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之後,是放鬆落戶政策還是引導經濟熱點分散?

戰疫目前來看已趨近尾聲。隨著返崗復工潮的趨於結束可能會有局部的爆發,但限於人口的大範圍大規模流動已基本結束,小範圍的零星爆發只不過是些許反撲而已,只要持續控制得當,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大疫之後自然是各種思考,偶在頭條看到一名專家的放鬆大城市落戶限制的建議,其從人口流動性的關節點出發認為當放鬆落戶政策時會減少人口的年節性流動,有利於再次發生疫情時的控制。但我以為這種觀點如果真得到執行恰恰將嚴重不利於下次疫情爆發的控制。本次疫情的蔓延固然和人口的大規模流動有關,但細看下數據人口少的省份基本感染絕對人數都不高,人口大省(市)則正好相反,說明疫情的控制難易還於人口密度有著密切相關。那麼當下次疫情正好爆發在人口密集區呢?依然還是難以控制。此外,放鬆落戶限制也是有底限的,一個人你可以把他的父母兄弟姐妹落了,但七姑八姨九表妹也能落麼?引入一個勞動力落好幾家子人北上廣誰承受得了,很多人回家那是要宗族團圓的。降低人口流動的另一個思路是分散經濟熱點,引導多個局部經濟熱點的產生,同樣可以降低人口流動的壓力,這樣做的另外重要原因是避免熱點問題。大型IT系統架構中都會盡量避免單點的出現,一旦單點出現故障,這個系統的其他節點再完美也失去意義了。社會建設應說也一樣,北上廣現在就是社會的單點,僥倖這次只是爆發在武漢,湖北的經濟總量的損失國家還能承受。如果爆發在上海,江浙滬別說外援了數量龐大的人口足以讓長三角自顧不暇,經濟總量和生產力的損失足夠對國家造成更大的撼動。今後應該不再力求舉全國之力將某些城市抬到世界頂尖的水準,怎麼說呢,這多少有點因為家窮所以舉全家之力買套好衣服供出門的人給別家看的自卑心理的嫌疑。中國現在的綜合實力完全沒必要這樣做,利用國家多培養一些經濟熱點,比如世博會進博會就不必可著一定要北上廣來,武漢一百多所大專院校還沒能力接這種活麼?把武漢弄好了,湖北的人還會外流那麼多麼?同例,西南東北都一樣,增加些局部經濟熱點可以很好地降低人口大範圍地流動,還對國家經濟運行有良好的保障。sars起在廣東,新冠起在湖北,下次繼續北上殺入江浙滬圈不是不可能。還需要早做籌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