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国从“贞观之治”开始走向强盛,奠定了唐朝的辉煌历史地位!

中国人移民到国外,聚集的地方都叫“唐人街”。为什么叫唐人街呢?因为我们历史上的唐朝非常强盛,影响着当时世界大部分国家。所以都以唐人称呼中国人,自然中国人住的地方就叫唐人街啦!

说起唐朝,最应该说的就是开国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他继位以后,拉开了唐朝走向强盛的序幕!他在位时年号“贞观”,历史上把李世民统治时期都说成“贞观之治”。

唐帝国从“贞观之治”开始走向强盛,奠定了唐朝的辉煌历史地位!


到底贞观年间,唐朝怎么发展的?怎么一步步走向强盛!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只使用了贞观这一个年号,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隋朝的兴亡,所以常用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他像孟子一样,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徵当过道士,原是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徵前后谏事二百馀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魏徵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镜矣。”

唐帝国从“贞观之治”开始走向强盛,奠定了唐朝的辉煌历史地位!


太宗在经济上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人民衣食有馀,安居乐业。在文化方面,则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大修诸经正义和史籍;在长安设国子监,鼓励四方君长遣子弟到来留学。此外,太宗又屡次对外用兵,经略四方,平东突厥、定薛延陀、灭高昌、并西域,使大唐国威远播四方。太宗则被西北诸国尊为“天可汗”,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因此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

在文治方面,归结一下几点:

1.奠定国基(对当世影响)

贞观年间,太宗的各项善政,使官吏廉能,社会安定,人民丰衣足食,解决温饱,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中兴局面,奠定了唐代281年的基业。

2.确立制度(对后世影响)

贞观年间,经太宗的苦心经营,延续了隋代的多种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常平仓制等,堪称完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3.政风沿袭(对后世影响)

太宗施政有方,使贤任能,克己纳谏,成为一种良好的政治风气。历代有为的治国者,皆追慕“贞观政风”而力图仿效。

4.用人唯才(对当世影响)

太宗用人唯才,不问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胄,科举代门第,逐渐改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门第的风气,世家豪族轮流掌政的恶习,广开平民高仕的机会,清除旧社会的观念,缓和了社会矛盾。

5.文化广播(对当世影响)

太宗戮力复兴文教,奖励学术,大兴国学,又下诏修诸经正义及史籍,外国君长如高丽、日本、高昌、吐蕃等皆遣弟子来唐留学,使唐代学术文化广播四方。东亚各国尤以日本、高句丽为甚,深受唐文化影响。

6.民族混成(对当世/后世影响)

唐太宗武功显赫,却少有鄙视边族,故东亚各民族逐渐混入,唐代名将和大臣,不少为同化了的外国人,原属鲜卑族的元氏、宇文氏、长孙氏等,在唐代逐渐融入中国。

武功方面,归结以下几点:

1.声威远播(对当世影响)

唐太宗在位期间武功全盛,将唐帝国发展为当时东亚地区最强、文化最盛的国家,四方臣服,西北外夷共尊太宗为“天可汗”,并筑“参天可汗道”,以便向唐室进贡。

2.领土扩大(对当世影响)

唐太宗在位时版图辽阔,超越汉武帝在位时的汉朝极盛版图,是时领土东临辽东,西达葱岭,北逾阴山,南至林邑。

唐帝国从“贞观之治”开始走向强盛,奠定了唐朝的辉煌历史地位!


3.中外文流(对当世影响)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平定东突厥,贞观九年(635年)平定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年)平定高昌,贞观十八年(644年)平定焉耆,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平定薛延陀,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平定龟兹,贞观十九年(645年)—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大破高句丽,大漠南北和天山南北两路得以通行无阻,对外交通及贸易遂得以加强,从而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