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川等:穩步推進湖北企業復工用工對策建議

【科研戰“疫”(六十二)】

核心觀點:構建全省用工保障機制,解決用工企業“招工難”;構建全覆蓋招聘體系,解決務工人員“求職難”;創新階段性用工模式,解決務工人員“調劑難”;定製“點對點”通勤專線,解決務工人員“返漢難”;統籌協調存量房源,解決務工人員“入住難”。

習近平總書記在“2·23”重要講話中,就落實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為各地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目前,湖北疫情形勢已開始出現一些積極變化,但階段性用工難問題仍然存在,僅武漢市在商貿流通領域的用工缺口達1萬人。用工難直接導致我省尤其武漢企業復工復產更難。湖北必須拿出系列硬招暖招巧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一)構建全省用工保障機制,解決用工企業“招工難”

一是成立省(州)市縣用工保障小組。按照“一企一策”原則,為企業提供點對點精準復工服務。走訪調研轄區內重點企業,摸清企業用工缺口情況,提升企業和職工對復工復產相關政策措施的知曉度,列出清單、建立臺賬。

二是建立重點企業聯絡員制度,打造“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的線上服務行動。引導用工供需雙方通過網絡實現各項業務的便捷化辦理,形成互聯網線上“信息集合+線上招聘會”就業模式。

三是鼓勵各類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派遣機構、職業院校等社會力量,通過本地挖掘、餘缺調劑、組織見習、協調實習生等方式,實現在鄂勞動力階段性的閉環利用與轉化。

(二)構建全覆蓋招聘體系,解決務工人員“求職難”

一是政府與大型平臺企業共建共享就業信息平臺,圍繞就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崗位共享信息、職業資格培訓、相關認證等提供一站式在線平臺。讓用工信息快速同步,讓不同企業、不同技能勞動者可以快速匹配到適合的崗位。

二是組織人力資源機構開展企業用工徵集,及時彙總公佈後,通過網上發佈、微信群、朋友圈手機發送等方式,推送到各類重點就業群體。同時,藉助疫情防控基層網格化體系,對務工人員返鄂返漢情況進行摸底。

三是動員黨員幹部下沉到全省鄉鎮(街道)人社所和村、社區組建招聘專員隊伍;各級人社部門建立用工企業工作群、基層招聘專員聯絡群、村(社區)勞動者求職群,形成覆蓋城鄉企業和廣大勞動者的招聘網絡。

(三)創新階段性用工模式,解決務工人員“調劑難”

一是充分借鑑“共享員工”模式,推進階段性彈性用工。引導和鼓勵尚未開工的企業員工、暫未返崗的返鄉務工人員、未返校的大學生、城鄉自由職業者、有工作能力的退休人員、志願者等人員,通過“共享員工”和“彈性員工”等多種形式進入流水線、包裝線等工作崗位。

二是鼓勵尚未開工的餐飲業、旅遊業等服務業企業與復工工業企業開展用工餘缺調劑,鼓勵尚未開工的服務業企業組織自願參加的職工到階段性缺工的復工製造業企業提供短期勞務服務。

(四)定製“點對點”通勤專線,解決務工人員“返漢難”

湖北省總工會牽頭會同交通廳、人社廳、天河機場、武漢鐵路局等,開通專機、專列和“點對點”大巴,免費接復工復產企業的外地職工返鄂返漢。自復工啟至6月,對企業採取包車形式組織員工返鄂返漢。武漢市“點對點”定製通勤專線有序開通,對接重點企業,“一站式”直達企業,助力企業復工。

(五)統籌協調存量房源,解決務工人員“入住難”

隨著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會有越來越多的外地務工人員返鄂返漢,不少企業目前無法為員工提供居家自我觀察用房。推出“藍領驛站”,盤活全省資源,將省內現有酒店、存量廠區宿舍、外口公寓等房源進行統籌,作為觀察用房,為企業提供健康管理用房,解決重點企業員工居家自我(醫學)觀察的房源難題,為後續復工復產提供健康保障。


首席專家

胡 川 湖北經濟建設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主要成員

萬 華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

汪 鋒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嚴雅雪 湖北經濟建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