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醫學科,每天進行生命爭奪的戰場

大小新聞客戶端3月13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安益 李俊玲 通訊員 宋曉玲 焉衛軒 攝影報道)重症醫學科,一個在患者和家屬眼裡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一個每天都在上演生死爭奪戰的地方,然而,每一位從死亡線上被拉回的人都會告訴我們,這裡更是一個有溫度的地方。

重症医学科,每天进行生命争夺的战场

幫助患者翻身

跟往年一樣,大年三十的煙臺市萊陽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床位全滿,留在這裡的全是重症病人,正在大家各自忙碌時,電話響起,“按照上級要求,組建第一批援鄂醫療救援隊,需要醫護人員各一名……”“我去吧,我去最合適!”正在給病人做治療的副護士長田仁軍毫不猶豫,“我報名”,“還有我”,一時間,大家紛紛報名,看著那一雙雙熱切而又真誠的眼睛,護士長臧正明一邊默默記下他們的名字,一邊鄭重的告訴他們“病魔無情,考慮好了再做決定”,她的話並沒有嚇倒這些熱血奮勇的醫護人員,就這樣,馳援武漢的一、二、三梯隊迅速成立。“我們派出的兩位赴湖北同志,都是在科室挑大樑的業務骨幹,他們代表的是煙臺市萊陽中心醫院,是去前線救人的,科裡再有困難我們也要以國家為重,有了大家的穩定,才會有我們小家的幸福。”

重症医学科,每天进行生命争夺的战场

患者與家人視頻連線

疫情之初,李傑書記和劉愛玲院長要求重症醫學科做好打硬仗的準備,“時間就是生命,隨時做好接收重症患者的準備,寧可空著床位等病人,不能讓病人等著我們。”第一時間,重症醫學科聯繫設備科,進行負壓病房的檢測,同時呼吸機、監護儀、微量泵等一切搶救設備全部入室。“壓力非常大,因為疫情危害性多嚴重、持續時間多久,蔓延面有多大,我們都不知道,心裡沒有底啊。”臧正明護士長表情嚴肅,“容不得思考,必須想出多種備用方案,科室佈局、床位分配、人員安排、防護措施,能想到的必須都要去做好。從過年到現在,白天、晚上一直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戰備狀態,每個人腦子裡都沒有“休息”二字。醫療質量與安全永遠是重中之重,絲毫不敢懈怠,但是再忙再累,醫護人員那敏銳的觀察能力、靈活的思維判斷能力、快速的反應能力一點也沒減少,反而比以前更加沉穩了。”

重症医学科,每天进行生命争夺的战场

給患者做心理護理

重症醫學科是一個每天都在進行生命爭奪的戰場,來到這裡的都是在生命線上與死神搏鬥的病人,結果無從知曉。“前幾天一位腎病尿毒症患者,低鉀血癥發生室顫,生命垂危,立即除顫,心肺復甦一個多小時以後才搶救成功,繼續血濾治療,這個病人是第二次來這裡搶救,現在情況很好。他的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我們還為她捐了一點錢。”護士長面帶微笑。重症醫學科的每一個人的心裡都銘刻著“生命相托,永不言棄”的誓言。在這裡,既可以真實地觀察到生命的心跳、呼吸、血壓以及各項指標,又可以見證人性的真善美。

“我們科室的病人病情都很重,抵抗力差,外來家屬我們無法掌控,萬一有人感染新冠肺炎,誰也逃脫不了,包括醫生護士。當機立斷,我們停止了每天一次的家屬探視。現在復工復產了,我們會更加嚴格管理。”切斷輸入途徑,暫時停止探視,這一決定無形中又給醫護人員增加了壓力。“醫生,我媽媽現在好嗎?”“醫生,我父親醒了嗎?”……雖然醫護人員每天都會隨時跟家屬溝通病情,但是依然會有家屬一次次的按響門鈴。看見趙魯新主任時,他正在病人身邊拿著手機跟家屬視頻,剛剛脫離呼吸機無力說話的病人眼睛微笑著,她是在告訴家人“我很好”,而屏幕裡的家人則眼含熱淚卻又興奮地笑著跟病人彙報著家裡的一切,這隔空的凝視與喊話令人動容。重症醫學科承受著危重病人的救治壓力和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但是他們想盡了一切辦法以達到病人和家屬的滿意。

重症医学科,每天进行生命争夺的战场

為患者做皮膚護理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看著眼前這些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醫護人員,熟練地翻身、叩背、吸痰、生活護理……記者不由得說了一聲“辛苦了”,而他們卻笑著說:“跟我們科李浩劼主任和田仁軍護士長相比,這點累算不了什麼,他們第一時間衝上了武漢最前線,是在用生命抗擊疫情,守護好後方的‘家園’是我們的責任。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必將取得戰疫的勝利,希望李主任和田護士長早日凱旋迴家。”

直面生死,重症醫學科給予了病人生命的尊嚴、理解和關愛,他們用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換來了家屬的安心、舒心和放心;他們用親情般的淳樸點亮了生命的希望和醫患間的溫暖,隔離不隔愛,親情滿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