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陈文化”浅探(四)

柳 岸

关于“陈文化”,我说得太多了,其实最关键的是这一篇。在这里,我想说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陈文化”的定位,一个是对弘扬“陈文化”的几点思考。

柳岸:“陈文化”浅探(四)

一、关于“陈文化”的定位

我个人的观点,“陈文化”是周口的标志性文化,品牌性文化。这个观点已经得到周口文化界普遍认可。就像“明清文化”是北京的标志,“唐文化”是西安的标志,“宋文化”是开封的标志,“楚文化”是荆州的标志一样,“陈文化”是周口的标志。只是“陈文化”作为周口的标志性文化,还没有像以上那些地域性文化那么为人所知而已。尚需广泛宣传,强有力推介。把“陈文化”定位周口地域性标志性文化,我有三个方面阐述。

首先“陈文化”是地域文化

作为地域文化:陈,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至亘古,下至当今,虽然几度更名,但她还在这里,养育着这里的世代陈民。

陈,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叫陈之后,曾为国,为郡,为县,为州,无论历史如何变迁,陈的称谓,基本为未变,间或有淮阳、淮宁之称,时间并不长。直到1947年,这里还叫河南省政府陈州府。陈,作为一个历史符号,始终与这块地域紧密相连。

作为地域文化的“陈文化”,是世代陈地人绵延不息的传承,是陈地历史变迁的见证啊。

“陈文化”与“唐文化”、“宋文化”、“楚文化”、“明清文化”相比,更具有广博的包容性和独有的地域性。因为,楚、唐、宋、明、清都是一个时期的朝代名号,而陈,不但是历史名号,它还是地域名号。这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作为地域文化的陈文化,它是独一无二,毫无争议。

其次,“陈文化”是历史文化:

作为历史文化,陈地历史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左右啊,三皇五帝伏羲氏是排第一位的,所以陈可以称为天下第一都,有天下第一陵,两度为帝都。它又是史前方国,而后周朝封建的公侯级诸侯国,西、东汉,三国时又为封国。陈为国的时间,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长久。而后,一直都是地方建制的名号,陈县,陈州,陈郡,都是王朝下最高级别的建制。作为历史文化的“陈文化”,丰饶弥久,广博厚重,源远流长,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与整个中华文明文化史,同时消长。

第三:陈文化是姓氏文化

作为姓氏文化:伏羲定姓氏,陈地是姓氏文化的起源。陈以国为氏,陈地是陈氏的发源地。“陈文化”作为姓氏文化,可以说是为母源文化,陈氏又是姓氏中的一枝独秀。

“陈文化”周口文化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个文化资源整合器,所有地域文化的元素,都可以囊括进去,在它麾下。

“陈文化”具有包容性,聚合性,独一性,可塑性,地域性,标志性的文化。

打造“陈文化”,是实现周口文化品牌战略的重要途径。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城市发展地位,是周口再度昌盛的重要决策。把城市的发展规划定位于文化,史无前例,站位高远,谋划当今,着眼未来,实在是英明决策。

一个文化周口,魅力周口,将像一位东方女神,惊艳世界。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品味和品牌,一个地方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地方的DNA和脊梁,一个地方的水土和给养。就像南方的纤细,和北方的粗犷一样,是不可改变的基因和水土所致。“陈文化”是周口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地标文化。陈文化”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有古迹,有史料,有传承,有核心精神,有研究成果,有一批学者。打造“陈文化”品牌,既是传承历史的使命,又是福荫后代的功德。

二、关于弘扬“陈文化”的几点思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人都有家国情怀,那么我作为一个“陈文化”的倡导者,对于如何打造“陈文化”这个品牌,也有几点思考。

以建筑为载体,彰显“陈文化”

筹建一个大型综合文化集合体——“陈文化城”。我写“春秋四美”之

《公子青鸾·文姜传》时,去了山东的淄博,淄博的临淄是齐国的城。临淄建了一个“齐都文化城”,占地446.7亩,是这个地方标志性建筑。整个文化城,有十几个场馆,集博物馆,艺术馆,收藏馆,古玩城于一体。承载展览、观摩、对外交流,教育基地,市场交易等职能,是一个大型公益性文化场地。山东人有眼光,有气魄,有文化,我相信周口也会这样,筹建“陈文化城”是早晚的事儿。

即便不能建设“陈文化城”,我们可以以统一的建筑风格,统一的建筑模式,体现“陈文化”。比如“陈城一条街”、“陈文化园”、“陈文化小镇”等等,以此来体现我们陈地的主体文化。

2、以专门机构为平台推介“陈文化”

我们可以成立“陈文化研究中心”或者“陈文化促进会”

淄博有“齐文化研究中心”,属于宣传部的下设机构,我们可以借鉴。如果能成立“陈文化研究中心”,那么我们将以此为平台,聚合“陈文化”研究成果,挖掘“陈文化”资源,丰富“陈文化”内涵,打造“陈文化”品牌,可以为周口“满城文化”提供文本支撑。如果,“陈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不了,那么成立一个“陈文化促进会”也可以,哪怕是民间的群团组织,暂且有一个可以凭借的平台,推介我们的“陈文化”。

“陈文化”是周口独一无二,毫无争议的地标性文化。山东为什么要打“齐鲁文化”,不就是因为有周朝的齐国和鲁国吗?山东的“齐”和“鲁”都不是地名,不过个历史符号而已,周朝时有过一个齐国和鲁国。而我们周口,不但有陈国,而且还有陈县、陈郡、陈州,最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个地方就叫“陈”,它是个地域的名号。“陈”是人祖之都,一切人文的发源地,竟然不为世人所知晓,真是匪夷所思。

“陈”就是周口的字号,无论怎样的建制变迁,它都叫陈,难道还不足撑起周口文化的一面旗帜吗?

以节庆为推手不断做大“陈文化”。我们可以举办“陈文化节”,以此推

手,高擎“陈文化”旗帜 ,让世人皆知周口前身的悠久历史,文化灿烂;周口今生的繁荣发展,人民安康;周口来世的宏图美好,更加辉煌。“陈文化节”大有文章可做,我们有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每年都可以打一个主题,推介周口的各种地域文化,包括农耕文化、姓氏文化、伏羲文化、道家文化等等。如此,我们可以把周口打造成人类文明的圣地,“陈文化”便是这圣地上高高擎起的旗帜。陈文化要走出去,不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而且要外地,外省、外国都知道“陈文化”。

当下国内各种文化节方兴未艾,或历史文化,或物产文化,或地域文化,即便什么都没有,也在牵强附会,凭空设想,曾经疯传有地方在争潘金莲的故乡,孙悟空的故乡。因为没有什么古迹,和文化积淀,只能这样在虚幻中寻找。而我们这里捡一块砖瓦都是秦砖汉瓦。秦砖汉瓦,是文物,只要在陈地,它就是“陈文化”的一部分。

4.以文艺作品、影视作品为载体,宣传“陈文化”

陈地的历史、故事、精神需要全方位的传承与发展,而文学艺术作品无疑是最适合的传承载体。周口市文广旅局,正在推出“周口文化系列丛书”,有文学卷、文化卷、人文卷、历史、故事卷、历史人物卷等等,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举措,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功莫大焉。

庐山因为李白一首《望庐山瀑布》而名扬天下;少林寺因为电影《少林寺》而享誉中外;乔家大院因为一部连续剧《乔家大院》而游客火爆;绍兴因为鲁迅,乌镇因为茅盾,凤凰因为沈从文,成为人们所熟知的旅游名胜。那么,我们能否以陈文化为核心,把陈国、陈地故事转化为影视作品呢?《公子桃花》如果能拍成电视剧,那将最美陈文化的闪亮登场,是“陈文化”最具魅力的展示。

如果真有一部以陈地为背景的电视剧,那么陈地就可以筹建一个先秦时期的影视基地!像横店一样,横店都是五A级。倘若如此,陈地周口一夜火爆也说不准呢。

5.以城市浮雕、塑像展示“陈文化”

即便不能如此拍电视剧,建影视城,我们还可以城市雕塑的方式展现“陈文化”。陈地的代表人物,比如伏羲、神农、女娲、陈胡公、老子、鬼谷子等,在不同地方建立他们的塑像,以示陈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我们有很多公园,都是休闲娱乐的场地,打造都得非常精美。何不以主题公园的模式呈现“陈文化”呢。通过公园的主题,可以多角度地把陈地的故事传奇,历史事件,代表人物等等,融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把陈地故事,或者人物制作成小场景,小雕塑,让人们在闲暇之余,了解传播“陈文化”。

6.以国保省保古迹为支点播撒“陈文化”。我们可以恢复一些古迹,在一些国保省保的遗址旁边,建成小亭子,小栖园,供人们停歇之余,可以了解当地文化。

陈是一片古老、神奇、美丽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陈文化”璀璨绵长,古韵幽雅,丰富厚重,博大精深。

“满城陈文化 半城沙颍水”一个充满魅力的新周口,正披着“陈文化”霓裳羽衣,饱含着精粹的古老神韵,演绎着迷人的东方优雅,款款走向世界。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