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房似锦卡里只剩57元,原生父母的“情债”该不该子女还?

《安家》最近热30播,房似锦的原生家庭情况也逐渐显现出来。

剧情回顾:

第30集,房似锦父亲出了车祸,撞死了人,潘贵雨打电话给房似锦,让她把所有钱都打回来。房似锦把全部的钱带回来给死者家属,卡里只剩57元。原来是潘贵雨告诉车老板雇的那些人,只要围住房似锦爷爷,就会有人送钱来。

房似锦回到上海,看到她狼吞虎咽吃掉两大碗面时,我感慨颇多。

就本身这件事而言,家中有难,作为唯一有文化、能赚钱的房似锦,应该回到家帮忙处理这件事。先不管她有没有能力,她回到家尽全力解决这是她本该做的事情。

但是母亲潘贵雨的行为,却丧失了一位母亲该有的水准。这个眼里只有钱的母亲,竟然拿她的爷爷的生命安危,来换取房似锦的妥协,这样的母亲令人不齿。

她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房似锦,从内心接纳过她,只是把她当成"提款机"。

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尽力帮助家庭那是理所应当,但不能太过分,而潘贵雨这些行为,令作为女儿的房似锦内心很崩溃。

那么,作为子女,我们是否要像房似锦一样,即使倾尽所有,也要还家庭的这些"情债"呢?

下面我从几方面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安家》房似锦卡里只剩57元,原生父母的“情债”该不该子女还?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是道德绑架,就事论事是关键。

家庭中,很多父母认为子女能力大者就应该多贡献,否则就是对父母的不孝,对家庭不照顾。

剧中的潘贵雨就是这样的心理。

弟弟上学给房似锦要钱、弟弟谈女朋友给她要钱、弟弟买房还给她要钱。

她认为房似锦作为姐姐应该这样做,事无巨细,都得做到位。

她不做,就是无理,就是对弟弟的不照顾。

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道德绑架,是潘贵雨给房似锦几乎洗脑式的思想灌输。

对于孩子比较多的家庭而言,哥哥照顾弟弟妹妹,或者姐姐照顾妹妹弟弟,这些是正常的情感表达。

但此照顾而非彼照顾,是建立在独立的个体基础上而言的。

《安家》房似锦卡里只剩57元,原生父母的“情债”该不该子女还?

作为独立个个体,我们有权根据情况,选择我们自己的帮助方式。

俗话说,帮急不帮穷。

房似锦帮弟弟交学费、付首付已经是作为姐姐非常好的表现了,完全是合格的。

但潘贵雨变本加厉,还让她给弟弟补齐房款。

这就非常过分了,从严格意义而言,弟弟房家栋已经成年,他完全是可以凭自己努力赚钱还房贷,而不是让潘贵雨去找姐姐。

从这件事而言,我认为房似锦不该给他弟弟补齐房款。

所以,帮衬家庭不是不可以,但不能道德绑架,而应该就事论事,商量着来。

即使血缘关系,也应该理性对待,而不是像潘贵雨一样撒泼耍赖。

处于家庭中的任何子女,还情债是情分,不应该上升为道德绑架和人格高度。

《安家》房似锦卡里只剩57元,原生父母的“情债”该不该子女还?

还父母情债、孝顺父母是平等的情感回馈,而非以道德绑架的"奴孝"。

我认为合理的家庭关系,是父母和子女朋友般的关系。

父母养育子女,让孩子成长,学习,独立。

子女也有义务和责任孝顺父母,给予父母物质及精神的支持和安慰。

这是正常的关系。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于家庭中,但也是共存形式下的独立个体。

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这些情债,是基于我们内心的情感回馈。

而剧中的潘贵雨,却时刻拿这个以此威胁、羞辱房似锦,让她产生羞耻感、逼迫她妥协。

甚至不惜伙同不明事理的张乘乘拍不实视频上传网络,最后闹得房似锦被停职。

在一出出这种事情下,房似锦的孝变成了一种"奴孝"。

《安家》房似锦卡里只剩57元,原生父母的“情债”该不该子女还?

她不断地付出、金钱也好,感情也罢,一路委曲求全,沦为道德的奴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母亲的潘贵雨,以这种形式来逼迫女儿尽孝,是非常不对的行为。

试想一下,房似锦以后也要结婚,如果她当了母亲,她会以怎样的方式去对待她的孩子,想想令人后怕。

所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情债子女会报答,但不能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去做,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父母是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做的。

但同时也别忘了,原生家庭我们和父母关系是处于平等的情感共处方式,切不可因为孝,而沦为道德的奴隶。

《安家》房似锦卡里只剩57元,原生父母的“情债”该不该子女还?

写到最后:

自古情债最难还。作为新实际的我们,应该具备独立的思考意识和认知水平,面对家庭、面对父母、面对兄弟姐妹,帮衬是我们该做的。

但仅仅是出于情感的回馈和表达,而非被道德绑架。不论你有没有能力,不管你处于什么社会身份,凡事尽力而为,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了。

毕竟,我们生而为人,也应该好好过一点自己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