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二之“新”

历史积淀文化,对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来说,百年峥嵘留下的底蕴之一就是创新——创新即传统,传统即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事实上,浙大二院自创建时起,就已将创新融入了自身血脉之中。因为创新,浙大二院在20世纪初即被誉为“远东最好的医院”;因为创新,浙大二院成为浙江省多个学科的发源地;因为创新,今天的浙大二院再造辉煌,开创了多项全国领先,甚至世界领先的技术;也正是因为创新,浙大二院在全球声名远扬,吸引了诸多国内外取经者。

两张照片定格“融古汇今,中西贯通”

浙二之“新”

第一任院长梅滕更给病人把脉问诊

浙二之“新”

第14任院长王建安教授团队,2019年应希腊雅典大学希波克拉底心脏中心邀请,成功为当地一例疑难高危病人实施了TAVR手术。术中应用第二代可回收瓣膜系统和“杭州方案”,取得良好效果

浙大二院的院史馆里,珍藏着这样一张老照片:穿着西装的梅滕更先生正在为一位穿着长衫的年轻男子搭脉就诊。

18世纪末,西医对中国医学的影响逐渐浓厚,牛痘接种法、西医外科和眼科治疗技术等近代西医学成就相继引入中国,为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西方医生,梅滕更来到中国后,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慢慢学会了中医搭脉问诊,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为患者诊治。这张照片,可以说是“融古汇今,中西贯通”的医学典范。放在当时的年代,这也是中西医学的融合创新。

1881年梅滕更接管广济医院后,在广济医院内开设麻风病门诊和麻风儿童之家。1887年,正式创办广济麻风病院。1914年,广济医院建立松木场分院。 1928年,松木场分院的赫特(Haddow)医生,采用口服大枫子油及肌肉注射大枫子油乙酯两种方法治疗麻风病,近40%患者治疗有效。1947年,著名麻风病专家马雅各(Maxwell)

医生来到松木场分院,采用砜类药治疗麻风病,令广济医院的麻风病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

在那个麻风病令社会闻风丧胆,麻风病人饱受歧视的年代,这是极具历史意义的医学创新。也正是如此,杭州广济麻风病院在相当长时间内被视为中国最好的麻风病医院,也是许多麻风患者的首选医院。

“广济三宝”

成为杭城热议的创新事物

广济医院的成立,不仅开了西医在杭州的先河,还创出了许多杭州第一。在一百多年前,这些新奇的“洋玩意”着实让杭州的街头巷尾热议了好一阵子。

1911年夏,广济医院建立杭州最早的自备电厂和自置发电机,与此同时,还引进了杭州第一台Ⅹ光机并投入使用。

浙二之“新”

发电机

浙二之“新”

X光机

浙二之“新”

自来水塔

当时负责使用X光机的医生并非专业出身,为此梅滕更多方寻觅人才,最终聘请到专修X光机照相术的沃森( W. R. Watson)医生负责Ⅹ光室;后又聘请到经验丰富的苏达立,担任放射科主任,苏达立的加入令广济医院的医疗发展如虎添翼,深刻地影响了后续数十年的发展轨迹。

杭城最早使用自来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广济医院利用英国的制水技术,添置了设备,并建造了一座三层高拱窗平顶带装饰的城堡式砖楼,作为自来水塔,以供应全院之需。

发电机、Ⅹ光机与自来水塔,在当时被称为“广济三宝”。

每条血管里流淌着创新因子

让百年名院焕发强大生机

这样的创新基因让医院不断散发出光辉,让百年名院焕发强大生机。

上世纪五十年代,余文光教授完成国内第一例胰十二指肠手术,开创了中国胰十二指肠手术的先河;石华玉教授在国内胸外科首创椎旁阻滞下肺切除等手术;朱焱教授在省内率先开展颅脑手术;上世纪六十年代,楼福庆教授开始的茶色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治疗的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上世纪七十年代,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断肢移位再植”手术,省内首先开展三例肝脏移植手术,成功抢救烧伤面积达100%、Ⅲ度烧伤74%的病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浙大二院更是全面突破,硕果累累:郑树教授在国际上最早发现两个与大肠癌相关的新基因,揭开大肠癌神秘面纱;彭淑牖教授攻克“胰肠吻合口漏”世界难题,发明刮吸手术解剖器,被誉为“神刀”,载入世界外科器械史册;姚克教授引领中国白内障手术的5次变革,是中华眼科最高奖项“大满贯”得主,“眼科汽车医院”发起人和领队人……

围绕临床若干关键的疑难问题进行产学研一体化联合攻关,一项接一项的创新成果,遍及浙二所有门类。

王建安教授作为国际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带领团队在心脏瓣膜病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和系统性成果:成为国内最大的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心之一;2018年,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正式提出“基于瓣上结构的选瓣策略”,并被称作“杭州方案”,得到相关国际同行和专业杂志的好评。自主研发采用我国首个可回收瓣膜系统VenusA Plus,并可进行精准定位的第二代“中国瓣膜”,第三代瓣膜也已完成了第一例人体植入,准备进一步开展上市前的患者研究。系列成果的诞生明显降低了高危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技术与产品先后推广至欧洲、南美、亚太等地区的4国7大中心和国内60家医学中心。

我需要世界,世界需要我

浙二之“新”

UCLA神经外科住院医生在浙大二院培训

正如医院全球化战略中提出的“我需要世界,世界需要我”,浙大二院长期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合作已逐步扩展到项目共研、学科共建、联合培训、人才共享等各个方面。以联合培训为例,浙大二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联合成立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培训的学科涉及麻醉科、心内科、急诊科、外科、神经外科、骨科等,今年又成为了英国皇家内科医师学会联盟合作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来自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哥伦比亚、以色列在内的18个国家300余名国际医学生、住院医生、专科医生和进修医生,在全院30个科室完成了轮转或培训,最长的达1年时间。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浙大二院面向全球持续推动了全方位且极具深度的医疗交流与合作,受邀出国示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腋静脉穿刺术和起搏器植入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等手术10余台次;先后签订“中意联合心血管医学实验室”、中希(希腊雅典大学医学院)及国际肝胆胰协会人员交流等合作项目,搭建中马(马里)医疗交流合作平台;成为“一带一路”海外麻醉医师培训基地。并且已先后接待俄罗斯、蒙古、土耳其、摩洛哥、菲律宾等20余个国家的上百名专家学者团到访交流。

通讯员 | 方序 郑芬芳 童小仙 朱俊俊 孙敏慧

浙二之“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