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鬼子懸賞十萬大洋要李雲龍腦袋,十萬大洋在當時值多少錢,你怎麼看?

做女人_要拽


魯迅先生在民國初期月工資是350元,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經過換算大抵相當於今天的14萬。



那鬼子懸賞十萬要李雲龍腦袋,這十萬又價值多少錢呢?還別說,真有真實案例。

1940年,八路軍展開百團大戰,對日軍造成很大打擊。日軍惱羞成怒,就對一些參戰部隊軍官進行懸賞。

其中就有李雲龍的兄弟部隊129師決死縱隊政委董天知,他是旅級幹部,鬼子對他的懸賞是2萬大洋。不幸的是,後來他還真的被漢奸出賣,最終壯烈殉國。

旅級幹部是2萬大洋,為何李雲龍是10萬大洋呢?其實李雲龍開始的懸賞是1萬大洋,不過他屢次重創日軍,加上殺死了筱冢義男的愛將山本一木,所以筱冢義男將賞金提高到10萬。


10萬大洋價值多少錢?我們以一位國民黨官員記載抗日時期的生活做對比。

陳克文,1937年在國民政府行政院擔任參事,相當於司局長職務,月俸是600元,比同時期的各大學校長稍高。另外他每個月還有好幾百的辦公費用,一個月收入大概1300左右。

南京失守後,他隨政府舉家搬到重慶生活。由於物資緊缺,生活用品價格飛漲,陳克文家裡人比較多,雖然工資不低,但每個月今住不付出,所以他在日記中記錄了當時的情形。

據陳克文所述,中下級官員每月100月左右,已經吃不飽飯了。拿米價來說,入川是才2.5元一斗,而到了1940年,攀升到40元一斗,平均一斤一塊大洋,漲了十幾倍。


更為離譜的是到了1942年,一斤米漲到了近4塊大洋。陳克文總結了一下,米價比抗戰前漲了1000多倍,其他生活用品漲了100~300倍不等。官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日子沒法過了。

最後陳克文感嘆兒子已經5歲,還沒吃過西瓜,因為太貴,一個當時賣160元。

李雲龍的十萬賞金大概也發生在1942~1943年左右,按陳克文日記裡物價計算,十萬大洋可以買2.5萬斤米,625個西瓜,一個普通政府官員83年工資。

按這個計算李雲龍的大腦袋還沒值錢,不過陳克文還記錄了一些國民黨高層權勢人物的消費,看看李雲龍的腦袋在這值多少錢?

外交官林小姐很漂亮,獲得了不少高官的青睞,每晚飯局費100大洋。孔院長每個月請客費用6000元左右。何部長夫人過壽,總共宴請20桌,花費2萬大洋。

按這個計算,十萬大洋可以請林小姐吃三年的飯,供孔院長請一年半的客,但到了何部長這裡,僅能為夫人過5次壽。



花木童說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是胡說八道了。

我們看看,毛主席人頭值多少錢?

當時蔣介石懸賞,不過是大洋十萬。

朱德總司令的人頭也是大洋十萬。

除了朱毛兩個領袖以外,人頭最值錢的就是徐向前,也是十萬大洋。

為啥?

徐向前是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轉戰中國多省,打的地方軍閥難以招架,也擊破蔣介石中央軍的多次圍剿。

在中央紅軍因為第五次圍剿和長征,損失僅剩二三萬人時,徐向前指揮的紅四方面軍卻有8萬多官兵。

所以,徐向前人頭這麼值錢。



但李雲龍算老幾?充其量一個團長而已。

徐向前可是師長,比李雲龍高了2級都不止。

同李雲龍同級的應該是王必成。王必成在新四軍中率領主力團前後伏擊日軍200多次,後者極為惱怒,這才懸賞1萬大洋要他的腦袋。


大家知道1萬大洋是多少錢?

民國時期,雖然紙幣頻繁編制,但大洋價格相對穩定。

當時一對小夫妻,每月有10塊大洋,生活就可以維持。

按照今天來看,10塊大洋至少相當於三千人民幣。

1塊大洋,大體相當於三百人民幣。

1937年,成都,能買到16斤大米或者17斤麵粉等等,所以估算還是差不多的。

那麼,十萬塊大洋就是三千萬人民幣了。


在房價並不算高的民國時代,三千萬人民幣太驚人了。

普通日軍部隊也絕對拿不出這筆錢來。

所以,李雲龍的人頭,最多值幾千或者一萬大洋,絕對不值10萬大洋的。


薩沙


十萬大洋,相當於現在1000萬。

1937年,八路軍夜襲陽明堡,殲滅日軍100餘人,擊毀擊傷飛機24架,蔣介石獎勵2萬大洋。1940年,蔣介石為取得陳嘉庚在經濟上的支持,在重慶大擺筵席,一頓飯花費800大洋。

民國時期,大洋種類繁多,有“袁大頭”、“孫大頭”、“鷹洋”、“站洋”、“龍洋”,甚至還有“毫洋”和“廠洋”。大宗交易時,使用銀錠或者銀票。

其中,“袁大頭”、“孫大頭”、“鷹洋”、“龍洋”是大家普遍使用的銀元,被稱為“大洋”。

1912年,一元大洋在北京可買60斤大米,吃一頓6人的東來順。

1914年,一元大洋在上海可買44斤大米,吃一頓4人的西餐。

1931年,一元大洋在廣州可買25斤大米。

1937年,一元大洋在成都可買16斤大米。

從1940年蔣介石一頓飯花費800大洋,已經是窮盡奢華,讓陳嘉庚對國民政府大為失望,最後去延安,一頓飯僅為8毛錢。不妨做個推測,8毛錢吃一頓飯相當於現在80元,對比之下,蔣介石就花費了8萬元。

由此可知,10萬大洋相當於現在的1000萬。


五味社




當年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每個月八塊大洋已經是一個年輕人不錯的收入。在上海一個家庭一個月能有二三十塊大洋的收入已經相當於現在的中產階級了。

魯迅先生在民國教育部任職期間,每個月有350塊大洋的收入,這是當時的頂級收入。後來魯迅用了3500塊大洋買了三進三出的大四合院,這個四合院目前價值兩個多億。



3500塊大洋直接折算房產不考慮通貨膨脹,就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多億。由此可見大洋有多值錢,至少一個大洋也值現在1萬塊。

李雲龍和楚雲飛兩個人大鬧河源縣後,日本人懸賞10萬大洋要李雲龍的腦袋,提供有效情報者5萬大洋。



回頭我們去查歷史資料,當時懸賞中國抗日領袖的腦袋也才10萬大洋。如果李雲龍的懸賞價格都已經到10萬大洋了,那就絕對是通貨膨脹了。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在陽明堡戰役中,陳錫聯指揮自己的一個團奇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當時的重慶政府獎勵八路軍2萬大洋,參加作戰的士兵每人一塊大洋,指戰員兩塊,受傷士兵六塊,受傷幹部十塊。

我們把這幾組數據放在一塊對比,就不能發現電視劇中是在吹牛了。更有朋友在開玩笑,如果一個團長的腦袋就這麼值錢,蔣介石手下有幾百萬軍隊,幾千個團長,就賣團長的腦袋,都能讓日本人窮死。

當然這是一個笑話。但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事實,再牛逼的團長腦袋也沒那麼值錢。電視劇中只是為了突出李雲龍的重要性,讓劇情更加熱鬧。



魯迅先生花了3500塊大洋買了一個三進三出的大四合院,目前價值兩個億。那麼10萬大洋就能買十幾個這樣的房子,就相當於現在的幾十個億了。

在當時,一塊大洋可以買到20斤大米,六斤豬肉,四斤茶葉,120個雞蛋。在當時的遠東第一大城市上海,租一個普通套房一個月也只需要5到10元。如果是請客吃飯,20塊大洋可以訂到一桌不錯的酒席。



在當時的大城市,比如上海,一個月個人收入能有二三十塊就能過不錯的生活。在偏遠的地方,一個月有三五塊大洋也能衣食無憂。

通過以上分析對比,我們就能發現10萬塊大洋在當時絕對是一筆鉅款,基本上可以讓人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新知傳習閣


李雲龍是小說裡面的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是原型還是有的,而且他所生活的背景我們也能找到。其實人物的原型就生活在民國時期,那對他的事蹟的探究,就要回到那個20世紀去了。



我們先看看這個十萬大洋是個什麼價。

我國古代用的是銀子,有碎銀、官銀銀錠等,到了民國的時候,外國有些國家使用的是銀幣,於是民國政府也學著開始造銀元。孫中山就造過一批銀元,不過量很小,在袁世凱等人的手上造得比較多。

銀元不是純銀,不過含量很高,常見的含量都是89%,算下來的話,一個銀元上面含銀約莫23.5g,在當時這麼一塊大洋能幹啥呢?比較形象的描述就是能買150個雞蛋。現在一斤雞蛋大概是八到十個,要花6塊錢左右,也就是說一個雞蛋差不多五六毛錢的樣子,150個雞蛋就是差不多七八十塊錢的樣子。



不過其實這樣估算是不合適的,現在的養殖非常發達,雞蛋是很常見的東西,而在民國時候,養雞場一類的東西少見,產量低,應該還是比較值錢的,所以應該有100多的樣子。如果按銀價算的話,也是七八十塊錢,因為現在的銀價降了許多,所以實際價值應該超過一百。魯迅當時教書一個月是350個銀元左右,也就是現在的兩三萬塊錢,這麼算下來也符合現在的錢。

所以,賞金十萬大洋,那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千萬元左右,如此高昂的賞金,足見李雲龍當時給敵人造成了多大的麻煩。不過即便他有再大的能量,也只是他防務所在地周邊的日軍才能感受到,也只有這裡的日軍高官才會懸賞他的腦袋,這麼一筆巨資,其實看起來還是蠻合理的。如果少了,既不足以證明敵人對他的憎惡,也不能滿足小說的需要。如果給得太多,那又顯得不合理,日軍的高官不是天皇,給不起太多的賞金,而且如果錢太多,直接買裝備更划算。



我們再看看,李雲龍在當時的表現,值得這麼多的賞金嗎?

他是一個不識字的男人,書更沒讀過,打仗得勝就是靠兩樣,一樣是他不怕死的性格,另一個就是他帶兵的天賦。他幹掉過坂田聯隊的指揮部,將其主帥打死,一度牽扯了日軍的許多兵力。後來日軍屢次攻打失敗,山崎大隊開始還建立了一點功勞,不久也被他給全部消滅。日軍來了觀光團,帶來許多軍中的中層將領,卻被他碰上,殺了個精光。他打了很多漂亮的仗,也遭遇過敵人的猛烈進攻,甚至有的時候,能把自己的部下給打光。



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確實是給日軍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因為他不按套路打,所以日軍竟然拿他沒什麼辦法。那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阻礙了一個軍團的前進,日軍就只好選擇懸賞的辦法,希望將這個硬骨頭給拿下。所以,從他對日軍造成的傷害上來看,這十萬大洋也是很值的。


小鎮月明


10萬大洋可是一筆鉅款。

以拿物價向來高昂的大上海來看

當時在上海地區一塊大洋可以買30斤大米,10萬塊大洋就是30萬斤大米。今天每斤大米大約為五塊錢,所以如果以大米的價格為準的話,一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150塊錢,10萬塊大洋就相當於1500萬人民幣。

但是這種計算方式,顯然對當時的大洋的價值是一種低估,因為在民國時期,中國的經濟極為落後,在那個時代能夠吃飽飯就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所以糧食的價值,在那個時代,遠比今天要金貴得多。因為在民國時期,就算是地主家也不能天天吃大米白麵這樣的細糧,但是在今天,普通家庭的飲食中幾乎頓頓都能吃到大米白麵,天天有肉的生活。

比如在舊上海時期,一個有廚房,有電燈和下水道,容積5000立方尺的屋子,每個月的租金也不過6塊到9塊錢罷了,相當於上海地區一個工人1/3的工資。這樣的房子,在當時可以算是高檔小區。

而在今天的上海地區,高檔小區一套房子的租金這麼著也得兩萬吧。而且當時上海在東亞地區的地位可不比現在低,東方巴黎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所以,如果按照房租作為比價標準,那麼一塊大洋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2500塊錢,10萬塊大洋相當於2.5億人民幣。

以糧食產值為基準

1933年,國民政府人均糧食產值為21元,10萬大洋相當於4700多人一年的糧食產值。也就是說,10萬大洋用來購買糧食的話,可以讓將近5000人在1年的時間裡免於飢餓了。

再說李雲龍所在的山西地區

雖然山西晉商自古有名,產生了很多著名的大富商。比如著名晉商喬氏家族在清末時期資產達到了3000萬元之多,但是個別人的富有卻不能改善整個山西地區的落後。由於經濟落後,糧食產出不足,19世紀後期的丁戊奇荒讓整個山西地區人口減少了1/3之多。

大洋作為貴重金屬具有保值的屬性,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山西地區尤其受歡迎。在那裡,10萬塊大洋的價值那就更高了。


歷史風暴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寇開出的最高懸賞價碼是250000大洋,對象是中國的“特工王”、軍統局副局長戴笠。這個價格其實也算合理,戴笠的手下給日軍造成的損失非常嚴重,當然了,這種價格更多是一種恨之入骨的態度,戴笠豈是輕易能被抓到的,行蹤詭密,保鏢眾多。



日本鬼子對八路軍將領也都“懸賞緝拿” ,通常的價碼是團職幹部1000大洋,旅職幹部5000大洋,師職幹部10000大洋,對遠在延安的毛主席、朱總司令開出的價格是十萬大洋,在山西抗日前線的彭總和徐向前(129師副師長)差不多也是這個價碼,那麼,《亮劍》的李雲龍不過是一名團長,就算戰功彪榜 ,也明顯有些“價格虛高”了,藝術創作嘛,需要豪情和朗朗上口。

李雲龍之所以行情持續看好,先是端掉了日寇華北方面軍的“戰地觀摩團”,接著又發起平安格勒戰役,全殲日寇第一軍山本特工隊,其實這個時期一定已經被懸賞了。及至李雲龍和楚雲飛聯手大鬧河源縣城醉仙樓,擊斃憲兵隊長平田以及所有準備參加掃蕩的日偽軍官後,身價才漲到十萬大洋。



鬼子對黃埔軍校政治部周主任的懸賞才50000大洋,對活躍在東北的抗日聯軍周保中等將領們是10000大洋,顯然過於抬高李團長的大腦袋了,孔捷說什麼來著:“你那個象夜壺的腦袋”,這是金夜壺,是國寶級的御用夜壺吶。

現在的行價,一塊大洋大約值150到180元,就取比較中間的160元計算,十萬大洋就是1600萬人民幣,已是天價。如果再折算回民國時期困難的經濟條件下,作為硬通貨的大洋只怕價值更高,有人統計過,民國時期“一線城市”一個三口之家的全年溫飽,50塊大洋等值的“法幣”就差不許多。



陳錫聯率769團夜襲陽明堡機場,毀日機24架,蔣委員長專電嘉勉,給全師的獎金是20000大洋,用於撫卹和慰問傷亡官兵。當年中原大戰陳誠率第11師率先攻克濟南,蔣介石手令升其為18軍軍長,全師獎勵也是20000大洋,陳誠還能留出一部分,特地在南通建立了第11師傷殘官兵工廠,我的天吶,現如今建立個實體工廠,得投資多少錢吶!

別拿這事當玩笑,小鬼子很有二桿子精神的,輕易不會亂喊價格。當時的侵華日軍中,關東軍最有錢,然後就是控制滬杭的第13軍,太原的第1軍最多排第三名,日酋筱冢義男中將當過陸士校長,應該不會隨便亂花錢的。


度度狼gg


呵呵。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呵呵。

首先都梁先生是個優秀作家,但優秀作家未必是個優秀的歷史學家或金融專家。

查資料便知道抗日戰爭時期日寇為中國抗日領袖開出的價碼是十萬,領袖下面有戰區司令,有集團軍司令,有軍長師長旅長,一個團長開十萬,明顯是作者不知史實,隨意捏造,目的是為李雲龍臉上貼金,更能體現出寫作的藝術效果,突出人物形象。

個人認為不算敗筆。

這樣的例子很多,金庸先生也犯過。郭靖與黃蓉第一次見面吃個飯就花了近二十兩白銀!

要知道,南宋流行貨幣是銅幣,以及以銅錢為本幣的會子等紙幣;白銀雖然也可以作為支付工具,但一般只是在大宗交易時人們才會使用白銀,市肆間的日常買賣是甚少用到銀子。還有,近二十兩白銀等同一個南宋百姓一年的收入,最少也能換算出現在的一萬五左右。倆小屁孩一頓飯,太多了,有點沒譜了!

但這和亮劍的李雲龍人頭值十萬大洋一樣,瑕不掩瑜,都是好作家、好作品!


東港朝天闕


很難找出當時購買力相當於現在多少了,有些人說按購買的東西比如說買雞蛋,但是以前社會雞蛋運輸啥的,養殖啥的都不如現在所以雞蛋比較珍貴,現在有專門的養雞場大,而且規模養殖拿雞蛋比較不太合適了。同樣道理大米也不是很合適。

我認為既然是相對購買力,那要綜合考慮一下了。

據《上海解放前後物價資料彙編》和《上海工人運動史》披露:1927年在上海,二號梗米1石14元,麵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塊0.05元,香菸1盒0.036元,茶葉1斤0.23元,活雞1斤0.37元,鮮蛋1個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鹽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細布1尺0.107元。原文中的“石”,應為兩百斤;1包麵粉,應為44斤。

《銀元時代生活史》也有類似記載:二十年代的上海,大米1擔3到4個銀元,老刀牌煙一包3個銅板,剃頭8個銅板,紹興酒1斤1角錢,臭豆腐乾1個銅板買兩塊。拿了1塊錢稿酬,請六七個同學去吃茶,茶資8個銅板,生煎饅頭、蟹殼黃等各種小吃也才花去20多個銅板。《文化人的經濟生活》一書則提到:1929年,每塊銀元兌換兩三百個銅板,一兩個銅板可以換一隻雞蛋。

其他城市,大抵如此。三十年代的北平,1銀元可買6斤好豬肉,40個豬肉餃子、兩碗小米粥、外加一盤白糖,兩毛二分錢。在重慶,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兩塊五角錢。甘肅農村,抗戰前7年,百斤小麥5至3元。漢口方面,1930年,每百斤麻油和雞蛋的價格約為20元,每斤棉花和豬肉約為3角錢,1斤鯉魚不到5分錢,1斤煤油的零售價則長期保持在0.10~0.15元之間。

再看金價——漢口的價格是:1920年,每兩38元,1927年65元;上海可能便宜些:1920年,每兩21元,1927年37元。(這裡的兩應該是按照一斤十六兩計算的)。

所以我認為一個銀元相當於現在的一百六十元左右。也就是說十萬銀元相當於1600萬左右。



生活不堪


《亮劍》中李雲龍的出色戰績徹底激怒了日寇駐山西的部隊,通過李雲龍和楚雲飛在酒桌上的對話,得以知道日本鬼子懸賞李雲龍人頭的價格是十萬大洋,在抗日戰爭時期和整個民國時期,流通的貨幣仍然基本是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幣”,而大洋俗稱“袁大頭”或“光洋”,是僅次於黃金白銀的硬通貨,如此,這個價碼懸賞李雲龍是否禁得住推敲呢?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寇開出的最高懸賞價碼是250000大洋,對象是中國的“特工王”、軍統局副局長戴笠。這個價格其實也算合理,戴笠的手下給日軍造成的損失非常嚴重,當然了,這種價格更多是一種恨之入骨的態度,戴笠豈是輕易能被抓到的,行蹤詭秘,保鏢眾多。

日本鬼子對八路軍將領也都“懸賞緝拿” ,通常的價碼是團職幹部1000大洋,旅職幹部5000大洋,師職幹部10000大洋,對遠在延安的毛主席、朱總司令開出的價格是十萬大洋,在山西抗日前線的彭總和徐向前(129師副師長)差不多也是這個價碼,那麼,《亮劍》的李雲龍不過是一名團長,就算戰功彪榜 ,也明顯有些“價格虛高”了,考慮到是藝術創作嘛,容許豪情和朗朗上口。

李雲龍之所以行情持續看好,先是端掉了日寇華北方面軍的“戰地觀摩團”,接著又發起平安格勒戰役,全殲日寇第一軍山本特工隊,其實這個時期一定已經被懸賞了。及至李雲龍和楚雲飛聯手大鬧河源縣城醉仙樓,擊斃憲兵隊長平田以及所有準備參加掃蕩的日偽軍官後,身價才漲到十萬大洋。

鬼子對黃埔軍校政治部周主任的懸賞才50000大洋,對活躍在東北的抗日聯軍周保中等將領們是10000大洋,顯然過於抬高李團長的大腦袋了,孔捷說什麼來著:“你那個象夜壺的腦袋”,這是金夜壺,是國寶級的御用夜壺!

現在的行價,一塊大洋大約值150到180元,就取比較中間的160元計算,十萬大洋就是1600萬人民幣,已是天價。如果再折算回民國時期困難的經濟條件下,作為硬通貨的大洋只怕價值更高,有人統計過,民國時期“一線城市”一個三口之家的全年溫飽,50塊大洋等值的“法幣”就差不許多。

陳錫聯率769團夜襲陽明堡機場,毀日機24架,蔣委員長專電嘉勉,給全師的獎金是20000大洋,用於撫卹和慰問傷亡官兵。當年中原大戰陳誠率第11師率先攻克濟南,蔣介石手令升其為18軍軍長,全師獎勵也是20000大洋,陳誠還能留出一部分,特地在南通建立了第11師傷殘官兵工廠,我的天吶,現如今建立個實體工廠,得投資多少錢吶!

別拿這事當玩笑,小鬼子很有二桿子精神的,輕易不會亂喊價格。在當時的侵華日軍中,關東軍算是最有錢,然後就是控制滬杭的第13軍,太原的第1軍最多排第三名,日酋筱冢義男中將當過陸士校長,當知“持家不易”,應該不會隨便亂花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