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民謠聽者有三,無助,孤獨,平庸?你贊同嗎?為什麼?

尋找小老弟


一定程度上是贊同的。

無助。平庸。孤獨。

似乎我都佔了。

而民謠最為吸引我的,是它的滄桑感,故事性,淺淡的音律。

不同的音樂都有它自己的受眾。

古典樂高雅,嘻哈rap隨性不羈,流行樂簡單好聽,武俠歌曲磅礴大氣。

其實音樂,無外乎人的具體情感的向外表達,那麼,每一種音樂就承載了特定的情感。

你去看民謠,大多都是江湖藝人似的作者創作出來的,他們需要用簡單的旋律去承載自己俗世漂泊的苦痛,他們需要用簡單的詞語去表達自己在人間的浮浮沉沉。

那麼,喜歡聽民謠的人,大都也具有類似的某種需求。

是共同的情感需求把創作者與傾聽者聯結到一起。

其他音樂種類都有自己的集大成者,比如莫扎特,貝多芬,國內熟悉的陳奕迅,王菲,華晨宇,毛不易,都各有風格。

而民謠,大多是某首歌很火,比如《董小姐》,《成都》等,很少見到誰能單憑民謠奠定自己在歌壇的地位。

因為民謠離生活太近了,離大部分芸芸眾生的心太近了。誰沒有無助過,誰沒有平庸過,誰沒有孤獨過呢?

民謠不能像其他音樂種類一樣進行成熟的商業化製作,它只能從一點一滴的生活裡孕育出來。它只能從一顆又一顆飽經生活蹂躪的心間綻放出來。

民謠是從泥土裡掙扎開出來的花,美雖美矣,但隱有刺痛。一種來自生活的活生生的痛。

音樂有其自己的使命。它誕生來到這個世上撫慰某些靈魂,這一功能是相同的。

不要用它來給別人貼標籤,也別輕易相信所謂的音樂鄙視鏈。

民謠與我們,只是恰好相遇。



獨己Alone


無助 孤獨 平庸

不知為何,聽搖滾也可以孤獨平庸,聽輕音樂也可以無助孤獨平庸。

雖然民謠的無助平庸孤獨多了份由貧窮引起的因素。

取決於人的心境吧,總覺得民謠多了份返璞歸真。但就聽的個人而言,我並不贊同。因為這是一般人普遍的狀態。

就像我自己,也許在某個黃昏,夕陽西下,也許在某個夜晚,萬籟俱寂,忽然就想聽民謠了,彷彿頃刻間那前面多年的苦痛和經歷都一席湧來,一起紛擾著自己。

想想自己總是覺得以後可以事業有成,不落得平庸俗套,可是終究走上了早就預設好的軌跡,無法掙扎。想著以後會找到自己深愛的人,幸福一生,可是卻發現自己似乎失去了愛人的能力。以為自己是天縱奇才,其實不過是多了幾點小聰明。

這個世界殘酷又真是,理想不值一分錢,少年不過是純潔好騙的傢伙,熱血更多隻會換來莽撞與欠考慮。

我們便去民謠裡尋找那份最初的潔白了。民謠的調調大多簡單,歌詞大多直白,吉他彈唱多半直擊人心。

可是你卻又不得不說的是,聽多了一個歌手的民謠總感覺都沒什麼區別。

是啊,那直擊人心的痛楚每個人都只有最深刻的一個,所以民謠歌手很難火很久,他們便很窮,讓他們用理想去燃燒自己的痛苦,再綻放出妖豔玫瑰供你欣賞嗎?

民謠天生就是貧窮的,貧窮必然是無助 平庸和孤獨的。


食貨錄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21世紀開始,受唱片業的低迷影響,很多流行音樂的創作受到掣肘,特別是編曲。同時,經歷了起起落落的音樂圈開始接受那些舒緩的、輕鬆的音樂作品,民謠就是一種。

我理解的民謠聽者有三:有夢、敢想、能闖。這是一群懷揣著詩和遠方且正在勇於行動的一群人,少而精,小且壯。是未來希望的忠實踐行者,他們對於理想中的生活用努力和積極參與推進。他們一點兒也不"無助、迷茫和平庸",我不知道這標籤怎麼來的,可能是很多人還沒了解民謠的精神吧!

聽民謠的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只不過這段故事旁人不願聽,他自己也不願講。所有的往事,所有的情緒又雜糅進了歌詞裡,飄到了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