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隔絕了5萬年,全球僅剩38條的沙漠魚,如今怎麼樣了?

來看世界呀


魔鱂(mó jiāng)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種之一,它生活在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美國莫哈韋沙漠,所以有人又叫它沙漠魚,被生物學家稱為“進化的奇蹟”。

在地球上生活的6萬多年裡,它經歷的不僅僅是酷熱的沙漠,還有嚴寒的冰期。嚴寒和酷熱並不足以形容它的遭遇,它所承受的比這多得多,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神奇的物種的前世今生。

極度惡劣環境

我們常說亂世之中出梟雄,人類的起源也離不開東非大裂谷形成造就的東非惡劣的環境變化。在很久以前正在經歷了嚴寒冰期的莫哈韋沙漠還不是沙漠,這裡氣候涼爽、溼潤。當時沙漠的心臟“死亡谷”由於地勢低的緣故,雨水及其他湖水支流的灌溉形成一個巨大的鹽湖,大量魚類在這裡棲息,如今的死亡峽谷還可以看到遠古遺留下來的海灘沉積物。

後來地球冰期褪去,氣候變得乾燥,鹽湖開始蒸發,而死亡峽谷周圍的三座大山阻隔了雲層的進入,雨水便無法進行充足的補充。一年當中有10-11個月都沒有水,原本生活在這裡的魚類有的順著支流離開了,有的則滅亡。還有一部分各種不同的方式倖存下來,面對這樣的惡劣環境開始了它們不同的演化之路。

目前在死亡谷內存在著種魚類,其中一種為後期入侵的物種,而魔鱂就是演化道路上最特別的存在。“死亡谷”從字面就可以知道它代表著死亡,環境的惡劣程度達到美國之最。當人們第一看見魔鱂時總會驚奇地說:“這樣的地方竟然會有魚”。

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它生活在死亡谷的一個石灰岩洞——魔鬼洞,它又屬鱂屬。洞中的小水塘面積僅10餘平,所以它也是脊椎動物中種群生活面積最小的物種。死亡谷是全世界最熱的地方,地面溫度一度達到57度,即使是在洞中的,水塘的水溫也達到了33度。水溫和溶解氧濃度都接近了魚類致死的極限。

死亡谷的空氣中的溼度接近於零,並且洞中暗無天日。我們知道地球的能量主要來源於太陽光,洞穴及水塘中的植物,微生物都需要攝取能量才能長存。而在洞中獨立的生態系統中,如果底層生產者沒有足夠能量來源,那麼上級消費者也獲得不到足夠的能量,魔鱂為了減小能量輸出所以體型只有2.7釐米,並且活動極少。它就是在這種地球極度惡劣的環境下生活了數千年。

數量下降

雖然水塘面積很小,但是含水層接近8米連著地下水,所以水塘並沒有蒸發掉。不過近年來魔鱂的數量呈現下降的趨勢。1970-1996年平均穩定在300條,2006年4月降低到38條,2013年達到歷史最低35條。美國政府頒佈法令對其進行嚴格的保護,目前在100條左右。

科學家發現數量下降的有可能是出現了一種潛水甲蟲,它以魚卵為食。這種甲蟲是外來物種,還是後期演化而成還有待考察。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地下水錯綜複雜,科學家在2012年墨西哥地震的同時,在魔鬼洞內產生了迷你海嘯。死亡谷附近的地下水農業灌溉,也可能導致了水塘水量不足,目前美國政府下令也對附近地下水進行嚴格的控制。

科學家曾經試著對它們進行圈養,他們發現圈養的魔鬼魚體型會變大,失去它們原本可以承受極端環境的特性。科學家嘗試讓魔鱂與沙漠中的其他魚類進行雜交圈養,防止在其滅絕時,其對抗極端環境的特殊基因因此喪失,為日後的研究做準備。

影響

魔鱂的研究可以教會科學家如何適應缺氧、缺能量、高溫等極端環境下生存。如果我們把地球生態比作一塊布,每次物種滅絕時,就相當於抽去了布中的一條棉線,這樣會削弱布的強度,隨著一條條棉線被抽離,最終即使還有大量的物種存活,這塊布也會散掉。魔鱂的滅絕或許在今天看來並不會對人類帶來嚴重的危害,但我們丟失的是物種的多樣性,後面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只有等時間來證明。


趣談科學


“沙漠魚”,單從名字上看,有些搞笑,畢竟魚是水裡生活的動物,離開水它們很難存活,而沙漠是地球是最缺水的地方,這裡怎麼可能有魚呢?不過,凡事沒有絕對的,沙漠魚確實存在,而且它們已經在沙漠中存在了5萬年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沙漠魚。

神奇的沙漠魚

隨著人類對地球的探索,越來越多的謎團以及新物種被發現,就在今年的2月24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科學家發表一篇學術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他在鮭魚的身上發現了一種名為“鮭居尾孢蟲”(H.salminicola)的寄生蟲,最主要的是,這種寄生蟲可以不靠氧氣就能生存。

這一發現,推翻了真核生物生存必須要氧氣的常規認知。而今天的主角“沙漠魚”也是一種新發現的魚類,它生活在美國加州的“死亡谷”中,之所以成為“死亡谷”是因為這裡是北美洲溫度最高、最乾燥的地方。

當然,這種魚並不是可以在沙漠的沙土上只有遊動的魚,它也是一種離不開水的魚。在加州“死亡谷”往東90公里的位置,有一處洞穴。這個洞穴深130米,由於這個洞穴被陽光直曬的範圍較小,加上洞穴足夠的深,所以在裡面是有水的。

而體長不足5公分的“沙漠魚”就生活在洞穴的水中。

(毫無生機的死亡谷)

看到這裡,有的小夥伴會說:不就是在一個洞穴裡面的魚嗎?有什麼好說的?

其實,沙漠魚並不只是在洞穴中的一種魚。首先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洞穴,根據地質學家的勘測,這個洞穴至少在50萬年前就已經形成了,因此這個山洞又被稱為“魔鬼洞”。據生物學家分析,這些魚在洞穴中生存的時間不超過5萬年。

其次,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個山洞內雖然有水,但是水中的氧氣含量低於正常值,而且由於環境溫度過高,所以這裡的水溫常年在33℃左右,而這個溫度已經是現存魚類所能承受的極限了。

最後是食物,由於水中氧氣含量較低,且溫度較高,所以水中的生物非常的少。

也就是說,沙漠魚是在高溫、低氧食物匱乏的環境下堅強的生存了5萬年,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沙漠魚的現狀

沙漠魚是硬骨魚綱輻鰭魚亞綱鱂形目下的一種魚類,它的學名為魔鱂魚。鱂形目下的魚大都為熱帶淡水魚類,在美洲、亞、非洲的熱帶水域中比較的常見,我們常見的觀賞魚食蚊魚就是與它同目的魚類。

最初魔鱂魚被發現時,數量約為300條左右,但是到了2006年,就僅剩下了38條。魔鱂魚數量減少的原因與人類的活動有著直接關係,隨著人口的增加,人類的棲息地擴張嚴重,對地下水的抽取也逐漸的增加,這造成了魔鬼洞中的水位下降,最終影響到了生存能力極強的魔鱂魚。

為了保護這僅有的物種,科學家曾經試圖用人造“魔鬼洞”的方法來拯救它們,但是,畢竟魔鬼洞中是50多萬年前形成的洞穴,人工仿照畢竟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一些沙漠魚在新的魔鬼洞生存後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也就是說,想要通過人造的環境來拯救魔鱂魚是不可取的。至於現在的數量,沒有任何官方的數據,不過情況肯定是不容樂觀的。

總結

其實,通過沙漠魚的生存狀況和數量減少的情況就足以給人類敲響警鐘了,人類的對資源的過度利用和開發以及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讓許多動物永遠的從地球上消失了,如果再不提高環保和動保的意識,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獵奇動物社


1930年在美國內華達州莫哈韋沙漠一個神秘的洞穴——魔鬼洞裡,發現存在世界上最稀有的魚類之一——魔鱂,這是一種小魚,最大長度僅為30毫米,個體的顏色因年齡和性別而異:雄性為明亮的金屬藍色,而雌性和幼蟲則更黃。

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它沒有腹鰭,由於太陽能夠照射洞穴中的時間短,生物量也極其微少,沙漠魚的食物來源是個大問題,為了適應這種生活,沙漠魚逐漸變得體型越來越小,從而減少能量的消耗。

除此之外沙漠魚還進化出了一些驚人的生存本領,它們能夠忍受較為極端的溫度,以及高鹽度的水環境,從而可以在溫度發生劇烈變化、棲息水域面積減少時,還能順利地存活和繁衍。

這也就是在今天全球氣候變暖、過度開採地下水,造成的氣候變化面前,沙漠魚還能繼續存活的原因。簡直難以想象,在如此艱難的環境裡,沙漠魚是如何進化出這些超凡本領的。

魔鬼洞所處的位置是北美洲最低的位置,200萬年前那裡還是一個大湖,但是由於這裡三面是山,阻擋了太平洋吹來的暖溼氣流,造成當地的長期乾旱,200萬年的不斷蒸騰導致大湖枯竭,很多動物死亡或者滅絕,但是這些小精靈在日益縮小的水域中堅強的活著。

1972年開始進行統計時,魔鱂的數量約為550只,2006年,這個數字已經減少到38只,後來逐步恢復到目前的110~130只。

鱂魚吃幾乎所有可用的食物資源,包括甲蟲、蝸牛、藻類和淡水甲殼類動物,全年的食物各不相同,它的天敵是捕食性的潛水甲蟲,這種甲蟲在1999年或2000年首次在魔鬼洞被發現。

魔鱂繁殖全年進行,春季和秋季有高峰。然而,雌性產卵很少,從卵到成魚的存活率很低,壽命為10-14個月,這個魔鬼洞的水溫達到32攝氏度,比大多數魚類能承受的水溫還高,這說明這種魚類的耐高溫能力比較強。

這是世界上比較少見的耐高溫的魚類,為什麼這些魚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這是值得研究的。還有就是這個溫度的水體中,所含有的氧氣極為有限,這是對魚類的生存十分不利的,但是根據有關人員的研究,這些魚類已經生存了6萬年,這是令人吃驚地時間長度。

除了自然的變遷對沙漠魚構成了生存威脅,人類的活動也直接威脅著它們的生存,2016年4月,3名醉漢持槍破壞了國家公園大門,並誤入魔鬼洞中,並在水中隨意游泳、嘔吐,而4月份正值沙漠魚的繁衍季,因此3人的行為差點導致它們滅絕。

不過隨著人們對這些頑強生存下來的小精靈的關注度的不斷提高,人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改善這些沙漠魚的生存環境,希望這些小精靈能夠繼續存活下去。

沙漠魚面臨的還是很嚴峻生存挑戰,這個挑戰和人類的互動有很大關係,沙漠魚的生存困境愈發惡劣,這是對人類的一個很好的教育,珍惜地球,守護自然,不要肆意破壞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否則人類也會面臨沙漠魚所面臨的困境。

沙漠魚雖然可以在嚴酷的自然面前,進化出超強的生存能力,但是隨著環境和生態的惡化,也許不久的將來人類將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


小小嬴政



作為世界上最稀有的魚類之一,魔鱂分佈在 美國內華達州其中莫哈韋沙漠一個神秘的洞穴——魔鬼洞裡,1930年才被發現存在,魔鱂生存於魔鬼洞洞口下約4.5米的溫泉池裡,水池雖能接觸到空氣,但水溫常年維持在32~33℃之間,溶氧量很低,一年有兩個月沒有陽光照射,生存條件極其艱難。狹小的環境演化成身長不到2.7釐米的小魚,因此魔鱂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稀有、最罕見、最與世隔絕的魚。



魔鬼洞的生活並不容易。在32℃的水比大多數海魚能忍受的溫度還要高。與此同時,氧氣水平可能會降到致命的低點,而且食物通常是有限的。然而,魔鱂在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微生態系統中生存,是已知脊椎動物最小分佈的自然範圍之一。 儘管魔鱂可能已經生存了6萬年,但近年來魔鱂已經瀕臨滅絕:快速變化的氣候、為灌溉而抽取地下水,以及其他人類活動仍未可知的影響已經造成了它們的損失。


當1972年開始進行統計時,魔鱂的數量約為550只,2006年,這個數字已經減少到38只。現在,恢復到110~130只,魔鱂被認為是極度瀕危物種。 對於這麼小的一個種群來說,任何突然的環境變化都可能是毀滅性的。


魔鱂的存在時間未知,不同的分析提供了一千到六萬年的範圍。這是一種小魚,最大長度可達30毫米。個體的顏色因年齡和性別而異:雄性為明亮的金屬藍色,而雌性和幼蟲則更黃。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它沒有腹鰭。

在魔鬼洞,鱂魚吃幾乎所有可用的食物資源,包括甲蟲、蝸牛、藻類和淡水甲殼類動物,全年的食物各不相同。它的天敵是捕食性的潛水甲蟲,這種甲蟲在1999年或2000年首次在魔鬼洞被發現。魔鱂繁殖全年進行,春季和秋季有高峰。然而,雌性產卵很少,從卵到成魚的存活率很低。壽命為10-14個月。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乍一聽“沙漠魚”,還以為是在沙漠中生存的魚,其實不然,沙漠魚並非生存在沙漠裡,畢竟沙漠裡面缺水,氣溫極度乾燥,而魚兒自然是離不開水的。


沙漠魚其實是生存在美國的死亡之谷裡面的一種獨有的魚類,它們與世隔絕大約5萬年的時間,最初在1930年被科學家所發現,那個時候它們的種群數量還有幾百只,但是到了今天,據說沙漠魚已經僅剩38條了。這不僅是死亡之谷裡面僅剩的38條沙漠魚,也是世界上僅存的沙漠魚,除了死亡之谷,地球上再也沒有任何地方有它們的蹤跡,所以說,它們比大熊貓還要稀有。

美國加州死亡之谷的魔鬼洞,大概形成於50萬年前,這裡是北美洲海拔最低、氣候最炎熱、最乾燥的地區,沙漠魚通長不超過5釐米,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並且一直存活了5萬年,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魔鬼洞中晝夜溫差很大,白天最高氣溫可達50攝氏度,而夜晚最低氣溫接近零攝氏度,可以說沙漠魚雖然不是生存在沙漠,但是生存環境可跟沙漠有得一拼。


據地質學家估計,魔鬼洞深度大概有130米,按道理說這麼大的空間不應該只存在這麼一點魚。可是你要知道魔鬼洞中一年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得不到太陽的照射,這就意味著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非常少,沙漠魚能夠活下來,堪稱奇蹟,再者說,魔鬼洞中基本上是沒有什麼食物可以給沙漠魚吃的,它們能夠吃的只有一些浮游生物,當然了,沙漠魚體型非常小,估計也不會需要太多的東西去吃吧。

近年來,沙漠魚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劣,現在它們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曾經人們想借助人工繁殖的方式幫助它們擴大種群數量,可惜沒有成功,還有人提出把它們遷移到一片更大的空間好讓它們重新繁榮起來,但是也被人們反對了,人們覺得一個物種如果沒有人類的影響的話,那麼應該會消失得慢一些。沙漠魚畢竟是一種獨特的物種,離開了它們世世代代生存的環境,它們不一定能生活得好,還是好好保護它們的棲息地,這樣才是對它們的生存做出的最大的貢獻。



鏡像科普


“瓜兒離不開秧,魚兒離不開水”沙漠最缺的就是水,而魚類最離不開的就是水。想想這些生活在沙漠中的小魚真的是挺難的。沙漠那麼大,屬於沙漠魚的生存空間卻是一個深15米、長20米、寬3米的小水池。

沙漠魚生活在北美洲海拔最低、最乾燥、最熱的死亡谷,它的學名叫做魔鱂。是一種身長僅為3釐米的小魚。這些小魚的天然棲息地是一個叫做“魔鬼洞”的水池。根據地理學家的估計,這個洞的形成至少有50萬年了,這些小魚來到這個洞的時間不超過5萬年。這些小魚能夠在沙漠這麼惡劣的環境中頑強的生存下來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圖示:沙漠魚的棲息地魔鬼洞

要知道它們唯一的棲息地,那一小塊水池生存環境也是十分惡劣的。魔鬼洞裡面的水氧氣含量極低,而且水溫在33.3℃~33.9℃。這個溫度是大多數魚類能夠容忍的溫度極限。除此之外,這裡也沒有多少食物可以吃。因此,這些沙漠魚在此生存並不容易。

據說這些沙漠小魚在剛被發現時數量約有300條。在這麼小的一個生存空間中有300多條應當是算是比較繁榮了。但是到了2006年卻僅剩下了38條。這些魚類數量的減少和人類的活不無關係。人類對地下水資源的抽取造成了魔鬼洞的水位下降,影響到了它們的生存。

不過現在這些小魚受到了嚴格的保護,數量開始慢慢恢復。現在已經基本上沒有滅絕的危險了。這些小魚在嚴酷的沙漠中頑強生存了5萬年,只要魔鬼洞的水位不發生大的變化,它們應該會在這裡再生活5萬年或者更久遠。


兔斯基聊科學


在美國死亡谷裡,有一個魔鬼洞,洞裡住著38條沙漠魚,據研究發現,這38條魚屬於獨立的品種,只存在於這個山洞裡,而且也只剩這38條了。

與世隔絕的沙漠魚

死亡谷位於北美地區,是北美洲地勢最低,最乾旱的地區。在冰河時期時,由於周圍的湖水、降雨都匯聚在此地,所以在冰河時期這裡形成了大湖。直到200萬年前,這裡還曾經是溼地和內海。

後來,由於死亡谷三面環山,導致由太平洋吹來的含有水分的雲層無法進入谷內,因此降雨量減少。在數百萬年的蒸騰過程中,這裡的湖水蒸發殆盡,殘留下來的只有當時的泥漿以及湖水中的鹽礦等。去這裡旅遊時,可以仔細看一下當地的土壤。

隨著湖水的乾涸,生活在這裡的生物也相繼死亡了。有一些生物很幸運,在湖水與外界還有連接的時候,遊向了其他水域,在其他水域繼續生存;有一些生物很不幸,沒有及時遊向其他水域,以至於最後都消失了。

但是沙漠魚是一種例外,由於沙漠魚體型較小,對能量需求有限,而且它們的外表具有可塑性,也就是說當外界環境食物充足時,它們可以長得更大,外表也會有所變化;當外界食物減少時,它們會體型變小,以節約能量。

因此,沙漠魚並沒有隨著湖水的乾涸而消失,而是棲息於魔鬼洞裡,依靠著這裡的地下水為生。

再加上死亡谷四面都是沙漠,沒有任何水源,所以生活在這裡的沙漠魚無法同外界同類交流基因,以至於它們與生活在外界的同類走向了兩種不同的演化道路。

經過5萬年的突變基因積累,生活在這裡的沙漠魚成為了一種新品種,與之前的同類存在著生殖隔離。

瀕臨滅絕的沙漠魚

由於沙漠魚生活的地方降雨量將較少,沒有外界水源可以補充水量,因此沙漠魚的處境越來越危險。

還有,沙漠魚所居住的魔鬼洞,全年只有兩個月時間能夠接收到光照,我們知道,大多數能量來源都源於太陽光照,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生物能。

如果接收的太陽光照較少,那麼植被的生長就會受限,生產的能量也將會變少,如此一來能夠被沙漠魚利用的能量就更少。因此能量短缺也是制約沙漠魚種群數量的一個原因。

再加上週圍地區農業用水以及生活用水,造成附近地下水位下降,這也威脅著沙漠魚的生存。據統計,沙漠魚第一次被人類發現時,當時還有500多條,但在2006年時生活在這裡的沙漠魚只剩下了38條。

如此珍惜寶貴的生物,自然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重視,它們奔走呼籲保護這裡的環境,並讓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在沙漠魚棲息地附近,禁止用地下水澆灌農田。

即使是科學家想要對該物種進行科研調查,也有嚴苛的管控。目前科學家每年只能在該地潛泳兩次,以便記錄該物種的現狀,而且潛泳的時間要錯開沙漠魚的繁衍期。

然而,在2016年4月,3名醉漢持槍破壞了國家公園大門,並誤入魔鬼洞中,並在水中隨意游泳,嘔吐。再加上4月份正值沙漠魚的繁衍季,因此3人的行為嚴重威脅了沙漠魚的生存和繁衍,差點導致它們滅絕。

後來在科研人員的搶救下,沙漠魚才不至於完全消失。

雖然沙漠魚受到了科學家們的嚴苛保護,然而沙漠魚的種群數量依然沒有上升。再者,沙漠魚具有可塑性,當科研人員將它們帶至其他水域生存時,不久時間它們就會體表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如果該魚繼續在其他水域演化,可能用不了太久,體型以及外表都會與洞中的魚發生較大的變化。

因此,保護該魚類,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為什麼要保護沙漠魚?

沙漠魚與世隔絕,似乎它的滅絕並不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既然如此,人類為什麼要保護它們呢?

事實上,保護沙漠魚並不是因為它有多重要,而是要保護基因多樣性。我們知道,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的生物攜帶的基因也不同。

這些基因可能在目前看來沒有多大用途,但隨著人類科技水平上升,人類或許能通過生物的基因來指導人類更好的生存。

再者,對沙漠魚瞭解的多一些,就會更清楚5萬年來,這裡發生了哪些變化,無論對於生物學還是考古都有重要的意義。


鍾銘聊科學


“沙漠魚”就是魔鱂(jiāng),全稱魔鬼洞鱂,是一種2.5釐米左右的小魚,雄性在繁殖季節身體呈藍色,雌性為淡褐色。如今魔鱂的數量保守估計在200條以上,基本擺脫了滅絕的威脅。魔鱂生活在美國內華達州死亡谷國家公園一個叫魔鬼洞的地下水潭裡,約在這裡生活了5-6萬年,1930年才被發現並命名。

魔鬼洞水潭目前長約20米,寬約3米,最深處有130米左右,水溫常年維持在33.3-33.9攝氏度之間,這是魚類能夠承受的極限。

魔鱂屬於鱂形目-鱂科-鱂屬,鱂形目是一大類生存能力極強的小型魚類。

科學家將魔鱂與生活在美國西部的歐文鱂和異鱂進行基因比對,確定魔鱂在5-8萬年前就與它們分化,結合地質研究推測出魔鱂的形成過程。魔鱂原本只是一種生活在美國西部沙漠裡的普通鱂魚,後來因為地質變遷被困在魔鬼洞裡,逐漸演化為特有的魔鱂,只有魔鬼洞裡的鱂魚才能叫魔鱂。魔鬼洞水潭一端有一處石灰岩平臺,長約6米寬約3米,平臺上受陽光照射長滿藻類,成為魔鱂僅有的覓食和產卵場所,如果沒有這塊石灰岩平臺為其提供食物和產卵地,魔鱂就無法在這個貧瘠酷熱的水潭裡生存至今。

魔鬼洞每年有兩個月的時間無法獲得充足的陽光,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少,水潭裡氧氣含量降低,但魔鱂依舊挺了過來。
1930年發現魔鱂時,洞裡可以看見成百上千條魔鱂,到了60年代,農業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下降,魔鱂棲息地萎縮。1967年,魔鱂成為《瀕危物種保護法案》裡的第一批物種,1976年,美最高法院規定要保持魔鬼洞的水位,減少地下水的抽取。90年代,魔鬼洞裡的魔鱂只有500餘條了,保護人員將魔鬼洞用鐵絲網圍起來,限制遊客參觀。2013年,魔鬼洞裡魔鱂下降到兩位數,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只好在不遠處建造了魔鬼洞的複製品,對魔鱂實行人工繁育。2018年6月再次觀察統計時,魔鬼洞裡的魔鱂只剩38條,但不久後人工繁育出來的魔鱂就被投放到魔鬼洞裡,魔鱂的數量增加到187條。目前保守估計在200條以上。

魔鱂這種小型魚類在狹小酷熱的水潭裡生存了數萬年之久,令人不得不感嘆其強大的生命力。

只要保證魔鬼洞的水位處於一個穩定的水平,且沒有人類對其棲息地進行破壞,外部環境不發生劇烈變化,加之人類長期的保護,魔鱂就沒有滅絕的危險。


百科千尋君


基本上可以宣佈,這種魚已經滅絕了,沙漠魚剛剛被人類發現的時候,大概還有500多條,但到了2006年只剩下38條。

最新的數據雖然還不清楚,但考慮到沙漠魚的數量太少了,即便還有一些個體存在,估計也不足以支撐種群的繁衍,再加上這種魚又不能進行人工繁殖,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沙漠魚滅絕只是時間的問題。

當然,美國野生動物管理局為了保護沙漠魚,曾經在沙漠魚生存一英里以外的地方,建立一個特殊的魚類保護區,希望能將它們轉移過來,可惜沙漠魚無法適應新的環境,更不會和別的魚類雜交。

一位專業的生物學教授認為,試圖轉移沙漠魚是不靠譜的,因為在數以萬年的時間當中,沙漠魚已經適應了自己所在的小環境。

強行改變它們的生活環境,只會加速這種魚類的滅絕,比較靠譜的方法是運走沙漠魚的魚卵,但這種方法似乎也不太成功,總之目前沙漠魚還存在,美國的一些機構也在想方法保護它們。

至於最終能不能成功不好說,而且人類的過度干預,搞不好會起反作用,一些土地的商業開發,使得沙漠魚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正在持續惡化當中。

具體的例子可以參考一下朱䴉,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朱䴉的種群數量只剩下7只,後來經過嚴格的保護,朱䴉數量開始迅速增加,到了2008年增長到200只,今天朱䴉的全球數量已經達到了3000只。

如果沙漠魚可以複製朱䴉命運,說不定就有轉機的可能性,但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比較低,因為朱䴉可以人工繁殖,而沙漠魚目前還不可以,無法人工繁殖,就沒辦法在短時間內擴大種群的數量,達到一個自然繁衍的平衡點....


種植恆星



死亡谷東部96公里處的"魔鬼洞"是沙漠魚唯一天然的棲息地。地理學家估計,這個洞深度至少有130米,形成已有50萬年。這些魚來到這個洞的時間不超過5萬年。5萬年前可能是因為地震,洞穴的頂部坍塌,讓它和裡面的水暴露出來。


在死亡谷裡有一個洞穴,科學家發現裡面有幾十條沙漠魚,沙漠魚十分小,只有5釐米而已,簡直是正常的一條金魚大而已。很多人疑惑它為什麼在沒有水的沙漠還可以存活,其實沙漠魚是存在於死亡谷的魔鬼洞裡。死亡谷的水溫並不適合沙漠魚存活,只有在魔鬼洞它才能繁衍下去。

除了產卵,地震不應該對魚有任何其他影響。儘管該公園的一名生物科學技術人員指出,根據國家公園管理局的聲明,沙漠魚的食物來源——生長在靠近池頂的架子上的藻類——可能會暫時減少。

為此人們建了三個模仿魔鬼洞環境的避難所。5年後發現,避難所中與魔鬼洞中的沙漠魚的表型差異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