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生長》,馮唐狂語

讀書記:《萬物生長》,馮唐狂語。

陽春三月,萬物生長。

今年很特別,被疫情阻擋在家中,進修醫院一直未通知開學,不知還要多久。我真的很想去北京了,真的想盡快完成我的學業。

近期讀了馮唐的《萬物生長》。從去年冬天開始,我莫名的喜歡讀醫學類文章,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等。我在某個地方看到介紹,說《萬物生長》是關於醫學生成長的故事,寫得很真實,特意買來看了。

馮唐其人,當今的流量作家,集多種身份與一身,還有婦產科醫學背景。在三里屯的三聯書店,書架上馮唐的書一一俱全,擺放在一進門很顯眼的地方。在這之前,我讀過他的《無所畏》,感覺一般,現在已經忘記裡面的內容了。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李娟多一些,儘管他倆的風格完全不一樣,可是那麼大的一個書店,盡然找不到李娟的一本書。

《萬物生長》是一部長篇小說,但是讀起來若不時刻提醒自己,真的會以為這是一部自傳或散文。情節方面(也可以說幾乎沒有情節),沒有懸念、沒有出人意料、沒有高潮,沒有明顯的線索,感覺像在拼圖;人物設定方面,沒有好人,沒有壞人;表達思想方面(可以說沒有中心思想),沒有高尚,沒有低俗;這麼一部三無產品,竟也能號稱長篇小說?讀了三分之一,我甚至懷疑馮唐浪得虛名。看了網上那麼多好評,我又懷疑自己的腦回路、感覺系統跟別人不一樣。

小說中,我想看的有關醫學方面的背景內容寫得既模糊又不深刻,各個畫面如蜻蜓點水,如霧裡看花。小說中厚朴、杜仲、黃芪等人物名字用常見中藥材設定,甘妍、魏妍等女同學名字採用了肝炎、胃炎的諧音,還有經常出現的人體解剖課,作者在文中時不時穿插一些醫學術語。除此之外,感受不到任何印象深刻的醫學背景描述。

就像書中初版後記中所寫:“簡單來說,這部小說是個失敗。本來想寫一個過程,但是隻寫出一種狀態。本來想寫出一個故事,但是隻寫出一段生活。本來想寫出一個可愛的人物,但是這個人物總體上沾沾自喜、自鳴得意,一副欠抽的樣子。”“我盡力想描

《萬物生長》,馮唐狂語

述一個成長過程,闡述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關係,卻表現出一種混沌狀態,一個過程的橫斷面。”

但不得不說,馮唐的文字功夫很厲害,文筆細膩,無刻意而為,一切讀起來自然順暢。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雖然不能將作者其人對號入座,但我還是感覺到一種馮唐般的無比自信,這股自信流淌在馮唐的幾乎所有作品中。

合上書,我在想這本書給我的震撼之處,但好像沒有,平平淡淡。這是馮唐三十歲之前的作品,而我的三十歲還一片茫然與混沌。

馮唐狂語:

1. 每種語言裡都有自己獨特的誤會。

2. 世界上著名學府多建在城市邊緣,不出世也不入世,彷彿道家對慾望的態度:若即若離、毋助毋忘。

3. 她一聲不響,清冷孤寂而內心狂野,等待融化、熔化、溶化,彷彿一顆清冷孤寂而內心狂野的鑽石,等待像一塊普通木炭般的燃燒。

4. 我要用盡我的風情萬種,讓你在將來不和我在一起的任何時候,內內心無法安寧。她一言不發,我藉著酒勁兒,說了很多漫無邊際的話,其中一句爛俗無比,我說:“我不要天上的星星,我要塵世的幸福。”

5. 好些問題不是問題,是較勁兒。

6. 數據中是可以分析出規律的,數據多了,規律就變得非常顯眼,不會統計,不用分析,也能知道。北京腐朽的時間太長了,在裡面呆久了,不讀二十四史,心裡也會有濃濃的流逝感,感覺到規律。

7. 人常常會發育出很多惡習,最常見的就是好為人師和妄自尊大。

8. 病人首先是人,活在天地之間的人,然後才是病人。所以要了解病人,就要了解人,先要了解人所處的天地江湖。

10.這世界上有兩類人酷愛蹂躪語言、創造詞彙,一類是文藝評論家,另一類是科學家。

11.你這棵樹太大了,我的園子太小了。種了你這棵大樹,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心平氣和的日子,我還有沒有其他地方放我自己的小橋流水。

12.眼前這個人,好像一本書攤在你面前,何苦再讀其他版本,何苦再讀書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