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僅次於"三楊"的內閣,輔佐明孝宗朱祐樘成為大明中興之主

導語:明君遇到賢臣,必然治理出盛世天下,此乃天下之福,百姓之福!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兒子,也是明朝的第九位皇帝,他繼位後的年號是弘治。朱祐樘在位期間遠離奸佞,重用賢臣,勤政愛民,勵精圖治,收拾好了父親朱見深留下的爛攤子,改變了當時明朝廷政治腐敗的狀況,使得國家再次強盛起來。因此,他在歷史上被稱為明朝的"中興之主",他統治的時期也被贊稱為"弘治中興"。

明朝僅次於

明孝宗朱祐樘,明朝的第九位皇帝,明朝的中興之主,年號弘治

朱祐樘之所以能夠開創"弘治中興"的盛世局面,離不開自己的勵精圖治,更離不開大臣們的通力合作和傾心輔佐。這些大臣裡最出名的便是劉健、李東陽、謝遷這三位內閣大臣,他們三人組建的弘治內閣"鐵三角"很出名,在明朝歷史上的名氣僅次於"三楊"內閣。朱祐樘能夠成為大明中興之主,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組建的內閣鐵三角功不可沒!

明朝僅次於
  • 一、善"斷"的內閣劉健

劉健,今河南洛陽人,普通文官家庭出身。劉健在明英宗天順四年(1460年)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明憲宗在位期間,劉健被提拔為少詹事,在東宮擔任太子朱祐樘的講官,和太子朱祐樘關係很好。朱祐樘繼位後,劉健受到重用,被任命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並進入內閣參與決策國家大事,後來接替名臣徐溥成為內閣首輔。

明朝僅次於

因為劉健在"三內閣"中入閣時間最早,資格最老,所以他是"三內閣"中是第一號人物。劉健除了資格老,脾氣也很火暴,同時還是個急性子,辦什麼事情都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劉健最大的特長就是對任何事情都能做出準確的判斷,並根據判斷提前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因此很受明孝宗的倚重。劉健與後來入閣的李東陽、謝遷三人通力合作,組成內閣鐵三角,在他們的互相積極配合下,明孝宗朱祐樘時期內閣的辦事效率高而有效。明孝宗朱祐樘對劉健等三人組成的內閣極為信任,在彌留之際任命他們三人為顧命大臣輔佐太子。

明朝僅次於
  • 二、 善"謀"的內閣李東陽

李東陽,字賓之,祖籍在今湖南茶陵,普通軍人家庭出身(其父李淳非軍人)。李東陽自小就聰穎過人,被視為神童。長大後,更是了不起,在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年)的科舉殿試中,李東陽取得二甲第一名的好成績,被選為庶吉士。明憲宗朱見深繼位後,李東陽被任命為編修,參與修纂《英宗實錄》,之後被提拔為侍講學士,擔任太子朱祐樘的講官。明孝宗朱祐樘繼位後,李東陽受到重用,被任命為纂修官主持修纂《憲宗實錄》,修纂完畢後,被提拔為太常寺少卿。後來被任命為科舉會試的主考官,緊接著被提拔為禮部右侍郎兼任侍講學士,專門負責內閣誥敕撰寫。弘治八年(1495年)與謝遷一起奉命進入內閣參與決策國家大事。

明朝僅次於

李東陽的性格和劉健的剛好相反,是個慢性子的人,平日處理政務總是不慌不忙,十分的穩重。李東陽最大的特長就是善於思考和謀略,他通過對事情反覆琢磨和思考,總能制定出可行的決策,因此內閣的大多數決策都出自於他的策劃。進入內閣後,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三人組成內閣"鐵三角",同心輔政明孝宗。他們盡職盡責,竭盡所能,知無不言,輔佐明孝宗朱祐樘成為大明中興之主,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明孝宗在彌留之際任命李東陽與劉健、謝遷為顧命大臣輔佐太子。

明朝僅次於
  • 三、 善"侃"的內閣謝遷

謝遷,字於喬,浙江紹興人,在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殿試中考中狀元,被任命為翰林院修撰。朱祐樘繼位後,謝遷受到重用,不久被任命為少詹事兼侍講學士,弘治八年(1495年)與李東陽一起奉命進入內閣參與決策國家大事。

明朝僅次於

謝遷讀書好,學歷高,最重要的是他辦事堅持原則,為人光明磊落,遇到不好處理的事情善於據理論爭並解決,在內閣"鐵三角"中扮演內閣新聞發言人的角色。他與劉健、李東陽共同輔政,政績卓著,被譽為"天下三賢相"。當時人們也根據他們三人的特點,評價他們為:李公謀(李東陽善謀略),劉公斷(劉健善判斷),謝公尤侃侃(謝遷能言善辯)。

明朝僅次於

《明孝宗實錄》

《明史》

個別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關注讀史如品茶,評論區暢所欲言,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史世界,不斷探索真的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