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白話版,第四章

原文

不上賢①,使民不爭;不貴②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③;不見④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⑤,實其腹,弱其志⑥,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知者不敢⑦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⑧。


①上賢: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賢: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貴:重視,珍貴。貨:財物。

③盜:竊取財物。

④見(xian):通“現”,出現,顯露。此處是顯示,炫耀。

⑤虛其心:虛,空虛。心:古人以為心主思維,此指思想,使他們心裡空虛,無思無慾。

⑥弱其志:使他們減弱志氣。削弱他們競爭的意圖。

⑦敢:進取。

⑧ 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譯文


不推崇傑出的人才,以使人民不爭奪名利;不重視稀有的珍寶,以使人民不淪為盜賊;不展示能夠誘發貪慾的東西,以使人民的心思不被擾亂。因此,聖人治理國家的原則是,簡化人民的思想,充實他們的肚腹,弱化他們的精神,強健他們的筋骨。總是要讓人民處於沒有知識和慾望的狀態,並且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為製造事端。只要遵循無為的原則,就沒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解讀


老子認為,體現“道”的“聖人”,要治理百姓,就應當不尊尚賢才異能,以使人民不要爭奪權位功名利祿。要注意,在老子的觀點中,不包含貶低人才,否定人才的意思。而是說,執政者不要給賢才過分優越的地位、權勢和功名,以免使“賢才”成為一種誘惑,引起人們紛紛爭權奪利。按照老子的人生哲學,人性本來是純潔素樸的,猶如一張白紙。如果社會出現尚賢的風氣,人們對此當然不會視而不見,那麼人們就可以保持“無知無慾”的純潔本性;如果社會出現貪慾的風氣,肯定會挑起人們的佔有慾、追逐欲,從而導致天下大亂。許多人認為,老子“常使民無知無慾”的主張是愚民思想,其實不然,事實上老子並不主張去除人的正常慾望,他實際是主張“少私慾,見素抱樸”,他的目的是使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他的這一主張對我們的立身處世也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使人們無慾,當然不是要剝奪人們的生存權利,而是要儘可能地“實其腹”、“強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溫飽,身體健壯可以自保自養;此外要“虛其心”、“弱其志”,使百姓們沒有盜取利祿之心,沒有爭強好勝之志。這樣做,就順應了自然規律,使人人都回歸純潔的、無知無慾的自然本性。這樣無為而治,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了。老子理想社會中的人民,四肢強健,思想質樸,沒有奢侈的物質享受慾望,也沒有被各種令人頭暈目眩的文化或知識困擾的煩惱。在老子的眼裡,讓人們在一種自由寬鬆的社會環境中保持人類純樸天真的精神生活,與自然之道相契合的社會制度,比物質文明雖然發達但充滿著危機、爭鬥、謀殺和陰謀的社會制度更契合人類的本性。老子所說的無為,並非不為,而是不妄為、不非為。也就是說,最好的政策當是“清靜無為”的政策,不要左一個運動、右一個政策,搞得民眾無所適從。在老子看來,歷史的發展有其一定的自然規律。這規律不由上帝安排、操縱,也不受人的主觀意志支配,而是客觀的、自然的。


典例


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實在數不勝數,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儘可能多的東西。但慾望太多,反而會成了累贅,貪婪之心要不得。相信下面這個故事能夠在這方面給你深刻的啟示。一股細細的山泉,沿著窄窄的石縫,叮咚叮咚往下淌,也不知過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衝刷出一個雞蛋大小的淺坑。奇異的是,山泉不知從哪兒衝來黃澄澄的金砂,填滿了小坑,天天不增多也不減少。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漢來喝山泉水,偶然發現了清澈泉水中閃閃的金砂。驚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從此,老漢不再受苦受累,不再爬山越嶺砍柴。過個十天半月的,他就來取一次金砂,不用說,日子很快富裕起來。人們都感到蹊蹺,不知老漢交上了啥財運。老漢對這天大的秘密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小。


老漢的兒子跟蹤窺視,終於發現了爹的秘密。他在認真看了窄窄的石縫、細細的山泉,還有淺淺的小坑後,埋怨爹不該將這事瞞著,不然早發大財了。於是,兒子向爹建議,拓寬石縫,擴大山泉,不是能衝來更多的金砂嗎?爹想了想,自己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呢?說幹就幹,父子倆叮噹叮噹,很快就把窄窄的石縫鑿寬了,山泉比原來大了好幾倍,又鑿大鑿深了坑。父子兩個累得大汗淋漓,想到今後可以獲得很多很多的金砂,高興得一口氣喝光了一瓶老白乾,醉成了一灘泥……清心寡慾父子倆天天跑來看,卻天天失望。金砂不僅沒增多,反而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父子倆百思不得其解,金砂哪裡去了呢?


水流大了,金砂還會沉澱下來嗎?貪婪的父子倆連原來的金砂也失去了。人不能沒有慾望,沒有慾望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人卻不能有貪慾,因為,貪慾是無底洞,你永遠也填不滿它,貪慾只會給你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和麻煩。據說上帝在創造蜈蚣時,並沒有為它造腳,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像蛇一樣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自己還快,心裡很不高興,便嫉妒地說:“哼!腳愈多,當然跑得愈快。”於是,它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上帝答應了蜈蚣的請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腳放在蜈蚣面前,任憑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隻一隻地往身體上粘去,從頭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粘了,它才依依不捨地停止。


它心滿意足地看著滿身是腳的軀體,心中暗暗竊喜:“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但是,等它一開始要跑時,才發覺自己完全無法控制這些腳。這些腳噼裡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不致互相絆跌而順利地往前走。這樣一來,它反而比以前走得更慢了。貪婪是一切禍亂的根源,不論做人處事,都必須控制貪慾。一間蜂蜜工廠的倉庫裡灑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許多蒼蠅,因為蜂蜜太香了,它們都捨不得離開。不久,這些貪吃的蒼蠅都因腳被蜂蜜粘住而飛不走了。當它們快溺死時,很難過地說:“我們真是太貪心了,為了短暫的快樂卻賠上了寶貴的生命。”


人都有慾望,貧窮的人想變得富有,低賤的人想變得富貴,默默無聞的人想變得舉世聞名,沒有受過讚譽的人想得到榮譽,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問題在於對慾望的追求必須有一個限度。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對慾望的無度的追求與滿足,最終會害了自己。對付貪慾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學會放下,懂得抑制慾望的膨脹,尋求慾望與正常生活之間的和諧。這樣,我們才能從慾念的無底深淵中得到釋放與自由,這正是快樂的始發站。

道德經白話版,第四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