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有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一些平庸鄙俗的人卻青雲直上?

笑看人生189178


為什麼說不少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而平庸的人卻青雲直上,對於這樣的現象自古以來就層出不窮,因為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都是需要在組織中工作的,能力是一個人升職加薪的重要依據,但它並不是唯一的依據。

組織是人構成的,處理人際關係的課題是很重要的

有組織的地方,就有人際關係的課題,總有人說對事不對人,但真正能夠做到對事不對人的人,真的很少,我們普通人都是對人不對事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第一印象很重要,因為首因效應的存在,所以我們在重要場合都會盛裝出席,甚至提前瞭解將要見到的重要人物的喜好,根據對方的喜好對自己的服飾和處世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

在《康熙王朝》中,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他每次有求於孝莊皇后時,都會處心積慮的找稀有的花花草草送給孝莊,而孝莊就是特別喜歡種花種草,對於吳應熊送來的東西,她甚是喜歡,所以每一次吳應熊來看她,她表現得都那麼親切。

同樣是這部劇中的一個人物,姚啟勝,他不稀罕功名,也不求榮華富貴,他絕對是有能力的人,但被放在養馬場好多年,他有學識,有能力,有魄力,但他從不屑於跟別人搞人際關係,他永遠都是直來直去,就算是見到康熙身邊的非常紅的太監,他也不放在眼裡,康熙用他是因為他確實有用,但同時他絕對不想把這樣一個冥頑不化的老頭子,放在自己身邊。

每個人價值觀不同,追求的東西也不同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儘管很多人說,人和人之間的相同點要遠遠超過不同之處,在面對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選擇,甚至是不同時期的同一個人,面對同一件事也會有不同選擇。

就拿問題當中的這個重用來說吧,人們對重用這個詞認識也是不同的,有人追求金錢,有人追求權力,有人追求的是自我超越。

也許有能力的人,追的就不是世俗中所謂的重用,升官發財,而是為了磨練意志,雖然對於現在我們很多人來講,這種人存在的可能性都很小,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

這世界上不存在一條絕對正確的路,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當下的現狀,內心的價值觀在做選擇,組織中的決策者也不例外,他們不認用有能力的人,有他們自己的依據,這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

去到合適的組織,自然就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

倘若一個有能力的人在公司得不到重用,其實他是沒有必要怨天尤人的,說明你跟這個公司的文化不契合,你可以選擇按兵不動,也可以另擇良主。

這世界沒有人能真正傷害我們,除了我們自己。總有人覺得自己沒有碰見伯樂,實際上伯樂不一定正在找千里馬,千里馬也可以經常在街上溜溜,讓正在閒逛的伯樂發現自己。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有選擇的,只是很多人放棄了選擇權,非要呆在不適合自己的環境,困住自己。

不過退一萬步說,找到適合自己的公司很重要,倘若暫且沒辦法換公司,就積攢實力,等到時機成熟再跳槽。


芳芳沒想到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因為在已確定的環境,空間,領導位置很少,而熟奚技術,業務不止一人,所以在出現空缺時就會出現競爭,歷史上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如此。但為什麼往往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往往會被排斥,而一些勢利小人會上位。原因只有一個,不聽使喚。在很長的時間裡,選人,用人並不需要所謂群眾參與,而是少數人在少數人中選拔,在任者當然不願意選拔有潛力,有能力的人上位,因為一則不聽使喚,二則一但上位會大刀闊斧改變現狀,會讓自已失去即得利益。所以壓制人才,打擊人才,才能保住自已和小團體利益,近親繁殖,唯我所用成為官場弊病。因此,現在已有多項政策,法規給予限制。但因為種種原因,這種情況仍會存在,所以加強管理,監督,釆取選舉,公示和官員交流是有效方法之一,至於有才華,有能力的人也要自省,不可持才傲物,要接地氣,才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用戶東北一老翁


為什麼很多有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一些平庸鄙俗的人卻青雲直上?

這個問題看上去很難理解,因為在我們看來,公司要取得發展,當然要用有能力的人,放棄一些平庸的人,但現實生活卻與這樣的狀況完全相反,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我們把公司用人的本質剖析清楚,再把有能力的人和平庸的人特質給瞭解透徹,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那些青雲直上的人是平庸鄙俗的人了。

一、公司用人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公司用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不看表面現象,而是從深度去綜合考慮,我們可以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闆,你喜歡用什麼樣的人?

有人可能會說,我當然是用那些特別有能力的人,那咱們就來做個假設,整個公司都是特別有能力的人,公司發展幾十年會變成什麼樣。

很遺憾,公司可能發展不了幾十年,那些特別有能力的人,有一個問題所在,就是過於自大,性格、情緒、協調能力常常不足,這會直接導致公司的管理崩盤,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聽說的,動不動就情緒化行動。

這導致整個公司變成了由無數單獨個體組成的組織,這與公司的本質是完全相反的,所謂公司就是所有人有共同的願景,朝著一個方向努力,個人不是個人,而是我們,只有這樣公司才能走得遠,但如果變成了無數單獨個體,每個人走一個方向,這公司肯定沒法做下去了。

通過這樣的假設演繹法,你可以看出來,公司用人的本質是這個人一定要以大局為重,能夠服從公司,與整個組織一起朝一個方向努力,這樣公司才能長久的發展。

那接下來,我們再拿有能力的人與平庸的人,通過公司用人的本質去進行分析。

二、為什麼很多有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一些平庸鄙俗的人卻青雲直上

有能力的人,在這種情景下看來,一般是指智商超過常人,工作能力相當優秀,平庸的人,一般是指智商普通,工作能力也普通的那一類人。

如果整個公司都在重用那些有能力的人,事情會變成什麼樣在第一部分已經說了,會把整個公司破壞掉,所以從公司用人的本質來看,那些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確實是在情理之中,那為什麼平庸的人卻又能夠青雲直上呢?

平庸的人雖然各方面都很普通,但協調、情緒、性格都還算比較穩定,能夠順著上級的意思去執行,不說能夠做得特別出人意料的好,但卻總是能夠穩穩當當的保證公司的順利運行,這與公司的用人本質是完全相符合的,領導、董事會也都很開心,為了激勵這類人更加忠誠,表現的更好,當然就會不停的獎勵這類人啦。

這其實給了我們一個啟發,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在職場上,升職加薪這件事不是由一種或著幾種能力去決定的,而是由綜合能力所決定。

你現在普通沒事,只要你對公司忠誠,並且去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最終青雲直上的是你,不是那些所謂看起來很聰明牛皮的同事。

三、咱們都看走眼了

還有一種可能,是我們看走眼了,有一句話叫做大智若愚,也就是那些看上去很聰明的人,其實在各個方面做事都做不好,聰明只是看上去罷了,而有些人看上去反應慢,很平庸,甚至愚鈍,但其實是有大智慧的人,這樣有大智慧的人公司會不用嗎?

有人可能會有疑惑,你剛剛不是說了能力太強的人公司一般不用嗎,阿胖想說所謂能力太強其實比大智慧差遠了,大智慧是懂得審時度勢,明確自己的處境,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的,就比如這類人到一個公司,他不會憑藉自己的能力去根據自己的想法做些什麼,而是會分析外界的需求,公司需要什麼,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讓自己調整成公司需要的樣子,先去適應規則,等到自己足夠強大了,再去改變規則。

總結:

為什麼很多有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一些平庸鄙俗的人卻青雲直上

因為很多情況下,平庸的人比較符合公司的用人本質,而能力強的人其實沒有那麼符合公司用人的本質,或者說我們就看走眼了,有些人看上去普普通通,其實深藏智慧。


阿胖:今日頭條簽約作者,專注自我提升·閱讀·思維,每一篇文章與問答都是乾貨滿滿,如果你的問題,在我頭條號裡找不到答案,那就算我輸

阿胖讀書


這個事,就特別推薦看曾仕強的講座了。曾教授,對這個有個專門的論述,我很認同他對中國人文化的理解。中國從來不缺有能力的人,尤其是現在,很多人不懂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基礎,所謂認為自己有能力,不過是業務能力和技術能力,做事能力。但其實呢,中國人講究做事先學會做人。就像曾教授說的,很多人有能力,但不一定有本事。中國人最愛說一個人有本事,什麼叫本事,是能夠發揮別人的能力,同時展示自己的能力。為啥有些業務能力很強的人,往往會做不好領導?不會帶團隊?因為他們能力太強,看手下都不滿意,你想想一個領導,看手下費勁,他能帶好隊伍?我覺得,有能力,可以在職稱,職級上很好,但職務不一定大,那些技術能力型領導吧,可以當技術方面主管,但未必能領導手下,未必有管理能力。所以,那些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卻得不到重視的人,不妨先學學做人,學學管理,提高情商。


想當少年的大叔


【雷哥觀點】首先這種提問是片面的,好比同樣買彩票,為什麼有的人能中獎甚至是超級大獎,有的人一直顆粒無收;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但不是絕對的,是少數不合理甚至還可能是“合理”的現象。


  1. 有的人有能力,但是情商低、脾氣臭

雷哥在之前的答疑時提過,有的人能力很強,但是心氣很傲,脾氣很差的話,很容易讓領導的權威力受到威脅,影響整個團隊的穩定性,也更有可能不受領導的重視。


前幾天,雷哥看了一部韓國電影,名為“南山的部長們”,裡面的男主角中央情報部的金部長能力突出,但是一身正氣,面對老大的不當行為,多次毫無避諱地諫言,雖然用心良苦,但是脾氣過於暴躁,也不照顧老大的顏面和情緒,另外跟其他高層關係也不融洽,最終遺憾收場。

2. 有的人能力平庸,但是很“有一套”


1)能說會道,也是一種能力

有的人能力一般,但是很有“手段”,能察言觀色,八面玲瓏,思領導所思,想領導所想,對內部、對外部也是交際搞的很好,這種未嘗不是一種能力,有時候職場是這種能力也是不可小覷的。當然有一部分人比較鄙俗,可能會通過離間術等相對不地道的手段,但是短期內也是有打勝仗的時候。


“南山的部長們”裡面,有個總統身邊的警衛室長,文化水平很低,但是很會察言觀色,也會拉攏人,所以一直得到上司的寵信,使得他一度處於“職場”老二的地位,讓老三金部長一直處於邊緣化。

2)有背景有人脈,也是一種實力

有的人平庸鄙俗,但是奈何人家有背景,這種背景足以讓他穩穩立足公司。這種情況下,在職場中是存在的,也是需要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畢竟有人託父母的福,在人生起跑線上就是領先的。


雷哥一個朋友,一開始不理解部門一個同事有點好吃懶做,來公司基本都是混日子,為何開了那麼多人,一直沒有開除這個同事。後來慢慢才知道,這個同事的親戚就是集團人事部的老大。


3. 不要過分看重小概率事件

朋友提問的這個問題,雖然職場中是存在的,但是並不是普遍現象,畢竟沒有那麼多人都是有關係有背景的人,也沒有那麼多人都是一路靠著一張嘴就能一路綠燈,大多數人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得以發展的。


4. 省去抱怨和憤憤不平的時間,多提升自己

不管是社會上還是職場生活中,都有一些看似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我們可能會偶爾抱怨,但是要避免一直沉浸在憤憤不平的情緒裡,改變不了的外界,就不要一直抱怨,而要改變下自己。


能力不足,就要利用瑣碎時間自我提升;情商不足,脾氣不好,就要多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多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太沖動,不要讓情商成為自己的短板和硬傷,學會照顧領導的情緒,多為領導換位思考,多學習溝通的技巧。

最後,你再有才華,再有能力,但是很難做到無人可替代;真正的人才,不僅需要有能力,還需要有說話的藝術,懂得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性格決定命運,三觀正,有能力的人如果一味恃才傲物,難以駕馭,非大格局的領導是不敢重用也不願重用的;如果自己沒有背景沒有人脈,那就靠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不錯的交際水平,給自己開闢一條平坦的職場之路。


雷哥office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了一句話:在中國,有99%的人都認為自己懷才不遇。


對照這個問題,我感覺這句話問題並不大。


在這裡我不想就題主的問題有任何褒貶,但是其實這個題目的一個關鍵問題是:


你如何定義“能力”。



能力從大類來說,實際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形的能力,一種是無形的能力。


大多數人在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時候,(除了王思聰這種自帶資源的之外),能夠修煉的能力,大部分都是有形的能力。


比如如何做好一個表格,一個PPT,一場演講,一份數據分析,一個項目管理等等。


這些能力的特點是,有相對準確並可靠的學習路徑和方法,只要你願意,只要你努力,只要你足夠積極主動(並且智商不低),情商OK,遇到貴人,你就可以通過學習而學會。


所以進入社會的大多數人(某些企事業單位我確實不熟,不能亂說),尤其是進入大公司的人,在今天的社會,會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快速的學習這些有形的能力。


以我來舉例,我畢業的前三年,在一個大公司裡,做的是產品營銷經理,雖然我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我還是學到了邏輯思維,表達,表格,演講等能力,這些能力是眼睜睜看得到的。並且因為這些能力,我確實受到了周圍人的認同。


三年後我進入移動互聯網,同樣,作為一個剛入行的產品經理,我有幸受到了教科書式的產品經理的訓練,再加上有大廠工作的加持,讓我在三年內產品經理的技能也有自己的眼睛看得到的提高。


這些都是有形的能力,我也曾經因為這樣的提高而膨脹過。


直到後來我創業,我才發現問題,那就是:


你曾經賴以提高的路徑,會侷限住你的眼界,除非你及時發現,並且主動打破它。


以我從過去創業合夥人的角度來看,我在公司裡,不僅僅處理過公司產品方向以及產品細節的問題,我還處理過同事家庭夫妻關係問題,我還處理過同事家庭因為孩子的成長焦慮而產生的問題,等等。


我還焦慮過公司那麼幾個人,是不是足夠穩定,以及如何每天早晨一醒來,面對的都是公司的不確定性,但是還是需要在這麼多不確定性之中,絞盡腦汁尋找確定性。


我沒有辦法描述的更精細,我只能說,任何一家公司,在最高層,每天面臨的問題,絕對不是確定的,按照年度的目標往前走,就一定可以成功。越到最高層,越會容易變化,而每天,這些人都會在變與不變之間來回徘徊。


只不過這種徘徊,往往不會傳遞給下面而已。


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最近一段時間,我做了一些幾個公司的資源整合的事兒,這裡面有杭州系的電商公司,內容製作公司,清華系的研發產品公司,以及偏明星的經紀類型公司,這幾個月,我一直努力做的事情,是一邊快速又高效的與每個公司的老闆(CEO+股東)定方向和戰略,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快速調整,一邊又將其轉化為相對穩定的團隊目標和方向,保證團隊的成員不會在這些過程中有迷失。


你說這個過程中,是一份表格,一個PPT,一場演講,某個可見的技術可以達成的麼?


或許是,或許不是。


比如為了合資公司的發展,為了平衡股東的關係,我必須採取一些方法(而這些方法不是套路式的)。


當然,最終成型到團隊成員層面,一定是他們現有的有形的能力可以達成的。


我說這麼多不是想說我做的有多好,我想說的是,對於一個在這個社會上不斷生存的公司來說,它永遠會面臨問題就是,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


而這個公司裡,必然有一些人,會負責判斷“什麼該堅持,什麼該放棄”

同時,也有一些人,會負責更好的堅持,更好的放棄。


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的所謂能力,可能不是我們眼中狹義的能力。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一個公司裡的老闆,叫了自己的小舅子當二把手,這個小舅子一點本事也沒有,但是隻要小舅子來公司上班,那麼老闆的老婆就不會和自己鬧,老闆自己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的發展(而不是處理家庭問題上),這個小舅子就有了“無形的能力”,只不過這個能力不是他後天培育的,而是先天的。


你可以把這種能力叫做資源,叫做人情,叫做裙帶關係,沒關係,但這就是公司。


公司的第一要務,是發展,是生存,而不僅僅是聚集一堆“有狹義能力”的人。


《康熙王朝》裡面有一段對話:


康熙的侍衛對納蘭明珠不滿,給康熙說:


皇上,奴才看著納蘭明珠是個小人,油滑得很,不像伍次友是堂堂君子,清澈如水。


康熙笑了笑:你說的沒錯,納蘭明珠是小人,如油。伍次友是君子,如水。

但是作為皇帝,既要用小人,也要用君子。

你炒菜,也不能只放水,不放油吧?那菜還能吃麼?


說到這裡,我不是為公司裡那些看似沒有“能力”但是還“尸位素餐”的人辯解。


但是我想說的是,從公司層面自上而下的看,老闆需要的人,能力素養真的不一定和題主的思維一樣。

老闆可能需要能幹活兒的人,也需要愚忠與自己的人,甚至甘願替老闆做一些dirty work的人。能幹活兒的人,保證公司發展,愚忠的人,保證公司遇到坎坷也能有人在,能替老闆做dirty work的人,能夠保證老闆的在公司的形象。


我對這樣的現象沒有褒貶,我只是在描述一些客觀事實。


我們不要想象老闆神目如電,絕對光明偉大正確,老闆是個人,不是個佛像。


但是,以現代社會的發展,基於公司的競爭,社會的優勝劣汰,從宏觀上來說,公司會越來越趨向於高效率,透明,學習型組織,才能面對越來越殘酷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未來“尸位素餐”的人會變少,但是自己擁有某種資源而在公司裡“看起來沒有能力”可能會變多(因為他們的能力就是資源本身。)


所以面對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與其抱怨“為什麼很多有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一些平庸鄙俗的人卻青雲直上”,不如空杯心態的觀察觀察那些原本“平庸鄙俗但是卻青雲直上”的人,為什麼可以做到這些。


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我們都背會了

但是重點是下面這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能不能學到,關鍵是你有沒有一雙“擇其善者與不善者”的眼睛。


畢竟,抱怨別人平步青雲,永遠都還是別人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就會變成自己的。


我是江南沐雨,《眾神聊齋》作者。


江南沐雨眾神聊齋


西方有一則定律,彼得定律,人常常會升到自己無法勝任工作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