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陳文化”淺探(四)

柳 岸

關於“陳文化”,我說得太多了,其實最關鍵的是這一篇。在這裡,我想說兩個問題,一個是關於“陳文化”的定位,一個是對弘揚“陳文化”的幾點思考。

柳岸:“陳文化”淺探(四)

一、關於“陳文化”的定位

我個人的觀點,“陳文化”是周口的標誌性文化,品牌性文化。這個觀點已經得到周口文化界普遍認可。就像“明清文化”是北京的標誌,“唐文化”是西安的標誌,“宋文化”是開封的標誌,“楚文化”是荊州的標誌一樣,“陳文化”是周口的標誌。只是“陳文化”作為周口的標誌性文化,還沒有像以上那些地域性文化那麼為人所知而已。尚需廣泛宣傳,強有力推介。把“陳文化”定位周口地域性標誌性文化,我有三個方面闡述。

首先“陳文化”是地域文化

作為地域文化: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至亙古,下至當今,雖然幾度更名,但她還在這裡,養育著這裡的世代陳民。

陳,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自叫陳之後,曾為國,為郡,為縣,為州,無論歷史如何變遷,陳的稱謂,基本為未變,間或有淮陽、淮寧之稱,時間並不長。直到1947年,這裡還叫河南省政府陳州府。陳,作為一個歷史符號,始終與這塊地域緊密相連。

作為地域文化的“陳文化”,是世代陳地人綿延不息的傳承,是陳地歷史變遷的見證啊。

“陳文化”與“唐文化”、“宋文化”、“楚文化”、“明清文化”相比,更具有廣博的包容性和獨有的地域性。因為,楚、唐、宋、明、清都是一個時期的朝代名號,而陳,不但是歷史名號,它還是地域名號。這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擬的。作為地域文化的陳文化,它是獨一無二,毫無爭議。

其次,“陳文化”是歷史文化:

作為歷史文化,陳地歷史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左右啊,三皇五帝伏羲氏是排第一位的,所以陳可以稱為天下第一都,有天下第一陵,兩度為帝都。它又是史前方國,而後周朝封建的公侯級諸侯國,西、東漢,三國時又為封國。陳為國的時間,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要長久。而後,一直都是地方建制的名號,陳縣,陳州,陳郡,都是王朝下最高級別的建制。作為歷史文化的“陳文化”,豐饒彌久,廣博厚重,源遠流長,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與整個中華文明文化史,同時消長。

第三:陳文化是姓氏文化

作為姓氏文化:伏羲定姓氏,陳地是姓氏文化的起源。陳以國為氏,陳地是陳氏的發源地。“陳文化”作為姓氏文化,可以說是為母源文化,陳氏又是姓氏中的一枝獨秀。

“陳文化”周口文化的一面旗幟,一個標杆,一個文化資源整合器,所有地域文化的元素,都可以囊括進去,在它麾下。

“陳文化”具有包容性,聚合性,獨一性,可塑性,地域性,標誌性的文化。

打造“陳文化”,是實現周口文化品牌戰略的重要途徑。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滿城文化半城水、內聯外通達江海”的城市發展地位,是周口再度昌盛的重要決策。把城市的發展規劃定位於文化,史無前例,站位高遠,謀劃當今,著眼未來,實在是英明決策。

一個文化周口,魅力周口,將像一位東方女神,驚豔世界。

文化是一個地方的品味和品牌,一個地方的精神和靈魂,一個地方的DNA和脊樑,一個地方的水土和給養。就像南方的纖細,和北方的粗獷一樣,是不可改變的基因和水土所致。“陳文化”是周口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撐,地標文化。陳文化”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有古蹟,有史料,有傳承,有核心精神,有研究成果,有一批學者。打造“陳文化”品牌,既是傳承歷史的使命,又是福廕後代的功德。

二、關於弘揚“陳文化”的幾點思考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中國人都有家國情懷,那麼我作為一個“陳文化”的倡導者,對於如何打造“陳文化”這個品牌,也有幾點思考。

以建築為載體,彰顯“陳文化”

籌建一個大型綜合文化集合體——“陳文化城”。我寫“春秋四美”之

《公子青鸞·文姜傳》時,去了山東的淄博,淄博的臨淄是齊國的城。臨淄建了一個“齊都文化城”,佔地446.7畝,是這個地方標誌性建築。整個文化城,有十幾個場館,集博物館,藝術館,收藏館,古玩城於一體。承載展覽、觀摩、對外交流,教育基地,市場交易等職能,是一個大型公益性文化場地。山東人有眼光,有氣魄,有文化,我相信周口也會這樣,籌建“陳文化城”是早晚的事兒。

即便不能建設“陳文化城”,我們可以以統一的建築風格,統一的建築模式,體現“陳文化”。比如“陳城一條街”、“陳文化園”、“陳文化小鎮”等等,以此來體現我們陳地的主體文化。

2、以專門機構為平臺推介“陳文化”

我們可以成立“陳文化研究中心”或者“陳文化促進會”

淄博有“齊文化研究中心”,屬於宣傳部的下設機構,我們可以借鑑。如果能成立“陳文化研究中心”,那麼我們將以此為平臺,聚合“陳文化”研究成果,挖掘“陳文化”資源,豐富“陳文化”內涵,打造“陳文化”品牌,可以為周口“滿城文化”提供文本支撐。如果,“陳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不了,那麼成立一個“陳文化促進會”也可以,哪怕是民間的群團組織,暫且有一個可以憑藉的平臺,推介我們的“陳文化”。

“陳文化”是周口獨一無二,毫無爭議的地標性文化。山東為什麼要打“齊魯文化”,不就是因為有周朝的齊國和魯國嗎?山東的“齊”和“魯”都不是地名,不過個歷史符號而已,周朝時有過一個齊國和魯國。而我們周口,不但有陳國,而且還有陳縣、陳郡、陳州,最最重要的是,我們這個地方就叫“陳”,它是個地域的名號。“陳”是人祖之都,一切人文的發源地,竟然不為世人所知曉,真是匪夷所思。

“陳”就是周口的字號,無論怎樣的建制變遷,它都叫陳,難道還不足撐起周口文化的一面旗幟嗎?

以節慶為推手不斷做大“陳文化”。我們可以舉辦“陳文化節”,以此推

手,高擎“陳文化”旗幟 ,讓世人皆知周口前身的悠久歷史,文化燦爛;周口今生的繁榮發展,人民安康;周口來世的宏圖美好,更加輝煌。“陳文化節”大有文章可做,我們有如此豐厚的文化資源,每年都可以打一個主題,推介周口的各種地域文化,包括農耕文化、姓氏文化、伏羲文化、道家文化等等。如此,我們可以把周口打造成人類文明的聖地,“陳文化”便是這聖地上高高擎起的旗幟。陳文化要走出去,不能只有我們自己知道,而且要外地,外省、外國都知道“陳文化”。

當下國內各種文化節方興未艾,或歷史文化,或物產文化,或地域文化,即便什麼都沒有,也在牽強附會,憑空設想,曾經瘋傳有地方在爭潘金蓮的故鄉,孫悟空的故鄉。因為沒有什麼古蹟,和文化積澱,只能這樣在虛幻中尋找。而我們這裡撿一塊磚瓦都是秦磚漢瓦。秦磚漢瓦,是文物,只要在陳地,它就是“陳文化”的一部分。

4.以文藝作品、影視作品為載體,宣傳“陳文化”

陳地的歷史、故事、精神需要全方位的傳承與發展,而文學藝術作品無疑是最適合的傳承載體。周口市文廣旅局,正在推出“周口文化系列叢書”,有文學卷、文化卷、人文卷、歷史、故事卷、歷史人物卷等等,這是非常有意義的舉措,對於文化事業的發展,功莫大焉。

廬山因為李白一首《望廬山瀑布》而名揚天下;少林寺因為電影《少林寺》而享譽中外;喬家大院因為一部連續劇《喬家大院》而遊客火爆;紹興因為魯迅,烏鎮因為茅盾,鳳凰因為沈從文,成為人們所熟知的旅遊名勝。那麼,我們能否以陳文化為核心,把陳國、陳地故事轉化為影視作品呢?《公子桃花》如果能拍成電視劇,那將最美陳文化的閃亮登場,是“陳文化”最具魅力的展示。

如果真有一部以陳地為背景的電視劇,那麼陳地就可以籌建一個先秦時期的影視基地!像橫店一樣,橫店都是五A級。倘若如此,陳地周口一夜火爆也說不準呢。

5.以城市浮雕、塑像展示“陳文化”

即便不能如此拍電視劇,建影視城,我們還可以城市雕塑的方式展現“陳文化”。陳地的代表人物,比如伏羲、神農、女媧、陳胡公、老子、鬼谷子等,在不同地方建立他們的塑像,以示陳地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我們有很多公園,都是休閒娛樂的場地,打造都得非常精美。何不以主題公園的模式呈現“陳文化”呢。通過公園的主題,可以多角度地把陳地的故事傳奇,歷史事件,代表人物等等,融進人們休閒娛樂的場所。可以把陳地故事,或者人物製作成小場景,小雕塑,讓人們在閒暇之餘,瞭解傳播“陳文化”。

6.以國保省保古蹟為支點播撒“陳文化”。我們可以恢復一些古蹟,在一些國保省保的遺址旁邊,建成小亭子,小棲園,供人們停歇之餘,可以瞭解當地文化。

陳是一片古老、神奇、美麗的土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陳文化”璀璨綿長,古韻幽雅,豐富厚重,博大精深。

“滿城陳文化 半城沙潁水”一個充滿魅力的新周口,正披著“陳文化”霓裳羽衣,飽含著精粹的古老神韻,演繹著迷人的東方優雅,款款走向世界。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