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紀》第四章:絕對光速宇宙觀的人文含義


《道紀》第四章:絕對光速宇宙觀的人文含義

有物理學家參與探討的思想是異常有趣的,因為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無謂的爭論,而任何爭論都可以化為幾個物理學實驗或觀察從而判斷誰對誰錯。就像20世紀初波爾和愛因斯坦所作的爭論那樣,雖然幾次實驗都以愛因斯坦的失敗而告終,但他至死也不相信他所參與發現的諸如波粒二重性,量子力學的合理性,但這並不影響他和他所發現的理論成為絕對光速宇宙觀的一部分。愛因斯坦的故事不僅沒有阻礙他之後的物理學家在絕對光速宇宙觀中尋找“探索自然的終極定律”,反而向我們展示了生長在絕對時間土壤裡的頭腦對理解絕對光速及有所制約的宇宙有多麼難。

霍金在《時間簡史》的結論部分無不遺憾地說出了他對當今哲學家的不滿:“以尋根究底為己任的哲學家不能跟得上科學理論的進步······以至於連維特根斯坦——這位本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都說道:哲學僅餘下的任務是語言分析。這是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以來哲學的偉大傳統的何等的墮落!”

霍金對哲學家的不滿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已經不再象牛頓所描述的那樣無窮無盡了,我們所感知的時間也不再象牛頓所暗示的那樣無休無止了。但是我們認識之中如此重大的改變對我們的思想有意義嗎?從當年伽利略、牛頓發現引力打破了宗教(猶太教/基督教/穆斯林)的絕對空間說以後世界所發生的變化來看,這種宇宙觀的改變對社會的發展是具有指導意義的。可遺憾的是,相比之下絕對光速宇宙觀比較難以理解,即便他的發現者之一的愛因斯坦都不願相信,更何況是那些在絕對時間土壤裡生長的哲學家的頭腦呢。

從《時間簡史》的結論部分對哲學家的需求可以看出霍金至少想知道兩個問題:一是他所構造的並被證實了的具有一個以大爆炸為起點的宇宙對人的思想之意義何在?而另一個則是物理學的探索是否“已經接近於探索自然的終極定律的終點”?由於在1900年及1928年物理學家曾兩次貿然宣佈物理學即將結束,這使得霍金在到達終點時依然心有餘悸,正如他所說的:“我們將永遠不能肯定我們是否確實找到了正確的理論,因為理論不能被證明。”一旦在這之後出現反例,則意味者“探索自然的終極定律”的旅程還尚未結束,正像1900年及1928年所發生的事件那樣。

老子思想與霍金等物理學家的探索之驚人的吻合,跨越時空,相距2500年而交相輝映,相互印證著各自的理論。老子與霍金的相遇,恰恰證明了霍金所發現的理論是正確的,正所謂殊途同歸,老子是直截了當,從人入手,及地、及天、及道,從而發現了宇宙、人文的真相。而物理學家則繞了個大圈子,從萬有引力、到相對論;從打破絕對空間宇宙觀,建立絕對時間宇宙觀,進而再打破絕對時間宇宙觀,建立絕對光速宇宙觀,發現了老子當年就發現了的宇宙的真相。霍金的疑問應該被打消了,因為他發現了一個已經被發現過的真相,這難道不是對他的理論的一個最好的證明嗎?

在過去幾個世紀的物理學探索中,物理學家就象是在乘坐一列不知道何處為終點的列車。列車每到一站都會被懷疑是終點,而列車在某些車站還會停留很長時間,而有些車站又具有很強烈的終點特徵,以至於某些性急的物理學家站出來宣佈列車已經抵達終點。而剛剛宣佈,列車又再度開啟,奔向未知的遠方。今天,這列探索自然終極定律的列車又一次到站了,基於以往的經驗,霍金不敢妄動,只是試探著向外張望。不過,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站臺上有熟人相迎!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這樣的揣測:這次列車十有八九、真的,已經抵達終點了。

老子在站臺上的迎接,宣佈了“探索自然的終極定律”的努力已經抵達終點,也給“人類為理解宇宙的智力鬥爭歷史長期的光輝篇章打上一個休止符”。同時,霍金們的探索之旅又給老子思想平添了許多具體的、真實的例證,使得《老子》中那些玄妙的文字變得真實而容易理解。不僅如此,物理學家的介入使我們有機會沿著與老子相反的道路去探索自然之道。當年,老子從人的規律進而及地、及天、及道,從而瞭解了自然;而今天,通過霍金,我們可以從天入手反過來去了解人,反過來去驗證古今的思想中,哪些符合物理學家所發現的宇宙觀。

回到霍金所關心的第一個問題,那就是今天這個新的宇宙觀對人生的意義何在。如果我們說:關於宇宙的誕生與消亡實在是太遙遠,也太和我無關了。真是這樣的話,不免辜負了千百年來人類瞭解自然,理解宇宙的奮鬥。從霍金的疑問,從老子的思想不難看出,天地誕生的規律與人是密切相關的,正所謂:“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如果天地的誕生與發展遵循著某些規律,則意味著人的思想、意識、命運也遵循同樣的規律。為什麼呢?老子當年就是通過對人的觀察,進而得知天地的演化,而這種演化又被霍金所證實。

三百多年前,牛頓、伽利略發現引力而導致以絕對空間為背景的基督教退出歷史舞臺,從而產生了大量與牛頓的絕對時間宇宙觀相符的哲學家。同樣的故事發生在今天,宇宙大爆炸的發現,將絕對時間及其哲學家一起送進了歷史,這對很多懼怕哲學的人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我們再也不用去為那些晦澀難懂的、沒有逗號的長句子而發愁了。但是當我們將一些東西送入歷史的時候,必須發現或發明替代品,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找到適合今天宇宙觀的思想,這種思想可以被稱為“道紀”(它不應該被稱為哲學,因為哲學從亞里士多德開始就帶有強烈的絕對時間背景)。創造一種思想是困難的,好在我們有現成的思想可加以挖掘。兩千五百年前老子的字字句句不由得使人有衝動想用今天由物理學家發現的宇宙觀去驗證中國古老文明中有哪些思想與之相符。那為什麼不去西方諸如古希臘或文藝復興之後的哲學中去尋找呢?不用了,霍金顯然已經找過了,要不然他也不會發出“以尋根究底為己任的哲學家不能跟得上科學理論的進步······以至於連維特根斯坦——這位本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都說道:哲學僅餘下的任務是語言分析。這是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以來哲學的偉大傳統的何等的墮落!”這樣的感慨。

霍金的感慨以及老子思想與絕對光速宇宙觀的符合程度都在暗示中國可能早在2500年前就已經通過人到地、地到天、天到道、道到自然的順序通曉了天地之道。從先秦眾多思想中尋找哪些符合現代宇宙觀不僅是令人興奮的旅程,而且可以確定那必將是成功的旅程。寶庫在一點點地打開,老子之後,到底有多少思想在宇宙觀上與老子相吻合,就會有多少思想可以被今天的我們所採用,用來填補將哲學送入歷史以後思想的空白。而發現這些思想中的宇宙觀與老子、霍金不相符也不是壞事,這可以使我們明確的知道這紛紛攘壤的思想中哪些是我們所需要的。霍金與老子的對話是如此之重要,如同給了我們一把尺子,使我們可以從五千年中華智慧寶庫中比較容易地找出適合現代社會的思想,並用由物理學家證實了的宇宙觀去重新理解。不僅如此,通過這樣的選擇,我們還可以重新梳理中國古文明的脈絡。

老子與霍金的對話使我們認識到絕對光速宇宙觀是人性的。這樣的宇宙觀不僅描述了宇宙的特點,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它的人文含義。

第一層含義,宇宙同人一樣有生有死

。宇宙運行所依據的“道”在宇宙消亡的時候由“穀神”傳遞下去。人同宇宙一樣有生有死,面對有限的人生,重要的不是聚積多少財富,或成就何等壯觀的事業,最為重要的是將“道”傳遞下去。正如《老子》第三十三章中說的:“死而不亡者壽。”而在《論語》中孔子將他思想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孝”定義為:“三年無改父之道。”“道”的代代相傳使人不停地進步和發展,是人之所以成為“域中四大”之一的關鍵。

第二層含義,宇宙是有所限制的,意味著人生也是有所限制的。因此,瞭解人生的界限是至關重要的,正如物理學家發現光速最大和不確定性原理的重大意義一樣。老子將瞭解人生的界限稱作“知止”,《老子》五千字中有兩次分別在三十二章和四十四章提到“知止可以不殆”。“不殆”是“道”的特性,如前面提到的“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在這裡老子又說:“知止可以不殆”,可見“知止”,也就是了解界限,是與“道”共通的。物理學家發現不確定性原理是對微觀世界的“知止”,而這種發現不僅沒有阻止人類的進步,反而基於這個不確定性原理的微電子技術卻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麼“知止可以不殆”了。就如同盲人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就會畏手畏腳,因為他不瞭解周圍的狀態,也就是不“知止”,於是他只能摸索前進;但是如果他來到了他所熟悉的環境,儘管這個環境可能非常複雜、障礙重重,他會從容應對,甚至連盲杖都不需要。這是因為他“瞭解界限”,所以才“知止不殆”。

比較以往人們曾經擁有過的宇宙觀,絕對時間宇宙觀不僅在空間、時間上是沒有限制的,而且在微觀世界也沒有限制。因此,以絕對時間宇宙觀為背景的思想,例如哲學就會得出“無止境”的推論,所以哲學是不“知止”的。哲學的不“知止”是在於它認為沒有界限,有著有限生命的人面對著毫無限制的宇宙無所適從,於是哲學的思辨就產生了。正如《莊子》中所言:“其生也有涯,其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以有限的生命去面對無限的宇宙,總會使人茫然和頹廢。

而絕對空間宇宙觀存在限制,但是絕對空間宇宙觀中的限制過多、而且過於狹小。以絕對空間宇宙觀為背景的宗教就對人有著諸多的限制。而這些限制往往是人為的限制,不是宇宙、自然真正的限制。因此,宗教也是不“知止”的。宗教的不“知止”在於它不瞭解真正的限制所在,而以神的名義對人生加以諸多人為的限制。

宇宙有所限制給我們的啟示是要“瞭解界限”,以做到“知止不殆”。

第三層含義,時空的完全相對意味著人的相對獨立。

絕對光速宇宙觀中的時空具有完全的相對性,對應於宇宙的時空,每個人都具備他自己的獨立的時空。

以絕對空間宇宙觀為基礎的宗教中,人與人是有差別的。基於對上帝的信仰程度,人們被分為不同的等級。而不相信上帝的人們則被稱之為異教徒,對異教徒採取任何極端的手段都是天經地義的。這是因為絕對空間的存在。

絕對時間宇宙觀打破了空間的絕對性,以絕對時間宇宙觀為基礎的哲學自然會追求人人平等,而空間的無限和時間的無窮使得人們對自由產生了無限的遐想。於是,自由、平等成了哲學中人文社會的追求。自由之中包含了空間無限的內涵,而平等之中則暗示著絕對時間的存在。在一個沒有區別於他人的特殊群體存在,而所有人都以時間為絕對標準的世界裡,人們傾向於要求人人平等。而人人平等的含義就是在某一時刻,大家處於同一起跑線,在在某一時刻,大家處於同一位置。任何人與人的外在差別,都可能被視為是不平等。

在絕對光速宇宙觀中,不僅空間是相對的,而且時間也是相對的。由於時空的完全相對,那些標註人的外在指標完全失去了意義,因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時空,而沒有誰的時空可以作為別人的標準。在時空都相對的宇宙觀中,要求某一時刻的人人平等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在絕對光速宇宙觀中,人的社會觀應該是“獨立”,而不是“平等”;應該是“知止”,而不是“自由”。

第四層含義,光速的恆定意味著絕對真理或標準的存在。絕對光速宇宙觀中的光速是絕對恆定的,無論觀測者與光呈什麼角度,也無論觀測者運動速度有多快,他們都測量到一樣的光速。

絕對空間宇宙觀中的有絕對靜止的空間;絕對時間宇宙觀中的有絕對標準的時間。空間和時間是人的外部環境的座標,如果存在絕對靜止的空間或絕對標準的時間,對人來說則意味著外部環境的永恆,而並不意味著絕對真理的存在。比如,宗教裡永恆的是上帝以及那些上帝將給予永生的人們,而上帝給予永生的條件是對上帝這個超自然力信仰,這裡不存在絕對真理,只存在絕對信仰。哲學中永恆的是時間、是宇宙,在無休無止的永恆的時間背景下,沒有什麼可以成為共同的標準,近來哲學的發展都傾向真理的相對性。

實際上,我們的宇宙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空間或絕對標準的時間,卻存在絕對恆定的光速。而光速是一種測量值,是光的一種特性,是宇宙的一種特性,它不是我們的外部環境。光速的絕對恆定意味著存在絕對真理或普世價值,這種絕對真理或普世價值應該不依賴它的觀察者處於什麼位置,無論貧窮、富貴;無論種族、階層都應該得到同樣的認識。它不應該只被富裕國家或優勢民族所認同,如同光速一樣,天地之間的任何一個角落,都應該測量到同樣的光速,也應該認同同樣的真理。不被全人類認同的真理或價值將不是絕對真理或普世價值。如同光速恆定一樣,這種絕對真理或普世價值不會太多,在大千宇宙中,也只有光速是恆定的。

絕對光速宇宙觀給了我們全新的認識世界的尺度,以這樣的尺度去要求哲學就如同對牛彈琴一樣沒有基礎。而使用這樣的尺度去檢驗中國古代思想則是切實可行的,中國的古文明走了一條與西方社會完全不同的發展之路。雖然在近幾百年由於閉關鎖國而導致了技術的落後,但這並不意味著先秦的思想就落後了。西方的文藝復興不就是將耶酥之前的亞里士多德重新演繹以適應牛頓的宇宙觀的嗎?如今,絕對光速宇宙觀要求我們發現新的思想以適應新的時代,而從中國古代思想找出那些適應今天宇宙觀的並重新演繹則是最為快捷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