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精卫,一生拥有两张面孔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北京慷慨如歌,从容不迫做一名牢犯,纵使一刀被斩,也不辜负少年豪言壮志。这首诗是作者在牢中所作,当时的他不满于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作为同盟会的他准备精心策划一场暗杀摄政王载沣的事,孰料叛徒出卖,这次刺杀未遂,他也被当场抓获,事后清廷宣判,“大逆不道,立即处斩“,此时的作者看淡生死,舍生取义,准备慷慨赴死,写下这篇绝句诗,后来此诗在清末民初流传开来,引起世人的称颂。可一说起这首诗的作者,现在的人无不摇头,一个恨不杀之而后快的大汉奸,他就是汪精卫。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精卫,一生拥有两张面孔

童年经历,对汪精卫性格影响巨大

汪精卫出生于1883年(清光绪九年)5月4日,祖上算是读书世家,祖父汪云在道光年间中过举人,到了父亲汪瑎这一辈,家道中落,父亲屡屡科举不中,无奈迫于生计弃文从商,然而做生意也不是一块料,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生计。

汪精卫的童年生活比较清贫,汪家上下十几口人仅靠父亲一人薪水养活,幸运的是汪家世代读书,父亲汪瑎见汪精卫聪慧异常,从小就让他熟读四书五经,自己也时不时用心教导他。

到了汪精卫十三、四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汪精卫只好跟随长兄一起生活,虽是跟随长兄,然而长嫂对汪精卫并不好,“寄人篱下”,却又无可奈何,很是拘束,汪精卫的童年经历基本上无快乐可言, 这种生活环境造就了汪精卫性格中懦弱,贪图富贵,对他以后的为人处世影响巨大。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精卫,一生拥有两张面孔

成年后的汪精卫,妥妥的爱国人士

得益于父亲的谆谆教诲,汪精卫在1902年的广州府试中高中头筹,成为一名秀才,从此在广州地区开始小有名气。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太后慌忙挟持光绪逃亡西安,后在留京大臣与列强的斡旋下,得以回到北京,接着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达到高潮,事后的清政府不得不反思,当时的改革派甚至部分保守派也开始支持变法,在慈禧的默许下,清廷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然而由于保守派势力太大,新政取得成效并不大,但是新政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尤其体现在文化教育上。

清政府推行新政后,开始大量选派公费留学生到外国留学,回国效力能够授予高官厚禄,1904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广州招考前往日本的公费留学生,名额有限,汪精卫得知消息,报名参加此次考试,并且顺利的通过考试,成了一名留学生,前往日本。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精卫,一生拥有两张面孔

到了日本的汪精卫,开始接触到许多西方民主思想巨著,像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神》,斯宾塞的《政治进化论》,这些书使汪精卫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立志推翻清政府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西方式民主国家。

当时的在日本公派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空前规模,多达一万多人,大部分都是热血青年,他们不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羡慕西方的民主自由,富强,很多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形势,希望早日推翻腐朽没落的满清政府,一些激进的热血青年开始纷纷组建革命党。

在众多的革命党中,孙中山的建立的“兴中会”影响最大,1905年7月孙中山从美国再次来到日本,汪兆铭和胡汉民,朱执信等广东同乡一起拜访孙中山,在这次拜访后,汪精卫被孙中山的魅力所折服,遂决定追随孙中山,加入兴中会。由于汪精卫的秀才身份,才思敏捷,相貌岸然,在孙中山的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逐渐被孙中山委以重任。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精卫,一生拥有两张面孔

孙中山有感于各派革命党力量分散,决定成立一个革命联盟,得到很多爱国人士的支持,1905年8月20日,各革命党派的大联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总理,汪兆铭作为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被选为评议部部长,此时的汪精卫已经在革命活动中斩露头脚。

成立后的同盟会,开始策划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可是清政府仍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革命党人屡战屡败,革命陷入困难,不少人灰心丧气。作为保皇派的领袖,梁启超更是接连发表文章批评同盟会的暴力革命,一时反响巨大,革命党士气遭到极大打击。在这个紧迫时刻,汪精卫决定回国刺杀摄政王载沣,以鼓舞革命党的士气。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精卫,一生拥有两张面孔

这个时候的汪精卫无论于己于人,他的形象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青年。怎么不会后来的叛国当汉奸联系起来。

国民革命军北伐后期,开始蜕变

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不得不大赦天下以笼络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汪精卫得以脱狱,据说出狱之时,万人空巷,都想见见这位爱国大英雄。

由于狱中的名言绝句,汪精卫的名气大振,孙中山对他也青睐有加,一直留在身边并委以重用,先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担任广东革命政府的高级顾问,参加筹备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党一大当选为执行委员,出任中央宣传部长,作为孙中山的亲信,他一度是孙中山先生的接班人,然而他遇到了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蒋介石,他同样受到孙中山先生的重用,在与蒋介石的争权夺利的过程中,他的懦弱的性格暴露无遗,很多时候以妥协的方式结束争端。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精卫,一生拥有两张面孔

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汪精卫一度成为国民党的党主席,然而此时的蒋介石因为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掌握着军权,1926年3月,蒋介石在汪精卫不知晓的情况下,突然利用“中山舰事件”反共,事后,蒋介石的目的达到,汪精卫由于自身性格软弱,没有同蒋介石硬抗下去,他选择隐退,此次事件中,共产党被打压,他没有为共产党据理抗争,鸣不平,思想转变已见端倪。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精卫,一生拥有两张面孔

1927年的中国,正值北伐国民战争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然而,蒋介石的阴谋也在进行着,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及革命进步人士,这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4月18日成立南京国民政府,自认国家元首,此时的汪精卫仍然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自居,并且公开批判蒋介石的反动政变。

不过,这只是汪精卫的障目法,此时的汪精卫知道蒋介石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民党老大,如果他坚持反蒋,只会以卵击石,那么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将一无所有,他需要伪装一段时间来策划自己的行动,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揭开自己的真面目。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并开始清共分共,反革命面目昭然若揭,蜕变成一名革命刽子手。

汪伪政权成立,成为汉奸

如果说七一五只是反革命政变,那么后来的叛国投日,那就是民族罪人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三省被日本侵占,日本开始加紧侵略中国的步伐。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悍然派军队入侵中国内地,短短几个月就侵占了大片中国领地,此时的日本由于战线拉的太长,加上日本国内资源匮乏,难以继续发动闪电战,中日两国开始进入持久战模式,日本也开始准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间接统治中国。

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汪精卫,一生拥有两张面孔

此时的汪精卫见识了日本的坚船利炮,精良武器,他的懦弱性格也开始表现出来,对于中国这个积弱积贫的国家战胜日本表现了悲观情绪,当时的中国军队一再溃败,国土大片丧失,汪精卫提出了臭名昭著的“曲线救国论”,宣传中国实力不如日本,抗战必败,军事抵抗只会毁灭国家,主张采取和平合作手段,先依附日本壮大本国经济实力,然后在逐步推进和平解放。这种论调一出,造成了降兵如潮,大量汉奸出现,给抗日运动造成极大的破坏。

日本却对这种论调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开始积极扶持汪精卫,汪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甘愿当日本的傀儡,1940年3月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了南京汪伪政府,此时的汪精卫已经完全站在了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汉奸。

结尾

早期的汪精卫,为了投身革命,不惜以身犯险,甘愿为国家兴亡赴汤蹈火,而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却畏惧于日本的武力胁迫,甘心成为一个卖国大汉奸,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