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韓國人,成都外國人居住區大起底

前些日子,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韓亞航空的一個航班將到達成都,總人數有159人,其中韓國籍旅客有80人左右。

經核查,159名入境人員中,有82人(其中外籍人士36人)留居成都,去向分別是:高新14人,錦江區15人,青羊區4人,金牛區3人,武侯區13人,成華區3人,龍泉驛區6人,新都區2人,溫江區4人,雙流區2人,郫都區12人,崇州市2人,大邑縣2人。

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這個時候才發現,成都居然有那麼多韓國人!

早在2014年,在成都的常駐外國人就超過了3萬。據統計,數量位居前五的國家分別是美國、韓國、英國、印度、加拿大。其中,韓國高居第二。

其實在不久之前,成都實施了人才新政,兩年以來,共有226人次外國人在成都取得了永久居留身份證,已遠超新政實施前13年的總量。

而隨著經濟和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外國人開始到成都生活、工作,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數據顯示,世界500強中,有285家在成都落戶,同時成都共有18家領事館,數量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所以也吸引了不少國際高管、外交官定居成都。

而這些在成都定居的外籍人士,在選房時也有自己的邏輯。


領館扎堆、社區氛圍濃厚:老牌桐梓林

要說到外國人在成都最愛住哪裡,大多數人想到的第一個答案大概就是桐梓林。

桐梓林的確有這個氣質。早在90年代,當大多數居民人均收入才幾百元時,錦繡花園就以5000元/㎡的價格奠定了桐梓林的基礎,使其成為成都歷史上第一個豪宅區。無論是居住條件,還是配套情況都要比其他板塊更完善、優越。

不止韓國人,成都外國人居住區大起底

同時,板塊內部還有無數領事館,從最早的美領館,到現在的泰國領事館,極具國際氛圍。在這些條件的共同作用下,大多數早期來成都的外國人選擇在桐梓林居住。

不止韓國人,成都外國人居住區大起底

近幾年,桐梓林社區更是成立了專門的境外人員服務站,幫助第一次來蓉的外國人融入社區。在這種良性循環下,桐梓林社區自然成為了外國人居住的首選之一。

不止韓國人,成都外國人居住區大起底

而和桐梓林氣質類似的——人南路沿線、紫荊、神仙樹片區也因為社區氛圍濃厚,吸引了不少外籍人士居住。


經濟南移,遍地跨國企業:城南崛起

除了桐梓林,高新、金融城也是外國人青睞的板塊之一。

不止韓國人,成都外國人居住區大起底

原因很簡單,隨著城市發展和成都經濟重心的南移,大量寫字樓搬遷至城南,金融城附近一片區域飛速發展,不少跨國企業、世界500強選擇在高新或者是天府新區落地,三環外的城南幾乎成為了成都發展最迅速的區域。

不止韓國人,成都外國人居住區大起底

外國人傳統的聚集地——桐梓林、神仙樹、紫荊片區,雖然有良好的社區氛圍,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房屋變得老舊,周邊的配套也開始出現頹勢。

不少在蓉工作的外國人為了工作方便,會優先選擇離公司較近的小區居住,所以外國人的居住版圖從市區延展到了城南。


配套齊全,國際教育:仁恆濱河灣、優品道

桐梓林、紫荊一線以良好的社區氛圍吸引了大量外籍人士,金融城、高新一線則是以其國際大都市的氛圍彙集了一批外籍企業高管人員。

不止韓國人,成都外國人居住區大起底

除了這兩個板塊之外,還有一些小區也吸引了外籍人士居住,比較典型的就是位於原攀成鋼區域的仁恆濱河灣,以及青羊區的優品道廣場小區

雖然地理位置不同,這兩個小區卻有著共同點:

  1. 小區整體品質不錯,無論是物業還是綠化,在成都都屬於中上水準。
  2. 周邊配套齊全,特別是有多家國際幼兒園,滿足外國家庭小孩教育的需求。

兩個小區的共同點幾乎也是眾多外國人聚集小區的特點,小區品質不用說,國際幼兒園純正的西式教育也是外籍人士關注的重點。

不止韓國人,成都外國人居住區大起底

從以上幾個區域來看,外國人居住有幾個邏輯可循:

1. 從眾心理

和大多數國人吃飯喜歡去人多的地方一樣,外國人居住同樣有從眾心理。

往往一個外籍人士在某個板塊安家之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在此扎堆,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在異國他鄉,幾個熟悉的臉孔會讓人覺得倍感親切。美國的唐人街和成都的桐梓林社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 工作地點

以金融城為代表的城南板塊,代表了成都發展的最快速度,世界500強、大型跨國企業的匯聚也吸引了不少外籍高管。

3. 國際教育

在選擇學校方面,外籍人士更傾向於有國際背景的學校、幼兒園,這不僅與他們的教育觀念有關,也與學校提供雙語教學分不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