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次胸外按壓救活猝死男子”上熱搜,專家:只是個例


據媒體報道,2月24日下午,在暨大附一院脊椎骨科陪護照顧住院父親的28歲青年小李(化名)突發急性心源性猝死,在醫院脊柱骨科、ICU、麻醉科、心外科醫生堅持了2個多小時徒手心肺復甦、調用體外人工肺膜ECMO等緊急搶救措施後,小李成功甦醒,被搶救回來。隨後,#醫護1.5萬次胸外按壓救活猝死男子#登上微博熱搜,該話題下有2.1億閱讀,2.7萬討論。


對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醫生、青年心血管病學專家及心臟電生理學專家楊慶卻表示,歷經2個多小時、1.5萬次按壓搶救成功的患者固然離不開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但也要正確認識到,這樣特殊的病例只是個例。除了醫護人員1.5萬次不放棄的按壓,也要理智地看到,病例患者成功搶救是因為患者年輕,沒有其他基礎疾病,及時有效地進行了用藥搶救、體外人工肺膜ECMO的使用,甚至是家屬的全力配合,才得以實現。

■事件回顧

28歲小夥急性心源性猝死,1.5萬次、2小時以上徒手心肺復甦按壓

據媒體報道,2月24日下午,本坐在暨大附一院脊柱骨科病床旁照顧住院父親的小李突然從凳子上栽倒在地,家屬趕緊大聲呼救。此前,小李是一個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吸菸、不酗酒。
脊柱外科病房醫護人員探查發現,小李已然沒有脈搏,毫無意識,心臟也已停跳。緊急在小李身上開闢兩條補液通道後,醫護人員尋求醫院ICU、心外科、麻醉科的支援,並利用心電監護設備監測生命體徵。同時,脊柱外科醫生開始為小李進行心臟按壓,每分鐘100-120次,每次下壓胸廓要達到4-5釐米。20分鐘後,ICU、心臟外科等科室先後有5名醫護人員參與心肺復甦按壓操作。從最開始進行心臟按壓算起,到最後停止心臟按壓,這群醫生、護士一共堅持了兩個半小時,前前後後持續的有效心肺復甦,超過1.5萬次。


用掉了85支腎上腺激素,緊急調用了體外人工肺膜ECMO並使用88小時後,心臟得到足夠的休息,先後撤離ECMO、氣管插管、呼吸機後,小李醒了過來。
心臟驟停黃金搶救時間僅為4-6分鐘,徒手心肺復甦的心臟按壓超過2個小時還能挽救回來,在臨床上極為罕見,因此新浪微博話題#醫護1.5萬次胸外按壓救活猝死男子#迅速登上熱搜,該話題下有2.1億閱讀,2.7萬討論。
華西專家:我為什麼不贊成只看到按壓1.5萬次
不少網友評論贊美醫生的不放棄,有網友還表示:“原來小說裡寫的都是真的,不放棄就會有奇蹟!要我康復了肯定得給醫生跪下了,偉大的醫生,幸運的年輕人。”
對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醫生楊慶卻表示焦慮:不應該只單純看到醫護人員堅持按壓了2個多小時、有效心臟按壓超過1.5萬次,讓人們誤以為只要按壓足夠長的時間,心臟驟停的病人就能救活。在以後的搶救中如果醫生沒有堅持搶救2小時以上,家屬極有可能認為是醫生搶救不力引發醫患矛盾。

1.5萬次胸外按壓救活猝死男子”上熱搜,專家:只是個例

楊慶

實際上,心源性猝死的搶救是綜合、複雜的過程,有眾多因素。
首先,這例被搶救成功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僅28歲,平時身體健康,沒有基礎疾病。也就是說,在發生心跳驟停前其心臟功能完好,“如果是一個80歲的長期慢性心衰患者,心臟功能出現問題後,這類長時間的心肺復甦按壓,也有可能是救不回來的。”楊慶解釋說,臨床上,ICUCCU的醫生遇到心臟驟停病人時,搶救時間超過30分鐘,如果心跳、呼吸都未恢復,原則上是可以宣佈搶救失敗、停止搶救的。因為超過這個時間,病人心臟復甦的可能微乎其微,而且腦部的損傷也是不可逆的。
其次,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地點恰好是在醫院,有專業醫護人員在最短時間裡給予搶救。“心跳驟停,腦部缺血時間超過6分鐘,就會對腦部細胞產生不可逆的損傷,搶救成功率也很低,因此搶救時間很重要。”
第三,患者在心肺復甦2個多小時後,等到了體外人工肺膜ECMO生命維持設備,也“解放”了連續按壓了2個多小時的醫護人員,最終在這一設備的輔助下心臟功能得以恢復、復跳。
“(搶救成功的)關鍵甚至是家屬的配合,ECMO的費用是很高的,家屬哪怕有一點猶豫,都有可能搶救不回來。”楊慶說。


以上眾多因素,才是小李被成功救回的關鍵。楊慶說,實際上,在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搶救中,瞳孔是否放大是判斷搶救是否有效極為重要的標準,“瞳孔放大就意味著患者已經出現了不可逆轉的腦損傷,基本上可以判斷搶救失敗,宣告死亡。”楊慶說,每次心臟復甦按壓使得血液灌注進腦部,維持腦部供血,但按壓時的血流量完全達不到正常情況下腦部供血所需的血流量,關鍵在於如何使得心跳復跳,“如果患者是因為肺部感染、休克引起的心跳驟停,肺部感染、休克不糾正,心跳就恢復不了,心肺復甦就是一場打不完的戰爭,按多少次都是徒勞的。”
85支腎上腺激素的使用,也是為了儘快恢復患者的心、血管循環系統,“在搶救情況下,身體代謝產物會使得血管發生擴張,血壓穩不住。”

1.5萬次胸外按壓救活猝死男子”上熱搜,專家:只是個例

楊慶工作舊照。

2007年左右,楊慶接收了一例因心梗心跳驟停的患者,一位年輕的出租車司機因下壁心梗連續發生室顫,因心臟功能未受到損傷,在連續3小時的心肺復甦、電擊並進行及時溶栓後,得以搶救成功。那以後長達10年的時間,其家屬都會來拜訪楊慶。
2019年,四川某市級醫院,一位平時身體健康的檢驗科技師,在與同事打籃球時突發心源性猝死,同事現場實施長達半小時以上的心肺復甦直到送進醫院ICU,最終挽回生命,但不幸因脊髓損傷而下肢癱瘓。

1.5萬次胸外按壓救活猝死男子”上熱搜,專家:只是個例

楊慶工作舊照。

楊慶表示,年輕人突發心源性猝死是一個概率,可能與離子通道疾病、心臟先天性結構異常等問題有關,除了心梗外,患者發生惡性心率失常引發室顫而心源性猝死,甚至是因為長時間運動、未及時補充鉀導致低血鉀,也有可能引發心源性猝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