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讀詩:《送友人》,揮揮手,再悲傷也要瀟灑的走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為你讀詩:《送友人》,揮揮手,再悲傷也要瀟灑的走


為你讀詩:《送友人》,揮揮手,再悲傷也要瀟灑的走


年輕的時候對李白《送友人》的印象,用現在的詞語來說,叫做“煽情”。

可不是嗎?

先是樂景寫哀,描繪出離別之地的清秀,遠山如黛,城郭橫斜,清水環繞。可就在這清麗的景緻裡,卻點明瞭地點,已是到了城外,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啊!景緻雖然清麗,暗示卻是很明顯,離愁已經悄悄地生髮了。

接下來,像是對知己的寬慰,卻道出離別的悲愁:聽一聲離別時的珍重,接下來啊,朋友你就要像飄飛的蓬草一樣,獨自闖天涯了。

再接下來,進一步地,直接地煽情了:你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像孤單的蓬草,你覺得自己還像天邊的浮雲。哎,我呢,就像是不忍心西下的落日,在夜晚來臨前,我會在這兒看著你。你瞧瞧,這直抒胸臆,說的都是愁,說的也夠肉麻夠煽情的吧?

最後一句的煽情,更是煽出了水平了。離別的時刻終於到了,詩人直接把最悲傷的時刻生動形象地拍攝下來了,而且不是簡單地拍照片,而是在錄像,錄藝術片。你看看,畫面上,重點突出的是令人悲傷的揮手,突出的是離群后馬兒的悲鳴。這藝術片,不僅充滿動感,還配上了悲傷的聲音。

可是,現在重讀這首詩的時候,我忽然就心疼起李白來了,特別是讀到“孤蓬萬里徵”時。李白怎麼就知道離別之後,朋友就會像是孤蓬,而不是三朋五友,左右逢源?莫非李白是過來人,體驗過?

李白確實是過來人,是真真切切地體驗過遊子的滋味的。現在人們印象裡李白就是詩仙,灑脫的詩仙,或許,小朋友們還會憑著《王者榮耀》再添一個似是而非的印象:李白是刺客。李白是天涯遊子,他的這個身份,人們的印象卻不深刻。其實李白從辭親遠遊後便仗劍出蜀,終李白一生,再也沒回過故鄉。李白的一生,都在追逐夢想的路上。這條路有多艱辛?年輕的朋友可能沒體驗不知道,可也要知道,唐朝時“高才無貴士“,真正才華卓絕的天才中,是沒有功名顯赫的人。就算李白曾被玄宗皇帝親近過,可終究被贈金放還,之後甚至還被下過牢獄。當然,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或許還沒被下牢。但從他一生的經歷來看,孤蓬萬里徵的滋味,李白一定是體驗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為你讀詩:《送友人》,揮揮手,再悲傷也要瀟灑的走


不是過來人,也不會有這麼真切的感受吧?這句簡直就是接著上句,語無倫次地喊出來的啊。律詩重視對仗,可這句有對仗嗎?沒有!有的人說,這是流水對。這說法,真的是有些牽強。倒不如說,是感受深刻,情不自禁,是李白“天然去雕琢“的風格。

再讀到“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時,年輕時對揮手這個動作有過的”這有點灑脫“的印象,已經徹底消失了。是,是有點灑脫,可這不就是裝出來的堅強嗎?

人生哪有什麼堅強,只不過是強忍傷痛硬撐下去罷了。

人生哪能讓人看輕,再悲傷,不也得裝得瀟灑一些嗎?“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就算是從此失意,離開時,怎麼可能不桀驁一些,自信一些?

你覺得呢?


為你讀詩:《送友人》,揮揮手,再悲傷也要瀟灑的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