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零食写了小孩不能吃”孩子:“骗人”!为啥娃越来越不好忽悠

文|橘妈育儿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忽悠了,有时候父母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者是为了逗孩子玩儿,会套路宝宝。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一包零食,宝妈不想让孩子吃,于是指着外包装上的字跟孩子念:“小朋友不能吃,小朋友吃了,就会长不高,还丑。”

很多网友说:“孩子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认识字。”

“这零食写了小孩不能吃”孩子:“骗人”!为啥娃越来越不好忽悠

孩子真的会吃亏吗?

不是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套路,越来越聪明了!

有很多宝妈却说:“我家这个,精明的很,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上面对照,如果妈妈说的跟上面字数不对,就知道是妈妈在骗人了。”

对啊,孩子不认识字,还不会一个一个对照着看嘛。


很多宝妈感慨,现在的孩子真的是越来越不好套路了,养娃也越来越难了:本来稍微哄一哄、“骗”一“骗”,孩子的反应会让宝妈非常开心,结果现在都行不通了。

虽然父母有时候想偷懒,用忽悠孩子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发现孩子不好忽悠,父母在挫败的同事,也会感到惊喜:我们忽悠不了孩子,别人也忽悠不了孩子呀!

我们自然还是希望孩子越来越不容易被忽悠、越来越聪明啊!

孩子为什么不容易被忽悠,又如何进一步加强孩子的辨别能力呢?

1、认知方面的提升

不受父母套路的孩子,多数在2岁以后。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在2—7岁这个阶段,归纳为:前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语言的发展,促使孩子能够通过符号来认识实物,并且在大脑中进行思维加工,促使思维有质的发展。

一个爸爸拿着面包,装出非常费劲的样子掰面包,结果孩子一点都不上当。

“这零食写了小孩不能吃”孩子:“骗人”!为啥娃越来越不好忽悠

“面包”是一个符号,是虚构的词汇;眼前的面包是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实物。

但是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导致孩子能够理解“面包”是软的、好吃的,而眼前爸爸表现出来的样子,不符合“面包”的特性。

所以孩子不再轻易上当,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轻易的拆穿爸爸的谎言和表演。

√在2岁左右,父母就可以通过词汇和实物相贴合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了。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口中的词汇和现实中的物体贴合,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词汇,这样也可以丰富孩子的认知。

将词语跟现实物体相结合的方法:

①我的一个幼师朋友,在家里教孩子的时候,在桌上摆上各种水果,让孩子念水果的名称,数相同水果的个数。

②还有教孩子认识自己的五官,指出来并且念相应的词。

③同样也可以带着孩子在家里或外面,认识各种各样的家具、食物或者植物等。

2、孩子有自己一以贯之的想法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质疑“零食可以吃,妈妈骗我”、“面包可以轻松掰开,爸爸骗我”。

这跟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自我的信任有很大的关系。

“这零食写了小孩不能吃”孩子:“骗人”!为啥娃越来越不好忽悠

①孩子不好套路,是被套路多了

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去超市,孩子尿急想要上厕所,却紧握玩具不撒手,妈妈承诺给买,可是因为妈妈“承诺多,实现少”,导致孩子并不信任妈妈。

②孩子不好套路,是因为相信自己

当孩子自信,而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认知时,会产生质疑,这种质疑是进步的途径。

但是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打压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无条件附和父母,则会让孩子放弃自我,从而依赖父母。

让孩子不被父母影响个性的成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如何得到孩子的信任

·不要害怕教育麻烦就总套路孩子,教育不是套路就能解决的;

·不要轻易许下承诺,却又不去兑现。

√如何让孩子自信

·父母不轻易否定孩子,能够从孩子角度去理解、任何孩子;

·就算孩子做错事,可以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认可自己,从而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零食写了小孩不能吃”孩子:“骗人”!为啥娃越来越不好忽悠

孩子信任父母和孩子无条件附和父母,和孩子爱父母,这是3种不同的概念,父母不要总是掺杂在一起去想。

孩子爱父母,但是却不一定会和父母有相同的理念和想法,父母要能接受孩子成长为跟自己不一样的人。

3、孩子接收到周围的信息越来越多

蒙台梭利把0—6岁的孩子的心智归结为“吸收性心智”:“吸收性心智是儿童特有的无意识的记忆力,是吸收环境并加以适应以形成人格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比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等。

孩子从环境中学习的强大能力,能让孩子快速将吸收到的运用自如。

这也就导致,孩子对父母的套路十分熟悉,甚至有时候还能反套路一下父母。

在信息化的时代,孩子成长接触大量的东西,有些是对孩子成长有利,有的有害,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做好合理的控制工作:

“这零食写了小孩不能吃”孩子:“骗人”!为啥娃越来越不好忽悠

√尽可能给孩子更好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当孩子处在一个糟糕的环境中,父母去纠正孩子改正不好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消耗。

比如说,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很多孩子都说脏话,孩子认为说脏话不是大不了的事情,反正所有人都在说。

但是父母却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

孩子在父母教育和环境的冲突中,对孩子本身的精神、心力都是一种消耗。

√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儿童科普书籍

一个宝妈说,她的女儿喜欢看书,家里有一柜子书。在学校老师讲错的时候,孩子居然还能给老师纠正。

让孩子多看科普类的书,可以让增长孩子接触不同方面的知识,让孩子更相信自己,而不是盲从。

儿童科普书籍有很多不同的种类,而且有图片,甚至立体模型,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去挑选一些。

“这零食写了小孩不能吃”孩子:“骗人”!为啥娃越来越不好忽悠

不同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不同的经历和基因,那么孩子本身就拥有独属于他的个性。

孩子在小时候,不论是看起来很精明,还是有时候傻兮兮的被骗,这都是孩子属于他自己本身的特质和性格,都需要父母的认可。

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自己,都没办法成为更好的别人,只能从自己身上不断挖掘闪光点,这就需要认可孩子,让孩子认可他自己的特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