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小學教師上公開課就是一場話劇表演,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上山畝教育


不是話劇表演,但有很大的表演成分。

大家知道,教師上公開課,都要先打磨幾次。幾經打磨的課,和平時上的課就大大不同了,它已經失去了對教師平時上課的水準的評價價值。

如果公開課再遇上在本班上課,那麼表演的成分就更大了。我們經常在公開課裡看到,有些老師把學生回答問題的角色都分配得好好的,上到哪裡那個學生提問,哪個學生回答,怎麼提問,怎麼回答,都事先作了排練,反覆打磨。所以上起課來,就象演戲一樣。

就算是借班上課,老師也會在自己的班上上它幾次,把講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處理掉,把成功的做法發揮好。這種課也是演戲的一種。

記得作家黃蓓佳曾經創作了一篇小說叫《心聲》,講述的就是這種公開課造假、只是表演的現象,表達了作家希望教師上課迴歸本原的“心聲”,但是現在這種現象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越演越烈。特別是近年來,把教師的公開課中評為優質課的教師,作為職稱晉級的一個硬件以後,公開課的評比越來越頻繁。

為什麼公開課這麼吃得香?因為在教師的晉級評審中,實在找不到更好更客觀公正的方法。不管怎麼說,公開課始終是教師能力的一種體現。只要評審的人不帶著私心去評,公開課就算有很大的表演成分,但是總能多少看出一個老師上課的水平,教學的能力。因為這種表演,大家是處於同一個起點的(不要小看錶演,沒有能力,也很難表演得好)。從這一點來說,只要沒有評委的摻加,還算是比較公平一點的,比那些先進、優秀公平多了。


我曾經有一個設想,要是每個老師的每節課都可以錄下來,評比的時候從中隨機抽取三五節甚至十節八節課去參評,評審的人可以跨地區最好跨省,這樣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中間所以產生的不利因素。這樣,老師的課是平時的,評審的人和參評老師沒有半毛關係,這樣評出來的課,就會公平公正。如果能夠這樣做,評出來的優質課作為晉級硬件,應當是最為合理的。可惜現在還做不到,但隨著科學和經濟的發展,不久的將來完全可以實現。

誠如是,那就是教育之福,教師之福。


令狐老老師


終於有人說出了實話!中小學教師上公開課確實就是一場話劇表演,誰彩排彩得好誰的課堂表演就精彩(大多數情況是這樣)。其實所謂的公開課,才是最遠離真實課堂的課!


每學期山村老師所在的縣每學期都會搞各種各樣的公開課賽,看上去好像是在搞教學,但實際上就是在賣弄表演。每一次課賽,任課教師提前一天就會到課賽所在學校,把自己之前精心準備的導學案發給學生,班主任也會很配合的要求學生把內容背得掉!或者到時候老師提問時照著導學案的答案大聲讀出來。有的老師如果認識該學校的人,還可以借班提前“磨課”。如果是在本校,那更是提前一個星期天天“磨課”,然後教研組討論不足之後修改,然後再“磨課”,直到大家都覺得可以後才停止。像這樣的課,有時候純粹是為了取悅所謂的“專家”評委,這已經嚴重的脫離了現實課堂,一點意義也沒有。


說句不好聽的話,天天都在搞教學改革,一開始是吵得比較熱的杜郎口教學,搞了一段時間後覺得不切合實際失敗了,再到現在的洋蔥教學法,也沒法現把教學成績提高。唯一的“好處”就是把教師們搞得不會教學了!

就拿參與式教學來說吧,學生的基礎不一樣,你要讓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但有的學生基礎差,而且自主性又差,讓這類學生全員參與進來有點不太現實。城裡學生可能搞起來很順暢,但農村學生對於學習習慣的培養基本沒有,小學老師不培養,上了初中三年你卻讓他們突然改變這是不太現實的。學習好的會主動參與進來,但絕大多數都是學習差的,你把時間拿給他們討論,那只是讓他們有了更多的聊天時間而已!


總結語:用鄧小平的一句話來講:“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耗子的就是好貓”。用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不違規違紀,能把學生教好的才是好方法,整天整一些花架子無用!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見!對於中小學公開課,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各位留言吐槽!


山村老師看教育


同意!參加公開課的老師各種研課磨課,四十分鐘一節課搞半年多一年,幾點幾分誰舉手幾點幾分誰討論都是精確了的。然後拿著去比賽,一用好多年。平時講課真照著這速度備課,一學期的課能從入職講到退休😂印象有次聽一個大受好評的公開課預彩排,發現學生裡莫名其妙多幾個穿西裝皮鞋梳油頭拿講話稿的人。大家都議論紛紛,老師硬頭皮演,說“下邊我來隨機抽幾個同學”,抽一個站出來個西裝的,最後抽完全是穿西裝梳油頭的😂後來發現是老師教學設計中有個即興辯論,結果預先安排的“被抽中“學生只記得辯論了,強行加戲搞了套辯論正裝。

現在不少學校出了這種專講公開課的名師。人的時間都一樣,你大半年的時間準備一節課,到處講。剩下幾十節課只能隨便湊合。有老師這邊拿獎到手軟,那邊學生評教常年名列後排。


榴石堂主


我覺得這是被現在制度下逼的,更願意相信這不是出於老師的初衷。

這種公開課提前演練多次的問題應該是每個學生和每個老師都知道的吧,是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為什麼老師要這樣做呢?因為上好公開課和自己,和學校都有利益關係,所以所有人都默許了這件事的存在。

記得最清楚的是我上小學5年級時候數學老師的公開課,提前很久就開始練習,誇張的是為了這堂課還把我們的座位調整了,老師和學生提前約定好怎麼舉手,怎麼回答,包括那個問題有誰回答都是事先約定好的,最終結果是老師得到表揚,最後代表學校出去參加比賽,據說那堂課被評為示範課。

其實我更願意相信這也是老師被逼無奈的事情,別的地方的老師我不太清楚,我們學校的老師上公開課一般都是領導安排的,都是帶有某些目的性的,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出醜嗎?不能,所以只有提前演練,把公開課當成話劇來演。

這是我對公開課的一些看法,僅代表我個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見,可以留言討論哦!


然規教育說


中小學教師上公開課不可否認有表演的成分,但每堂公開課都凝聚著老師的智慧和汗水。現在的公開課,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採用多種教育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老師的能力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戰,老師也會借鑑名師的上課模式,取其精華,去其糟泊。

我有幸參加過市級公開課比賽,榮獲一等獎,結合自己的情況,談一下感受吧。要上好一堂公開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不是像某些網友所說準備一個PPT講下去就完事。公開課的題目一般是由主辦方根據學生上課進度選定,老師根據選定內容寫出教案,突出重難點,再根據教案內容製作PPT,儘可能的選用教材上的圖片和文字。PPT製作完成後,準備好相應的教具或者實驗器材。接下來就是將公開課的內容在班上進行試講,請相關學科的老師參與聽評課,學校評委會對老師的公開課進行點評,針對做得不足的地方,評委會提出改進意見。包括重難點是否突出、課堂氛圍的感染力、時間分配是否合理、師生互動情況和老師的肢體語言等。



參賽選手會根據評委的建議重新審視這堂課,將試講中不足的部分進行修正。然後進行第二次試講,老師會把上課情況全程錄製下來。學校評委再次對老師的上公開課的情況進行點評,參賽選手觀看自己上課視頻,針對出現的問題再次修正。


參賽選手也要預防上課時出現的意外情況,特別是實驗操作,如果實驗失敗,一票否決。記得我參加一次區級公開課,給學生講"大氣壓強",在演示實驗時,由於沒有排盡皮碗裡的空氣導致實驗失敗,我馬上給學生解釋,剛才的操作是很多同學容易出錯的地方,同學們知道原因嗎?有同學舉手示意老師,我請同學到講臺來說原因,並讓同學現場演示,邊講邊指導,學生實驗成功,我讓全班同學鼓勵了他,課堂上達到了新的高潮。這就是老師的應變能力,要能夠及時處理公開課上出現的意外情況,讓別人看不出破綻,還以為是老師故意設置的一個教學環節。

中小學教師的公開課,雖然有表演的部分,但更多的是能力和素質的體現。他們的辛勤付出值得我們尊重,表演更能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


Lance課堂


本身上公開課就不是什麼好事情,全部都是作秀而已。如果讓一個名校的老師每天都像公開課這樣子上課,沒用多久,他可能就死於非命了。上一個公開課要準備的事情實在太多啦!而他們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不切合實際的。其實就算是名校的學生,他們基本上上完一節課之後也沒做什麼筆記,他們用的都是高科技沒錯,但正因為高科技,他們聽的很多內容都是過場的,很多場景都是一閃而過,連做筆記的時間都沒有。以前我有學生到了名校的高中去讀,就提出過這樣的問題,這樣子上課還不如以前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來的有效果。

其實現在整個教育界都是這樣子,習慣了浮誇的做法。三天兩頭就搞一次校內的公開課,一個月半個學期就搞一次區的和市的公開課,還有什麼同課異構,什麼優質課比賽,搞得風風火火的,勞民傷財。其實名校的學生基本上如果老師負責任的話,用什麼方式去教都是一個結果優秀。如果是下面九線的學校,你就算用發射宇宙飛船的那個高科技去教他們,他們一樣都是三四十分的平均分。所以教育界的那些所謂的公開課都是自吹自擂互相吹捧而已,只是他們做也好,不做也好也不會影響到民生,你在外面看到他們搞得風風火火的,不懂的人也不會去說他們,內部的人也需要他們做這些事情來領功呢,所以這些東西以後都不會停止的,而且會越搞越火。


中小學英語精修


中小學教師上公開課就是一場話劇表演?說這話的老師你見過真正的話劇嗎?

多年前,在千人大禮堂曾聽過一節語文課,上課的是一美女,身材高挑,長髮飄飄,那節課上的非常精彩,載歌載舞,有動聽的音樂,有動人的朗誦,有生動的表演,課件華麗,美不勝收。課後,來自外地的專家評課,那位專家是教材的編寫者,徐娘半老,從沒有上過課,她僅有的上課經歷就是在教師進修學校短暫的教師培訓,她面對女教師的課堂,慷慨激昂,痛心疾首,彷彿有一種捨我其誰的重任在肩:我看了這課,真的很不理解,教師為什麼要頻繁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內容,為什麼要蒐集這麼多的課外資料,你看看我們課本的插圖不都有對內容的詮釋嗎?放著這麼好的資源不用,而用一些網絡上的蒐集到的資源,這不是畫蛇添足嗎?我們的語文課到底往何處去?

話音剛落,千人的禮堂,掌聲雷動,聽課的教師紛紛鼓掌,表示對專家觀點的認同!這時本來在專家一側靜靜記錄的那位女教師,一下抬起了頭,她看著臺下的老師,眼睛裡充滿了不屈的勇敢和不解,亦或者有一種憤怒和鄙視!



對不起,我也是鼓掌的一員,當女教師抬起頭的那一刻,我有點心慌。不知為什麼,內心竟然突然升起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多年以後,當我也屢次登上各種優質課、觀摩課、公開課的講臺,去做課,作報告,我才深深懂得了那位女教師的目光。那種目光裡其實是一種辛苦付出後的無怨無悔的霸氣,是對於臺下鼓掌老師的鄙視!

所有出過課的人,可能都深有體會,每出一節課,都會從身上扒三層皮。

記得不久前接到到外地出課的任務,當時正好在醫院陪孩子打針,當我掛掉電話,我馬上拿出手機,搜索到所要講的課文開始備課,我先將課文吃透,上網查找了關於這節課的所有的資料,結合課程標準,確立教學目標,最前衛的語文教育教學理論,一篇篇地看,設計教學步驟和教學策略,特別是教學策略的設計和教材的解讀,必須見前人所未見,發前人所未發。別人用過的策略我是絕對不會再用的,說實話,整整兩週的時間,除了上班上課,我的心思全部用在了這節課上。兩週後,在千里之外,課獲得了成功!當人們激動於學生的精彩的表現的時候,沒有人想到為了激發學生們的思維,這節課付出了我多大的努力!

我一同事,年屆五十歲了,前段時間參加了教學能手評選,每天備課到凌晨一兩點,看她的眼睛眼皮發緊,眼珠紅紅的,那段時間,整個人都憔悴了很多。她說:上一節課有多麼的不容易,上過公開課的人對於課絕對有很深的體會。

我的另一個年輕的同事,孩子剛剛三歲,出一節觀摩課,每天下班後走的很晚,等孩子睡覺以後,備課到凌晨。出課的那天,她是哭著出門的。



對於每一個老師為了教學所付出了勞動,我都懷有深深的敬意。

很多的老師認為,觀摩課、優質課與平時的課堂不一樣,完全是作秀,根本就不實用。其實錯了。觀摩課、公開課有其特殊性,肯定與家常課有所不同。

1.觀摩課、公開課有前瞻性。公開課的任務就是以課的形式,將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展示出來,供大家觀摩和借鑑。每次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的變化都會引起老師們的諸多的不解,對於教育觀點和理念怎麼理解,到底怎麼在課堂上操作,大家也渴望能夠通過真實的課堂呈現出來,於是觀摩課和公開課就應運而生,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代表著當前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平時的課堂肯定有所不同。

2.完美性。作為一個經常上公開課的老師,我承認每一節公開課我都會用心的準備,精美的課件,別出心裁的教學設計,新穎多樣的教學策略,這些都要好好的考慮,它比家常課的付出不知要多多少倍。

為什麼這樣?這是對教學的一種鑽研也是對聽課老師的尊重。打個比方,平時你可以在家裡比較隨意,但如果有客人要來,你要撒水掃地,沏茶果盤,精心準備一番,向別人展示出你良好的一面,這是對來客的尊重。觀摩課、優質課也一樣,上課的老師力圖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有錯嗎?一點錯都沒有!如果讓你當眾講話,你是不是也要準備一番,是不是也要精心梳妝一番,想展現出自己良好的一面,如果蓬頭垢面,風塵僕僕,衣衫不整,語無倫次,作踐的不但是自己,也是對所有聽眾的不負責任。



3.人們對公開課的期望不同於家常課。儘管很多人口口聲聲說希望聽到家常課,其實內心還是希望聽到一節精彩的與眾不同的課。這就像人們總是口口聲聲說粗茶淡飯最養人一樣,其實當面對海參鮑魚大餐的時候絲毫沒有抵抗力。

我認識一個區教研員,不是上課出身,但足夠平易近人,聽了老師們對公開課的意見以後,發誓要改變觀摩課、公開課的現狀,他強調必須把觀摩課上成家常課,堅決拒絕那種作秀課堂,對於原先觀摩課中的一些做法做了深惡痛絕的修改。他以為肯定能夠贏得聽課老師的芳心。以前這個縣幾乎每屆優質課評選都有從大市衝到省裡的老師,結果他當上教研員以後,連續四屆,(優質課每兩年舉行一屆)沒有選手勝出,並且現場老師打分都很低。最後不得不反思:原來教師自身的素質,精彩的設計還有精心的準備,是優質課當中不變的法則,這是作為老師都應該努力追求的。

聽課的老師調好課,請好假,總不能去聽聽課,總不會期望聽幾節家常課吧,如果那樣,還不如自己不來聽課呢!

作家梅子涵說:公開課就是一種秀,是老師展示自己的舞臺,我喜歡這種秀。此話有點過。

但從一個側面說出,能夠秀的也是需要一種勇氣和力量。

有人說,公開課就是一場話劇表演,我想說,你瞭解話劇嗎?你知道話劇演員所付出的努力嗎?前兩天,本地的大劇院組建話劇社,招募業餘話劇演員,據說瞭解,沒有一個老師入選。你還說,看公開課就是看一場話劇表演,美得你!!


語文在線


還是有不表演的,去鎮上外校上課,不備課,不選學生,不做任何準備,因為沒有準備課件,故意上課前把電腦電源偷偷撤扯掉。然後上了一堂教研課。一堂小學四年級作文課。聽課老師一致好評!孩子們對這個老師印象深刻,小升初後到了這個老師所在學校都能一口喊出老師名字!


鄉村二肥


個人感覺初中和高中的公開課更多,每次都要選班級,選學生,安排好哪個問題由哪個學生回答,甚至還要有備選的學生。

記得高中的時候公開課要去一個特殊的教室,裡面有各種攝像機和收音設備,連教室四周的牆也都做了隔音處理。初中就更誇張了,提前一天要先試講排練一遍,然後班主任不停的講公開課的重要性,到了當天那節課的課間甚至不能去廁所要提前在教室裡坐好。然後老師會拿出和以往不同的狀態,傾盡自己的熱情,甚至還要做好表情管理。所以那時我覺得這些“表演”十分有趣,而且公開課講的大都是已學習過非常基礎的東西,根本不用聽,我一度還比較喜歡上公開課。

印象裡一次初中班主任發飆就是因為公開課的表現不好,當時沒被選中留在班裡上自習的學生都一臉迷茫的看著大家為啥垂頭喪氣的回來。之後班主任就嚴厲的訓斥了一番說數學老師因為信任我們班都沒有用自己班裡的學生,你們就這樣表現,一點也不積極什麼什麼的。

從那時起大概就知道公開課絕不是那麼簡單的一節課。老師要如此準備,一定是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例如評優秀教師,和一些教師比賽,教師考核。所以一定會要求這節課做到最好,那麼一定就得特意挑選,提前安排,現場表演,如此一來“演一場公開課”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即使老師可能並不情願,但也是無奈之舉,沒有人會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

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從一個方面講老師,學生都是受害者。領導們需要了解老師們的教學水平,但又沒有時間和精力紮根在學校,就只能通過特定的一節課來作為考核。即使這樣浮於形式的考核大家都知道沒有意義,但卻又不得不做。還有很多公開課是為了老師間相互交流學習,但這樣表演大於內容的公開課又能學到什麼?倒不如紮實自己的業務知識,紮根於課堂本身來的實在。雖然公開課的初心可能是好的,但現在也已經變了味道,成了一場教學表演秀。

教學本就是一件神聖的事情,尤其是對未成年的學生們,學校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多少的影響孩子。不要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弄虛作假,做人還是要真一點。



ZXYZZX


都是認認真真做假!九幾年轟轟烈烈搞課件比賽,當時電腦尚未普及,我們都不夠半瓢水,其他老師可想而知,有的連電腦都不會開就參加比賽,我們就在旁邊操作。當時能作課件的人基本都是廣告公司和電視臺的,獲獎作品大多來源如此,不便宜哦!後來我們就慘了,學校要求我們製作課件,也有個人求你幫忙,最終別人得獎與我們無關,別人沒得獎我們有罪。(我們:教電腦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