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波國畫竹子 是積極向上的 正派的 陽剛的

品竹,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這得益於中國宜竹生長的環境和源遠流長的文化。

竹子因虛心勁節的特徵而被賦予“君子竹”的美譽。

蘇東坡《文與可畫墨竹屏風贊》雲:“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大約從唐代開始,品竹的主要對象溢而為竹畫。

李傳波國畫竹子 是積極向上的 正派的 陽剛的

李傳波四尺橫幅綠竹畫《詠新筍》作品來源:易從網

唐代畫竹,從白居易的《畫竹歌》可以看出主要是追求“逼真”。

宋代別立墨竹一科。文與可主張“胸有成竹而後動筆”,其畫竹,創“深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其後畫竹者多從其學。

元代李衎著《竹譜》,強調“措意於法度”的“寫生”;倪瓚則反其道,提倡寫竹“不求形似”,要“寫胸中之逸氣”;趙孟頫心得“寫竹還應八法通”,身體力行以書法寫竹。

明代人論繪畫別“行家”、“利家”,畫竹亦然。徐渭大寫意逆襲審美“八股”,寫出別樣的“風竹哭”。

清代揚州畫派及畫竹代表人物鄭燮,脫去墨竹的“仙風道骨”,表現出世俗的親和力,且別開生面地提出胸中、眼中、手中之竹,豐富了畫竹之理論。

李傳波國畫竹子 是積極向上的 正派的 陽剛的

李傳波新品紅竹畫《詠竹》作品來源:易從網

當代擅長畫竹的畫家李傳波,筆耕不輟,從理論到實踐,不斷昇華,形成了自己的風貌。傳波老師的繪畫理論修養、繪畫技藝已達到相當高的境界,並日臻完美,他艱難地完成了化蛹成蝶功到自然成的過程。

李傳波寫竹筆墨簡練,堅挺軒昂,構圖空靈,以書法為之,渾厚古樸。所寫墨竹富有生活氣息,筆墨蒼勁,繁簡相宜。

李傳波國畫竹子 是積極向上的 正派的 陽剛的

李傳波新品雪竹《送夏侯校書歸華陰別墅》作品來源:易從網

李傳波師從啟功老先生,他專攻啟功體書法和畫竹,李傳波從啟老身上學到很多,很多東西讓他至今記憶深刻,受益匪淺。中國畫與西洋畫有很大的不同,它重寫意,重風骨,國畫中充滿了哲學思想。國畫的架構,國畫的留白,國畫的詩書畫印四位一體都有著很深厚的哲學意蘊,需要不斷參磨。

李傳波國畫竹子 是積極向上的 正派的 陽剛的

李傳波新品綠竹圖《竹裡作六韻》作品來源:易從網

【國畫竹子的寓意】

骨氣的代表

在古代,人們很愛用植物比喻人,君子是大家對竹子的普遍印象,說的是其為人堅持自我、不怕威逼利誘、剛直不阿、有氣節、謙虛等。在我們看歷史古裝劇時,都會看到其庭院中竹子的身影,古人甚至說過“不可居無竹”,其解釋就是以竹子的來比喻自己,不同於只追逐世俗名利的人。

李傳波國畫竹子 是積極向上的 正派的 陽剛的

李傳波新品墨竹《林逋·竹林》作品來源:易從網

正氣的象徵

都說竹子是不屈服的代表即使彎曲,也不會被折斷。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氣,有正人君子的風度。也就是積極向上的,正派的,陽剛的氣魄。

長壽的象徵

竹子的生命力算是植物中最長久的了,所以人們也用竹子來比喻長壽安寧等。

李傳波國畫竹子 是積極向上的 正派的 陽剛的

李傳波紅竹畫《禪庭蘆竹十二韻呈鄭谷郎中》作品來源:易從網

淳樸的象徵

竹子從發芽開始,一直是翠綠的顏色,人們則稱之為素面朝天,簡約淳樸,不像花兒那般嬌豔,但卻只能維持數天。

中國竹畫從古至今,既有求真傳神的“寫生”,也有文人士大夫的“寫竹”,更是古代文人心路歷程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