類似白肺的病例卻說是因為電子煙。

中國不背鍋,疫情發源於美國!死亡5萬後,美國承認流感含有新冠

第二,美國之所以沒有做“大面積檢測”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字:錢!美國的檢測都要自己付費,很多老百姓沒這個費用或者不想付,醫生或者美國CDC也都不管

,全部按照流感治,治好了就好,治不好拉到,於是乎美國國內感染人數不計其數,但實際新冠肺炎直到最近才有病例數據。

儘管很多證據指向美國,而美國政客、電視臺主持人卻還在口口聲聲說肺炎來源中國。

不過,最近,美國CDC終於頂不住壓力,也抹不開良心。

在當地時間11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院一場有關新冠病毒的聽證會上,有議員向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提問:目前美國出現的一些表面上被認為是死於流感的病例,是否可能是死於新冠肺炎?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明確表示,目前確實有原本被診斷為患流感,實際卻是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情況。

中國不背鍋,疫情發源於美國!死亡5萬後,美國承認流感含有新冠

如下是議員哈雷·羅達與雷德菲爾德展開的對話。

“羅達:如果沒有檢測盒(進行檢測),那些易得流感的人會不會被錯誤歸類為其他疾病,而非他們實際患上的疾病?他們有沒有可能感染的是新冠肺炎?

雷德菲爾德:標準程序是首先檢測是不是流感,如果他們得的是流感,檢測結果會呈陽性(被打斷)”

“羅達:只有在他們做了檢測的情況下。但是如果他們沒有做檢測,我們就不知道他們得的是什麼?

雷德菲爾德:正確。

羅達:如果沒有檢測盒(進行檢測),我們是否進行驗屍來檢測是流感還是新冠肺炎?

雷德菲爾德:疾控中心有一個死於肺炎的檢測系統,但不是每個城市、每個州、每家醫院都有。

羅達:所以在美國,人們看似死於流感,實際上死於新冠肺炎?

雷德菲爾德:迄今在美國實際上已經以這種方式診斷出了一些“病例。”

上面的對話,你仔細品品!

為了抗擊疫情,中國付出了沉痛的代價,為全球爭取了至少1個月的準備時間,同時為全球試驗了各種治療方案(甚至還冒著巨大風險首次將美國藥瑞德西韋臨床雙盲實驗),而現在包括世衛組織和多個國家正在借鑑中國經驗,中國專家甚至已經出發支援意大利等國,中國真的不背這鍋!

中國不背鍋,疫情發源於美國!死亡5萬後,美國承認流感含有新冠

說到底,中國可能才是世界的吹哨人和救世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