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遊最震撼的是登山路邊巍峨的巨型書法石刻

小時候跟父母去旅遊,攀登了五嶽之首的泰山。都說登泰山爬十八盤,攀南天門看日出,在泰山之巔觀雲海,有成仙之感。

確實,現在我還記得爬上南天門,住旅店後氣溫一下子感覺變冷了。第2天一大早,穿上旅店給每個人發的綿大衣,應該是5點多吧就跟父母出去看日出了。5點多鐘泰山之巔已經有很多人在等著看日出了,有人在低低的私語。天還是黑濛濛的,能見度非常低,天氣也是非常冷,怪不得夏天時節在南天門上住旅店的遊客每人都發一件棉大衣的。日出出來的時候,跟雞蛋黃一樣,是蹦著出來的,而且顏色非常的漂亮,紅紅的,可以直視並不刺目。慢慢地看到整個太陽一跳一跳的全部出來。然後天開始亮起來,看到周圍有著雲霧纏繞,用手就可以抓住在慢慢浮游的雲霧。往前看,遊人好像在雲端裡遊走一般,有著夢幻般的成仙的感覺。

但是,要問我對遊泰山最震撼的,還是攀登泰山途中的巍峨的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的書法石刻。泰山石刻涵括了整個中國的書法史,書法藝術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來,其中大部分為自然石刻,少量為碑碣。泰山石刻源遠流長,分佈廣泛,數量眾多,現存碑刻500餘座、摩崖題刻800餘處,碑刻題名之多冠中國名山之首,成為一處天然的書法展覽。

泰山之遊最震撼的是登山路邊巍峨的巨型書法石刻

“五嶽獨尊”幾個字昂首而立,“五嶽獨尊”景觀石群位於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去往玉皇頂的必經之路上。有氣勢、夠霸氣,幾個蒼勁雄渾的楷書是誰題寫的呢?題寫時間“清光緒丁未孟夏”應該是1907年,落款處“泰安府宗室玉構題”,並且這幾個字還上了99版的5元人民幣了的。

泰山之遊最震撼的是登山路邊巍峨的巨型書法石刻

舉足騰雲,還真的不是誇張,早上看日出時,就是踏著雲在雲海裡面行走的。

泰山之遊最震撼的是登山路邊巍峨的巨型書法石刻

民國邱山寧的《泰山頌》: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

這首詩反饋了泰山何其雄,萬象都包容;泰山何其大,萬物都歸納,泰山和尊嚴,萬有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觀。

泰山之遊最震撼的是登山路邊巍峨的巨型書法石刻

在御帳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相傳是宋真宗帶人來泰山封禪。行至雲步橋上,只見重重山疊翠,飛身崖上,靜觀高山流水之清韻,使人心醉。便下令停轎,在崖上石坪鑿石立柱,設帳鋪床,在此休息。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遊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遊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於是山神作法,將身邊一塊巨石朝真宗滾來。大臣都嚇得逃命去了,巨石突然停在樹下不動了,但是宋真宗也是比較後怕的就上山了,後面大臣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把真宗憩過的石坪取名為“御帳坪”。

泰山之遊最震撼的是登山路邊巍峨的巨型書法石刻

這首詩詞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在泰山上再看毛主席的這首詩詞,可以充分感受到這份豪情氣魄,所以,現在很多家長把孩子關在家裡上各種培訓班,整天宅在家裡,真的不如帶孩子去走遍五嶽,在好山好水中認知中華文化,培養出心胸跟氣魄。

泰山之遊最震撼的是登山路邊巍峨的巨型書法石刻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仰起頭來看看覺得自己對天無愧,低下頭去想想覺得自己不愧於別人。做人要光明磊落,問心無愧。君子坦蕩蕩。出自《孟子·盡心上》。我認為做人當如此。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有去泰山旅遊過嗎,對泰山印象最深的景觀是那些哪?有哪些書法石刻最是喜愛哪?歡迎在下面留言並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